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p>
有一幅畫叫《雅典學院》,是意大利畫家拉斐爾的經典之作。畫面中央便是那兩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柏拉圖手指直指上天,代表他創(chuàng)立的客觀唯心主義;站在他旁邊年輕的亞里士多德手指指向前方,代表唯物主義。風華正茂的亞里士多德超越了他白發(fā)蒼蒼的老師柏拉圖,而當他自己也變成一個老人的時候,他創(chuàng)立的哲學體系已經成了一代經典,統(tǒng)治了人們的思想幾百年。直至幾百年后,蘋果樹下的那位睿智青年牛頓,站在他的肩膀上,推翻了他的力學體系,成為新的科學巨人。在拉斐爾的故鄉(xiāng),又有一位年輕人,他提著一大一小兩個鐵球,躊躇滿志地登上了比薩斜塔,用“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新的真理,批判了亞里士多德,他的名字叫伽利略。直到20世紀,“相對論”出現(xiàn)了,另一個偉大的人物愛因斯坦已站在牛頓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故事:往一個裝滿砂粒的瓶中不斷地注入水,水卻可以不外溢,這是因為充滿流動性和滲透力的水多次發(fā)現(xiàn)了砂粒間的空隙而不斷地填入其中。在人文學科中如此,在自然科學中亦如此。于是,世界不斷地進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牛頓、愛因斯坦……一代代的哲人不斷地向前發(fā)展,或是補充,或是推翻前人的結論,因為他們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學的眼睛尋找真理。
哲學本身并不完美,它也需要發(fā)展、前進、補充和完善,甚至推翻,但哲學的美麗之處在于它的世界觀是要認識和改造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的本質規(guī)律,探尋無窮盡的真理,它的方法論是要用發(fā)展且辯證的觀點指導思想,用美麗的邏輯思維去進行尋找過程中的感性把握與理性分析。
蘇格拉底對他的門徒說:“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闭沁@種對真理“不知道”的哲學態(tài)度,使哲學家的眼睛可以看到更廣遠、更無窮盡的境界,從而去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地平線。正是這個新的哲學地平線,使得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
“讓真理與你為友”培育了哈佛學子虔誠的學術品質,正如那正襟危坐的哈佛坐像下鐫刻的文字:理性、前衛(wèi)、真理。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真理,而是教給學生尋求真理的方法和一雙哲學的眼睛,這一點,哈佛做到了。
為了真理,我要尋找一雙哲學的眼睛。
【評點】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作者情理兼?zhèn)涞叵蜃x者闡述了“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學的眼睛尋找真理”這一中心論點。從行文結構來看,文章第二段作為議論的背景資料,對諸位具有哲學慧眼的大家進行了鮮明的刻畫,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而第三、四兩段圍繞研究真理問題上的承繼關系展開論述,在前文充足的鋪墊之下,論述起來要言不煩??傊?,無論是敘述還是議論,本文的語言表達都很到位,可謂流暢自然。
【閱讀鏈接】
議論文是考場閱讀題中的常見題型,閱讀這類文章,先不必急于找出論點,而要耐下心來通讀全文,弄清作者究竟要議論什么問題,然后再精讀各段,理清文章論述的層次,最后從文中找出中心論點,了解作者的觀點和主張是什么。
議論文的常見題型有很多,現(xiàn)就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簡單為大家歸納,要點具體如下:
①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⑤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shù)據(jù)、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shù)據(jù),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