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郭長娥 宋中原
(河南省許昌市中醫(yī)院中風科 許昌 461000)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群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臨床多表現(xiàn)為身體僵硬、手腳震顫、動作緩慢等,且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2]。目前,藥物是臨床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方式,既往臨床多采用多巴絲肼、左旋多巴等傳統(tǒng)藥物治療,但療效不盡如人意,且不良反應多,患者不耐受。司來吉蘭可抑制突觸前受體及多巴胺的再攝取;多奈哌齊可增強膽堿能神經(jīng)功能,改善患者認知功能[3~4]。本研究探討帕金森病采用司來吉蘭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4 月~2018 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6 例,按單盲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8 例。試驗組女22 例,男26 例;年齡52~78 歲,平均(64.39±4.25)歲;病程2~6 年,平均(3.68±1.02)年。對照組女23 例,男25 例;年齡53~79 歲,平均(65.29±4.33)歲;病程2~7 年,平均(3.72±1.10)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 版)》[5]中帕金森病診斷標準;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知情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疾病、意識功能障礙;伴有嚴重內科疾病,繼發(fā)帕金森綜合征;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司來吉蘭(國藥準字H20113448)口服治療,5 mg/次,2 次/d,連續(xù)治療2個月。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試驗組采用多奈哌齊(國藥準字H20030472)口服治療,5 mg/次,2 次/d,連續(xù)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治療前、治療2 個月后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估兩組精神狀態(tài),滿分為30 分,分值越高提示精神狀態(tài)越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兩組認知功能,滿分為30 分,分值越高提示認知功能越高;采用帕金森氏病綜合評分量表(UPDRS)中運動功能量表(UPDRSⅢ)評估兩組運動功能,滿分為56 分,分值越低提示運動功能越好。記錄兩組食欲減退、腹瀉、口干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姿勢異常、運動緩慢、震顫等癥狀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MoCA 評分提升>85%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生活基本自理,MoCA 評分提升60%~85%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MoCA 評分提升<60%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18 例,無效10 例,總有效率為79.17%;試驗組顯效26 例,有效19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為93.75%。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60,P=0.037)。
2.2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氧化應激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試驗組MDA 水平較對照組低,SOD、GSH水平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氧化應激水平比較(±s)
2.3 兩組認知功能、精神狀態(tài)、運動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MMSE、MoCA、UPDRSⅢ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個月后,兩組MMSE、MoCA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UPDRSⅢ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MMSE、MoCA、UPDRSⅢ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MMSE、MoCA、UPDRSⅢ評分比較(分,±s)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出現(xiàn)2例食欲減退、1 例腹瀉、3 例口干,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2.50%;試驗組出現(xiàn)1 例食欲減退、1 例腹瀉、2例口干,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8.33%。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47,P=0.504)。
帕金森病是一種以執(zhí)行能力減弱、運動功能障礙、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為特征的神經(jīng)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帕金森病患病率不斷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帕金森病臨床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認為是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退化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而臨床研究證實,多巴胺在大腦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水平的不足可導致機體各項活動發(fā)生障礙[6~7]。
司來吉蘭屬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對突觸前受體及多巴胺的重攝取具有抑制作用,從而提升體內多巴胺的濃度,抑制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退化,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臨床單獨用藥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故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臨床研究表明,大腦基節(jié)神經(jīng)元退化致使的膽堿能神經(jīng)功能降低在帕金森病發(fā)生、發(fā)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8]。多奈哌齊屬于一種膽堿酯酶抑制劑,可選擇性地抑制因膽堿酯酶引起的乙酰膽堿水解,從而改善膽堿神經(jīng)傳遞功能,提升乙酰膽堿水平,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可塑性,進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此外,多奈哌齊還可降低氧化應激反應,抑制氧自由基生成,進而保護神經(jīng)細胞,改善臨床癥狀,阻止疾病進展[9]。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在改善膽堿神經(jīng)傳遞功能的同時提升多巴胺水平,進而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及精神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MMSE、MoCA 評分較對照組高,UPDRSⅢ評分較對照組低,且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可見采用司來吉蘭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帕金森病效果確切,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認知功能及運動功能。
臨床資料表明,多巴胺神經(jīng)元的抗氧化和氧化功能失調是帕金森病的一種發(fā)病機制,GSH、SOD、MDA 是機體重要氧化應激指標,其中GSH 屬于非酶類抗氧化物,SOD 為酶類抗氧化物,均具有抑制自由基生成、保護細胞功能和結構的完整作用,可直接反映機體抗氧化能力;MDA 是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物,其水平可反映機體氧化損傷程度[10]。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SOD、GSH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司來吉蘭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帕金森病可減輕患者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綜上所述,采用司來吉蘭聯(lián)合多奈哌齊治療帕金森病可提升臨床療效,減輕患者氧化應激水平,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認知功能及運動功能,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