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萍
摘 要: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小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已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任務。教學質量的高低一方面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還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不同的態(tài)度,甚至影響學生今后數學知識的學習。顯然,在小學階段,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重要而且迫切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生活情境;課堂問題;操作活動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不僅是學生建立理性思維的主要依據,還是他們初步建立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過程。然而,陳舊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伴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角色、教學方法與教學認知,并堅持將學生的學放到主體的位置上,進而使教學活動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因此,本文筆者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設置課堂問題、展開操作活動”三個方面對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問題展開研究。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習行為展開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需要建立的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由于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因此,教師可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作為導入。同時,這些生活案例雖然學生能夠感同身受,但對其事物的本質卻不了解,進而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恰恰因為認知沖突的產生,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
以“克和千克”為例,由于這部分內容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他們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但在頭腦中還未建立理性的概念。因此,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屏幕展示一包鹽、一個硬幣、一包棉花的生活情境,隨后提出:“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物體哪個最沉?哪個最輕?”學生對這幾個生活物品并不感到陌生,并根據自己的感性認知,不假思索地回答:“棉花輕,鹽最重”。這時,筆者因勢利導,并提出:“圖片中的棉花比鹽多”,有一部分學生將答案改成了“棉花重”,觀點不一的現象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他們迫切想要知道正確答案,進而產生了探究興趣,在此情況下,筆者提出:“對于很輕的物體,我們運用克來衡量”,于是展開有關克這一主題的教學活動。在教學結束后,學生恍然大悟,并深入理解了“克”這一質量單位。
二、設置課堂問題,引發(fā)探究思維
問題是數學的核心,也是引發(fā)學生探究思維的主要推動力。在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關注點更多地在于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本身,而忽視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樣雖然學生的應試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卻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因此,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設置課堂問題,這樣不但能夠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而且能夠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以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以“乘法的初步認識”為例,鑒于學生對加法有了一定的學習,為了使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義,筆者首先結合新舊知識的聯系設置課堂問題,并提出:“游樂場內,過山車的座位為一排2人,一共6排,全部坐滿,一共有多少人”,這一問題既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加法法則,也可以運用學生將要學習的乘法法則。在此基礎上,筆者發(fā)現多數學生都是運用自己所學習的已有知識列出算式“2+2+2+2+2+2=12人”,這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列出的加法式子是由幾個幾組成?能不能將其改寫成乘法算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之處?這些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思維,也增強了學生們的自主意識,并保障了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學生的“學”而展開,從而使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展開操作活動,完善認知結構
操作活動是一種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它不僅能夠使學生親自探究出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以此發(fā)展學生的智力,還能夠使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同時參與,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等各種非智力。由于小學生的感知覺較為敏感,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并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與時間,引導他們展開操作活動,以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
以“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例,為了使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筆者首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與時間,指導他們展開動手操作活動,即:首先“量一量”,運用量角器來量一量任意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然后,“拼一拼”,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最后總結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學生通過這一動手操作活動不僅認識了“度量法、剪拼法”這兩種操作方法,還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這一結論。因此,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意識,還使得學生的感知覺得到共同發(fā)展,從而完善了他們的認知結構。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并結合現代教育觀念,以此尋找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智波.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散文百家旬刊,2017(1).
[2]馬榮輝.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