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柏玉
[摘 ? ? ? ? ? 要] ?數學領域教學知識(MPCK)是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分析幼兒園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架構,從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數學領域教學知識存在的問題出發(fā),通過調整相關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以期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數學領域的教學知識。
[關 ? ?鍵 ? 詞] ?學前教育;教學知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6-0094-02
隨著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不斷推進,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成了社會關心的重大問題,如何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幼兒教師領域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是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幼兒學習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的重要考量指標。[1]PCK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過程,有研究表明,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Mathe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MPCK)水平越高,幼兒數學學習與發(fā)展能力越好。[2]由此可見,MPCK是幼兒園教師必須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同樣也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學會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已有研究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MPCK水平處于籠統(tǒng)或者有限理解水平階段。[3]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水平?幼兒園教師所需的MPCK又包含哪些內容?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助力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
一、幼兒園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
PCK不是單一的領域知識,主要包含領域內容知識(what)、兒童相關知識(who)和教學方法知識(how)三個成分,是一種融合的知識。幼兒園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MPCK)是PCK與幼兒園數學領域相結合的概念,不同于其他領域和其他學段的知識,具有自身特點,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數學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
數學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包含該領域的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梢哉f,幼兒園數學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十分豐富、關系相對復雜,并不是通常說的“幼兒園數學就是學學數字、學學加減”。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數學認知”部分及眾多相關教材,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包括分類、對應、排序(含模式)、數概念與數運算、幾何、量的比較和測量、時間與空間等部分,每部分包含了較多的子概念且在各年齡階段都有所不同。潘月娟等(2015)的研究將MPCK中的領域內容知識劃分為兒童相關的領域內容知識(某一年齡段兒童應該學習哪些知識)和活動中的領域內容知識(某一活動能夠幫助兒童學習哪些知識)兩個部分。由此可見,幼兒園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該領域的內容知識,還需要從活動中觀察和分析兒童可能掌握的知識和需要具備的經驗,即需要把知識融會貫通,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
(二)兒童的知識
兒童的知識包含兒童掌握數學知識的認知過程、年齡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容易出現的錯誤和難以理解的內容。例如兒童數概念的知識包含:兒童數學概念的發(fā)展從計數開始,幼兒計數發(fā)展一般是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幼兒認識序數比基數晚等。教師只有在對兒童的知識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實施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了解兒童的個別差異,最終促進兒童思維結構的發(fā)展。
(三)教學法知識
教學法知識是如何教兒童學習數學知識,即能夠把內容知識和兒童知識相結合,將數學核心概念以適宜兒童的方法呈現,并能夠進行恰當的評價。教學法知識包含對教學方法(幼兒園數學領域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操作法、演示講解法、游戲法和觀察比較法等)的掌握、選擇和運用,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策略的采用,教學評價的開展等多個方面。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存在的問題
MPCK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順利進行實習及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必備知識,它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還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質量。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或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等課程的學習,但反觀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學習現狀,還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積極性低,對該類課程抱有偏見。(2)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與實踐有所脫節(jié)。(3)實踐機會不夠,知識無法融會貫通。(4)大部分學生的MPCK水平處于“籠統(tǒng)或者有限理解”水平階段,教學效果有待提升。
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的教學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的學習影響著職后作為幼兒園教師MPCK水平?;谟變簣@教師MPCK知識架構和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已有教學經驗,在課程設置、課時保證和跟崗實踐的基礎上,通過調整相關課程(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或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三個方面,以期提升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MPCK水平,并以此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秉持科學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和觀念,影響著一個人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MPCK是一種動態(tài)的、融合的、實踐性的知識,需要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理解、掌握并運用的知識,而不僅僅只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所以,該課程的授課教師應秉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消極態(tài)度,讓學生在自我建構中調動已有經驗,學習新授知識、運用所學知識。只有如此,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建構動態(tài)的、融合的MPCK,而不僅僅是為了期末考試而學習一些死知識。
(二)堅持融合的教學內容
上文對MPCK的三個組成部分已有詳細描述,主要包括數學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兒童的知識和教學法知識。MPCK的三個組成部分并不是分離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在眾多幼兒園數學領域相關教材的內容中都涵蓋以上三個組成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基本都會涉及。但是問題在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根據教材章節(jié)進行授課,難免會對知識點進行分割,對知識點的側重也有所偏頗,導致MPCK的融合性遭到破壞。如教材目錄前兩章的知識(幼兒數學教育概述、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其實包含了MPCK中內容的知識、兒童的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是看似理論但實踐性很強的知識,需要教師結合實踐在具體情境中教學,但很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聯系實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內容的融合,而不是切割。
(三)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
1.思維導圖巧記核心概念
幼兒園數學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十分豐富、關系相對復雜,且在MPCK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已有調查發(fā)現,不管是職前教師還是職后教師對數學領域中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基本上都處于“懂一點但不深刻”的水平。[4][5]一旦教師缺乏對核心概念的掌握就無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最終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以色彩豐富的圖式代替了單調的信息,使書本中的抽象知識和人們的思維過程清晰可見。本文中的思維導圖包含對知識的組織和表征,即通常說的概念圖。思維導圖的使用不僅符合職前幼兒園教師擅長美術繪畫的職業(yè)特點,還有利于對核心概念與概念之間關系的歸納總結。學生紛紛表示:“通過思維導圖對本章的核心概念進行總結歸納后,對幼兒學什么、為什么、怎么學有了相對完善的認識,且在頭腦中有很深的印象”。
2.優(yōu)質視頻資源填補實踐空缺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欠缺在幼兒園開展數學活動的實踐經驗,甚至觀摩的機會也非常有限,就如筆者所在學校學生每學期下園時間為一周左右。所以,學生難免對兒童的知識和教學法的知識缺乏有效的學習途徑,但是公開發(fā)行的幼兒園優(yōu)質視頻資源填補了實踐的空缺。反復觀摩、分析優(yōu)質視頻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的領域教學內容代入實踐情境當中,在情境中觀察幼兒的行為、教師的行為,以此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年齡特點和教師行為背后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煉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兒童的知識和教學法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水平。如觀摩優(yōu)質視頻《排一排》(核心概念為“模式”)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幼兒是如何學習的?教師是如何引導的?教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不僅可以用于模式概念的學習,還可以用于幼兒學習特點、教學方法等多個知識點的學習。
3.小組討論調動學習熱情
通過文獻資料的研讀和日常對學生的調查與訪談,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抱有消極態(tài)度,不喜歡數學,甚至討厭數學,對幼兒園數學教育也產生排斥的心理,對本門課程缺乏學習的熱情。一旦缺乏熱情,便會大大影響學習的效果。為幫助學生燃起對本門課程的熱情,筆者在平時教學中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采取了小組學習的形式,對授課班級學生按6~8人一組進行分組,采取“組內分工、組間競爭”方式調動學生熱情?!敖M內分工”就是各司其職,每組設有小組長、作業(yè)大使、舉手大使、記分大使、游戲大使、紀律大使的職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組間競爭使學習不再單一,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可根據每堂課小組的各項表現進行酌情加分,進行小組排名,排名靠前則累計平時分。組間競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還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考核方式,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過程和參與。
4.問題啟發(fā)帶動知識建構
真正的學習并不在于教師的傳授,而在于學生的思考與建構,MPCK的學習更是如此,前文提到MPCK是一種融合知識、動態(tài)的知識,關鍵在學生的理解與消化。在平時的教學中把“知識”變?yōu)椤皢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知識在于接受,而問題在于思考。思考的同時便會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并與新經驗進行融合,達到學有所思、學為所用的效果。如學習“分類”這一核心概念時,我們可以提問“分類是什么?對一堆物體進行分類,你會怎么分類?有哪些分類方法?”以此引出分類的概念、特征和種類等,替代教師一言堂的講授方式。
5.模擬試教進行融會貫通
模擬試教即在課堂中模擬幼兒園場景,學生模擬幼兒園教師或者幼兒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具備MPCK的相關知識,學生須在了解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作體現核心概念的教具和學具,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教學反思與評價。學生在進行模擬試教的準備中,勢必會調動所有所學知識,將內容的知識、兒童的知識和教學法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教師也能通過觀摩模擬試教,清楚地判斷和評價學生的MPCK水平并及時進行指導和調整,促進學生MPCK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瑾,湯杰英.學前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6(2):101-104.
[2]劉紅.教師數學領域教學知識(MPCK)與幼兒數學學習關系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3]李萌薇.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MPCK水平以及受教育情況的考察[D].保定:河北大學,2018.
[4]黃俊.幼兒園教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5]李娟,張麗芳,劉嬌嬌.幼兒園教師數學領域內容知識考察[J].學前教育研究,2016(11):50-60.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