湯成春 馬根山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心血管病死因,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其年發(fā)病率為(39~115)人/10萬人[1-2]。隨著近年來PE領域積累的大量新的循證醫(yī)學證據,2019年8月31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攜手歐洲呼吸學會(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共同制定的《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急性PE診斷和管理指南》[3](以下簡稱《2019年PE指南》)應運而生。
急性PE由于發(fā)病隱匿經常被忽略,嚴重性也經常被低估。因此,其早期的識別與診斷、及時的搶救與治療、規(guī)范的隨訪與管理至關重要。ESC工作組強調從以下十個方面來規(guī)范醫(yī)師對PE的診斷和管理:
(1)對于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患者,快速、即時地檢測床旁經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區(qū)分疑似高危PE與其他急性危及生命的情況。
(2)如果懷疑急性PE,在排除患者出血或絕對禁忌證的情況下,盡快進行抗凝治療,同時進行診斷檢查。
(3)使用推薦的、經過驗證的PE診斷流程,包括(測試前)臨床概率和D-二聚體測試的標準化評估方法,價格低廉,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成像檢測和電離輻射的傷害。
(4)如果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提示單個亞段PE,應與放射科醫(yī)師共同會診以排除假陽性,避免不必要、可能有害的抗凝治療。
(5)應對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PE患者進行進一步的風險評估,包括臨床表現(xiàn)、右心室(right ventricular,RV)大小和(或)功能以及相關實驗室生物標志物,對高風險患者行再灌注治療和生命體征監(jiān)測,考慮低風險患者應選擇早期出院和持續(xù)抗凝治療。
(6)一旦診斷(或高度懷疑)高風險PE,應結合患者的風險狀況和現(xiàn)有醫(yī)療條件選擇最佳的再灌注方案,包括全身溶栓、手術取栓或導管導向治療。對于中、高危PE患者,應團隊協(xié)作一起制定前瞻性的管理策略,而非必需再灌注治療,但如患者情況惡化時應準備好應急預案。
(7)若無禁忌證,患者均應優(yōu)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進行抗凝治療,而非“傳統(tǒng)”的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維生素K拮抗藥(vitamin K antagonist,VKA)方案。
(8)除短暫、劇烈、可逆因素引起的急性PE外,患者在首次PE發(fā)作后均終生存在深靜脈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復發(fā)的風險。因此,抗凝治療3~6個月后重新評估,結合患者的情況,權衡其持續(xù)治療的獲益與風險,以此決定抗凝治療的時長和劑量,并定期復查,如每年1次。
(9)如果懷疑孕婦患有PE,應考慮包括CTPA或通氣/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肺掃描在內的診斷方法。這些方法可安全用于懷孕期間。
(10)患者急性PE后應密切隨訪,內容包括檢查VTE是否復發(fā)、癌癥或抗凝治療的潛在出血傾向、詢問患者是否存在持續(xù)性或新發(fā)的呼吸困難。如果存在持續(xù)性或新發(fā)的呼吸困難,應逐步檢查以明確是否存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或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并治療相關合并癥;對無癥狀患者不推薦常規(guī)隨訪影像檢查,但有CTEPH發(fā)展風險的患者可以考慮隨訪影像檢查。
《2019年PE指南》是在《2014年ESC急性PE診斷與管理指南》(以下簡稱《2014年PE指南》)[4]的基礎上,結合近幾年來新的研究進展對急性PE的診斷、治療和特殊臨床情況等進行了全面更新。下面就《2019年PE指南》涵蓋的七大要點進行簡要解讀。
《2019年PE指南》明確指出應該分步驟診斷急性PE。對于疑似PE患者,首先需評估臨床癥狀和D-二聚體檢查,根據病情的嚴重性和緊急性,選擇CTPA或床旁TTE協(xié)助診斷;盡可能準確、快速地診斷PE,并盡早啟動抗凝治療。特別指出的是,對50歲以上的急性PE患者,采用經年齡校正的D-二聚體臨界值可提高其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014年PE指南》雖已提及但卻未予推薦?!?019年PE指南》明確指出,50歲以上的患者應采用經年齡校正的D-二聚體臨界值,而非固定的臨界值,以排除中低危疑似PE患者(Ⅱa,B)。具體要點更新見表1。
《2019年PE指南》明確了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性PE和高風險PE的定義。建議結合臨床、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PE的嚴重程度,治療建議采用單純抗凝藥物或聯(lián)合使用溶栓藥物、導管介入、外科手術等不同治療方案。具體要點更新如下:
(1)結合臨床、影像學和預后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來進一步對PE嚴重程度進行分層(Ⅱb,C)。
(2)即使PE嚴重程度指數較低或簡化為0,也應考慮通過成像及實驗室生物標志物來評估RV情況(Ⅱa,B)。
(3)對于無癥狀的PE幸存者,應進一步評估CTEPH風險(Ⅱb,C)。
《2019年PE指南》修訂了關于高風險PE的血流動力學和呼吸支持的部分。對血流動力學惡化患者,建議搶救采用溶栓治療,推薦等級由Ⅱa提升至Ⅰ;應考慮采用外科取栓或導管導向治療作為搶救溶栓的替代方案,推薦等級由Ⅱb提升至Ⅱa?!?019年PE指南》提出抗凝藥物可用于治療急性PE發(fā)作和防止復發(fā),但會增加出血風險?!?019年PE指南》的最大亮點之一是NOAC獲優(yōu)先推薦,對于適于NOAC條件的患者,建議將NOAC作為抗凝治療的首選,VKA是NOAC的替代品。并且,應根據每所醫(yī)院的資源和專業(yè)知識,考慮建立多學科PE救治團隊,以管理高危和某些中危急性PE患者。具體要點更新見表2。
表1 《2019年PE指南》疑似PE患者診斷更新要點
表2 《2019年PE指南》急性期治療更新要點
《2019年PE指南》將VTE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為高、中、低復發(fā)風險;討論了延長抗凝時間的潛在適應證,包括存在PE事件輕微、短暫或可逆的風險因素,任何持續(xù)危險因素或無可識別危險因素;同時建議評估抗凝治療患者的出血風險;阿哌沙班或利伐沙班治療6個月后如需延長抗凝時間應考慮減少劑量。具體要點更新如下:
(1)對所有PE患者進行治療性抗凝≥3個月(Ⅰ,A)。
(2)對于繼發(fā)于暫時性/可逆轉危險因素的首發(fā)PE患者,治療性口服抗凝藥物3個月后停藥(Ⅰ,B)。
(3)對于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患者,建議使用VKA進行無限期治療(Ⅰ,B)。
(4)對于接受延長期抗凝的患者,定期再評估藥物耐受性和患者用藥依從性、肝腎功能和出血風險(Ⅰ,C)。
《2019年PE指南》更新了惡性腫瘤合并PE的藥物選擇的推薦意見。因惡性腫瘤患者具有高復發(fā)風險,需要長期抗凝治療?!?019年PE指南》推薦:除合并胃、腸道腫瘤患者外,可考慮采用依度沙班(Ⅱa,B)或利伐沙班(Ⅱa,C)替代LMWH抗凝治療。
急性PE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癥狀往往與正常妊娠的癥狀相似,診斷具有挑戰(zhàn)性?!?019年PE指南》中,應考慮測量D-二聚體和臨床預測規(guī)則以排除妊娠或者產后PE,推薦等級由Ⅱb提升至Ⅱa?!?019年PE指南》對如何診斷和治療孕婦相關PE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且首次提供了關于診斷妊娠期PE檢查輻射吸收的最新信息。具體要點更新如下: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原因與電離輻射、職業(yè)接觸、環(huán)境、遺傳、大氣污染以及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病史的患者肺癌發(fā)病率高于正常人群[1]。一期肺癌屬于早期肺癌,可出現(xiàn)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癥狀,臨床主要應用手術治療,肺癌伴發(fā)糖尿病使病情更加復雜,增加手術難度,加上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對手術存在一定恐懼心理,會出現(xiàn)一系列應激反應,因此給予治療的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調節(jié)其心理狀態(tài),保證手術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狀況[2]。文章探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一期肺癌伴發(fā)糖尿病患者150例應用延續(xù)護理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孕期或產后出現(xiàn)疑似PE的患者,采用經驗證的方法進行診斷評估(Ⅰ,B)。
(2)對于絕大多數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疑似PE孕婦,根據孕早期體重給予固定劑量LMWH抗凝治療(Ⅰ,B)。
(3)給予最后一劑LMWH后24 h內,不得進行脊椎或硬膜外穿刺(Ⅲ,C)。
(4)移除硬膜外導管后4 h內,不得給予LMWH(Ⅲ,C)。
(5)孕期或哺乳期不得使用NOAC(Ⅲ,C)。
《2019年PE指南》建議,在急性期和出院后應采用多學科團隊綜合治療PE。團隊應包括醫(yī)師、有資質的護士和其他相關專業(yè)人員,旨在確保醫(yī)院專家和家庭醫(yī)師之間的平穩(wěn)過渡,優(yōu)化患者的長期管理,以預防血栓復發(fā)。具體要點更新如下:
(1)急性PE后3~6個月重新常規(guī)評價患者情況(Ⅰ,B)。
(2)急性PE后采用完整的管理模式,確?;颊唔樌瓿蓮脑簝鹊介T診管理的過渡期(Ⅰ,C)。
(3)對出現(xiàn)V/Q肺掃描灌注缺損3個月以上、有癥狀的患者,在急性期后轉診至肺高壓/CTEPH??崎T診,并評價TTE、利鈉肽和(或)心肺運動試驗情況(Ⅰ,C)。
此外,ESC工作組整理了一些對急性PE患者的建議:
(1)如果您有高血栓風險,或者以前有過PE或VTE,現(xiàn)因另一種疾病入院,應及時咨詢醫(yī)師采取什么措施來預防血栓形成。
(2)如果您有一個或多個PE危險因素,并且感到呼吸短促、胸部不適或胸痛、頭暈或暈厥,請立即就醫(yī)或呼叫救護車。同時躺下,不要四處走動,不要步行或開車去醫(yī)院或診所。
(3)如果您發(fā)生急性PE,并且正在使用抗凝藥物,當您出院時,應詢問什么時候需要再次復診。在隨訪時,報告所有出血情況,以及您是否恢復正?;蛉杂泻粑贝俚劝Y狀。
總的來說,《2019年PE指南》著眼于急性PE的臨床診斷與處理,在診斷、風險評估、急性期治療、慢性期治療、特殊人群管理和隨訪等方面進行了更新。《2019年PE指南》的發(fā)布、解讀和推廣,對規(guī)范急性PE的診療有重要意義,將為廣大臨床醫(yī)師診療策略的制定提供簡便易用、切實可行的指導和參考,并最終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