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德
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玉米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無論是作為糧食、工業(yè)原料還是飼料,玉米都發(fā)揮著非常巨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玉米的消耗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不但對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經(jīng)濟的進步也有著非常巨大的幫助。根據(jù)多年做農技推廣經(jīng)驗,關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總計如下幾條,僅供供參考。
1、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選種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子的質量對于玉米整體的產量和品質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為此,要更好的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農戶首先需要對種子進行科學的選擇。在保證種子質量的基礎上,盡量結合種植地區(qū)的地理因素和氣候特點來對種子進行選擇,遵循“高產、穩(wěn)產、因地制宜”的原則。以此來為玉米的產量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播種
無論是在哪個地區(qū)的玉米種植過程中,水分和溫度都是對玉米發(fā)芽和生長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保證玉米的出苗率,為提高產量做好準備,農戶需要對播種的時間進行科學的把握,通過在溫度以及土壤墑情較好的時間進行播種。通過農業(yè)科研人員長久的研究和試驗發(fā)現(xiàn),在氣溫的最低溫度在6~8℃的情況下,是玉米種子最容易萌發(fā)的環(huán)境,為此農戶可以根據(jù)自身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和種植年份的氣溫情況進行播種,以此來更好的保證發(fā)芽率。除此之外,積極推廣“板茬起壟直播”技術,便于做到省時、省力、搶時、保墑、利于后期田管。播種之前還需要對田間水分的含量進行判斷,做到“寧可晚播,也要造足墑情”,只有在田間持水量達到其最大值的60%以上時,方可進行播種,在降水不足、土壤干旱的情況下,需要及時進行人工澆水,以此來保證幼苗順利生長。最后,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對播種的深度也需要進行控制,最好將播種深度控制在5cm左右,以此將出苗的時間調整到較為合適的范圍。
(3)間苗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及時的間苗可以更好的保證玉米的養(yǎng)分供給。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進行間苗最優(yōu)的時間段就是玉米的三葉期,農戶可以通過對玉米幼苗進行觀察,確定其第三片葉片露出葉心3cm左右的時候進行間苗。由于間苗的理論基礎是通過合理的去除一些幼苗,來避免玉米植株之間發(fā)生水分或者養(yǎng)分的爭搶,因此在間苗過程中應盡量減除長勢較弱的幼苗,以此來保證剩下的幼苗可以健康的生長。除了去弱留強的原則外,農戶在進行間苗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考慮種植玉米品種的合理密植度,對于密度過高的位置同樣需要進行間苗。通過科學的間苗,可以更好的保證玉米植株的生長,避免出現(xiàn)養(yǎng)分不足而造成的品質下降、植株倒伏以及產量下降等。需要注意的是,間苗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旦出現(xiàn)間苗數(shù)量過多的情況,不但是農戶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導致種植地塊的玉米株數(shù)遠低于推薦值,最終導致地塊整體產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4)水肥管理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其主要的生長期可以分為五個,每個時期的田間管理要點不同,但都會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因此筆者在此會逐一進行說明。
幼苗期是玉米生長較快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土壤含水量無論是過多還是過少,都會對幼苗的生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土壤含水量過高的情況下,幼苗的生長活動將會變慢,同時根系由于缺乏空氣的原因,其對養(yǎng)分的吸收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玉米幼苗的死亡。播種后一定做好防澇,及時開溝瀝水,保證苗期墑情合理。相反,如果土壤中含水量偏少,玉米幼苗的根系將會向更深的位置生長,進而導致植株得到的養(yǎng)分相對變少,造成生長緩慢等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農戶需要在這一時期提升對于水分的管理,從而幫助幼苗順利的生長和發(fā)育。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形成穗粒的重要時期,通常情況下,“大喇叭口期指的是玉米已經(jīng)長出了10片左右的葉片這一時期。在這個時期中,水肥管理是否科學,將會直接影響到玉米雌穗的例數(shù)以及大小,進而對玉米的產量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為此,要更好的提升雌穗粒數(shù),農戶需要為植株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同時盡量避免出現(xiàn)植株葉片損傷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更好的保證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
在玉米吐絲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避免氮肥的施用,一旦在玉米吐絲期施用過多的氮肥,將會使得雌雄穗的花期出現(xiàn)變化,進而對玉米的傳粉產生一定的影響。最后在玉米進入蠟熟期的時候,玉米胚乳接近蠟狀,在此時刻進行收獲,所收獲的玉米是地塊產量和品質最優(yōu)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錯過最佳收獲時間,玉米的籽粒乳線將會逐漸消失,這是玉米的收獲產量將會比最佳收獲時間的收獲量低很多,同時玉米的品質也存在一定的下降。
2、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1)黑粉病
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黑粉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玉米病害,俗稱“灰包”,其主要癥狀為在玉米的葉片、莖稈以及花穗位置出現(xiàn)很色的病瘤。根據(jù)種植試驗的總結來講,造成黑粉病的原因可以分為氮肥使用量過大、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以及發(fā)病植株的二次浸染集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對黑粉病進行防治,需要農戶在收獲后及時對田塊進行清理,以此來降低病原菌的基數(shù)。除此之外,農戶也可以通過種子用25%粉秀寧或50%多菌靈粉劑拌種、深翻深耕等方式來更好的降低發(fā)病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shù)倪M行輪作對于防治該病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苗期發(fā)現(xiàn)要及時拔除病株,拔節(jié)后以割瘤為主。
(2)大斑病
大斑病一直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病害,同時也是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的一種病害。通常情況下,大斑病會從玉米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發(fā)作,并逐漸向上發(fā)展。植株患病后,其葉片將會出現(xiàn)萎蔫、干枯、死亡等情況,因此發(fā)病過程中玉米植株的光合效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毒清可濕粉劑800倍液噴防。在對大斑病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除了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之外,農戶還需要及時清除染病葉片,避免出現(xiàn)再次浸染的情況。
(3)蚜蟲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蚜蟲不但以玉米植株的汁液為食,同時也會傳遞矮花葉病毒。主要防治方法:①用含吡蟲啉種衣劑包衣;②“喇叭口”之前用10%吡蟲啉可濕粉劑10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倍液噴防;袖穗初期也可以用同上方法防治。在對其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農戶除了可以采用蚜必殺等藥物之外,也可以利用瓢蟲來進行生物防治。
(4)玉米螟蟲
玉米螟蟲是近年來危害較大蟲害,又稱鉆心蟲,其幼蟲蛀入玉米主莖或果穗內,造成莖桿折斷,養(yǎng)分供應不足,授粉不良,導致減產。防治主要在5葉左右最好,10葉之前,螟蟲3齡之前。畝用50%巴丹100克兌水100公斤噴防、3%樂爾顆粒畝用0.5公斤,施于喇叭口或玉米花絲吐出處。
(作者單位:235129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雙堆集鎮(zhèn)農林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