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虹
[摘 ? ? ? ? ? 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實踐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它具有科學性、階段性以及引導性等特征。基于此,以中職學校的留守兒童為例,著重對信息化背景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進行探究,以達到把握留守兒童成長需求,促進我國教育體系逐步完善的目的。
[關 ? ?鍵 ? 詞] ?信息化;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8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6-0162-02
留守兒童是社會發(fā)展中的弱勢群體,該類群體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進行撫養(yǎng)與教育的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研究表明:合理把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要點,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開展跨空間的家庭教育,在降低留守兒童成長問題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此,關于信息化背景中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探索,是國內教育實踐的理論歸納。
一、當前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開展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群體還在持續(xù)壯大,部分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jiān)護,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極端行為,遭受意外傷害甚至不法侵害。我國政府于21世紀初就開始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且在實踐期間逐步進行了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生活輔導以及親子互動溝通等活動[1]。
實踐結果顯示:全國各地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活動實踐后,0~13歲階段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輔助效果較好,而14~18歲之間家庭教育問題解決效率則普遍較低,這一結果也充分說明了國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開展的成績和問題。筆者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點歸納為:(1)14~18歲之間的兒童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且他們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自己的思想,常規(guī)的家庭教育引導方式,并不能在實際中發(fā)揮作用;(2)他們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存在著誤區(qū)。如,認為父母不重視自己,自己與父母之間存在著思想觀念差異等,都是該階段家庭教育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3)不能很好地尋求創(chuàng)建家庭教育互動交流渠道,實際成長中缺少正確的親子互動溝通渠道[2]。
國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依舊任重而道遠,它需要實踐者進一步形成循序漸進的實施渠道。
二、基于信息化的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施渠道
信息化時代解決中職學校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需準確把握實踐要點,本文將其歸納為。
(一)深化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常識
中職階段的學生在認知和思維意識上已經(jīng)逐步向著“獨立化”的趨向轉變,但由于他們的認知視角還較為狹隘,在尤其是長期處于脫離父母關懷的狀態(tài)下成長的學生,他們的內心較為脆弱,若階段性教育引導不到位,極易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為此,新時期的家庭教育引導策略也就著重從深化家庭教育理念與常識引導上進行方法探究,該策略不僅可有效解決問題,還為社會高品質人才輸出提供了理論基礎[3]。其一,深化家庭教育理念,在學生認知的思路上,糾正片面性中職學生家庭觀念,正視父母說教、與理念認知上的差異問題;其二,引導中職學生家長重視家庭教育,逐步從被動性觀念引導向主動參與的趨向轉變。
如某中職院校為有效解決中職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首先結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進行中職學生階段性成長的特征情況綜合分析,并注重對學生在階段性成長期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進行對比,及時發(fā)展中職階段學生心理、認知方面的問題,對應開展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理論導向教育。其次,通過電話、微信、網(wǎng)絡等渠道,與中職留守兒童家長進行信息互動了解,并對學生的生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情況進行溝通指導。最后,該中職學校還經(jīng)常在學生互動作用溝通期間,開展父母與學生聯(lián)合互動課題,為中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渠道創(chuàng)建更多的溝通渠道。經(jīng)過為期1個月的社會實踐后,反饋的實踐結果表明:新型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實踐策略,不僅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使80%以上的留守兒童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有了更積極、更長遠的認知轉變。以上案例中所描述的留守兒童實踐情況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價值,且這也是新時期通過深化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常識策略,解決中職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效策略。
(二)搭建多樣性的留守兒童溝通平臺
搭建多樣性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平臺,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方式。具體來說,家庭教育溝通平臺是指理利用網(wǎng)絡渠道開展互動日常溝通窗口,增加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信息溝通便捷性。如日常學習后的電話互動溝通,開展校園網(wǎng)絡在線親子問題溝通等,這些都是多樣性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溝通渠道建設的形式。
如某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期間,為確保校內留守兒童得到家庭教育的關愛。一方面,中職學校借助網(wǎng)絡窗口開展父母在線互動家長會,教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面對面”進行溝通;另一方面,學校為家長提供日常學生的學習、生活在線互動,隨時與家長進行中職學校留守兒童生活互動,這樣的信息溝通方式也是信息化時代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的方法[4]。
(三)形成家校聯(lián)合的信息傳輸渠道
留守兒童不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成長的關愛多是由于空間距離、時間上的間距造成父母不能完全對兒童每一個階段成長情況進行關注。由此,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受到忽視成父母不理解自己等的心理障礙問題。我們進行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期間,就應從加強兩者信息互動頻率的視角上解決問題。其一,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實施應形成系統(tǒng)的家校聯(lián)合實踐渠道,增加家長對學生在校生活的了解,從學生的心理需求上進行家庭教育關愛的感知;其二,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信息聯(lián)動溝通的最終目的是進一步促進學生成長,由此,創(chuàng)建的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互動渠道也應該是獎罰協(xié)調的溝通渠道,切不可僅僅實行說教、懲罰,這樣才是有效的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信息互動方式。
如某中職學校為有效解決學生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首先借助微信平臺,創(chuàng)建一個相應的家校聯(lián)合互動窗口,校園內一線管理教師、心理輔導教師均會定期通過平臺為家長介紹學生在校情況。其中,既包含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情況,也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分析情況,并針對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給予了相應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導方案,為留守兒童家長實際溝通情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一線教師、班主任還要與學生家長進行學生家庭情況的分析,教師在日常課堂互動與生活指導期間,這樣可最大限度保障,班主任日常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與學生需求相適應,發(fā)揮教師外部輔助作用。該種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信息互動方式不僅可解決中職學生留守兒童問題,也為中職教育實踐工作的具體實施進行了教學趨向的引導。由此,該種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式,也是較有效的一種教育實施方式。
(四)重視校園心理指導渠道的創(chuàng)造
重視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期間的心理指導,也是解決農村中職教育問題不可缺失的一方面。具體來說,重視校園心理指導渠道,是指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專業(yè)情況進行后續(xù)教育針對性輔導。這是考慮到農村教育實踐中,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心理引導在中職學生成長中所發(fā)揮的作用,由此,中職學校在進行職業(yè)教育綜合引導時,可通過搭建多樣化心理調節(jié)平臺,推進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策略的實施。
如某中職學校為徹底解決留守學生的成長問題,就與當?shù)亟逃鞴懿块T開展了“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心理輔導”活動。該活動開展范圍涉及學校和社會兩部分。其中學校部分是指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分析的具體情況,開展多媒體、視頻渠道等方面的信息互動。尤其是針對中職學生當前成長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感、選擇等方面問題進行心理幫助指導,盡量避免留“留守學習”對學生心理成長造成的困擾,系統(tǒng)性地進行心理教育與家庭教育實踐。這樣的社會互動方式也算是一種綜合性、全方位的心理教育互動戰(zhàn)略;同時,該中職學校利用網(wǎng)絡視頻、電子化信息溝通體系,對留守兒童父母開展多樣性、專家講座、情景模擬信息溝通互動,盡量為中職學校留守兒童父母提供可靠的家庭教育學習窗口,實行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結構的聯(lián)動性管理,這是社會實踐部分。
以上案例中所描述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方式的具體策略,不僅從學生成長的具體需求上進行心理輔導,克服留守兒童心理上的障礙,還從家長的教育心理上進行問題輔導。與傳統(tǒng)的實踐策略相比,新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策略迎合了新時期中職學校留守兒童發(fā)展引導需求。
(五)開展豐富的親子溝通交流體系
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的深入性探究,也需要進一步豐富留守兒童的互動交流渠道。即除了實行錄留守兒童心理關愛、生活關心等服務,也要在數(shù)字化信息互動窗口的輔助下,創(chuàng)建更豐富的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溝通交流體系。其一,搭建數(shù)字化親子互動實踐窗口,為學生與家長溝通提供更多相互了解實踐窗口;其二,打造家庭社會聯(lián)動式服務模式。
如某中職院校進行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期間,中職院校每年都要進行大型親在線溝通交流會議;同時,開展留守兒童學習獎勵金。若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可以在學校學習期間取得突出性成績,或者在某些活動上表現(xiàn)突出。中職院校可為留守兒童提供親子暑期外出游玩優(yōu)惠活動。以上案例中所提到的就是信息化時代下,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的具體情況。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化的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是新時期農村教育實踐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深化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常識、搭建多樣性的留守兒童溝通平臺、形成家校聯(lián)合的信息互動渠道、重視校園心理指導渠道的創(chuàng)造以及開展豐富的親子溝通交流體系五方面,對中職學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踐思路進行探究。因此,文章的研究結果將為我國教育體系完善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任嘉威.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9,34(1):37-42.
[2]郭啟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J].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瞭望,2019(1):144-145.
[3]梁玉珍.微信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9(1):156-157,195.
[4]肖成虎.貧困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貧困縣阜南縣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的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60.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