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春
摘 要: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育人成才是一門精雕細刻的藝術。教育學生的方法有很多,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只要滲透真摯的情感,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是以平等、真摯的感情來啟發(fā)、感動受教育者,以達到教育的目的。通過情感教育,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教育,認識自己的錯誤、缺點,并能夠及時改正。
關鍵詞:情感教育;以情育人;塑造心靈
《新三字經(jīng)》開頭幾句說:“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边@說明人的性格和情感都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家庭、學校教育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來培養(yǎng)和塑造。教育學生的方法有很多,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只要滲透真摯的情感,就能夠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有強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如果教育者能平等待人、將心比心、以情動人,受教育者就比較容易接受教育。小學生年紀小,可塑性強,感情豐富,容易接受教育。特別是那些比較調皮、逆反心理強的學生,更需要情感教育。
一、教師必須具備職業(yè)情感,情感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相互學習,平等相處。教師以情感感化教育學生,以情理叩開學生的心扉,才能換取學生的真情。在學生學習成績退步時,教師給學生幫助鼓勵;在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及時表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為他們排憂解難;在學生需要時,教師要出現(xiàn)在他們中間……有位模范教師說得好:教師面對班上的50個學生,不要看作50∶1,要把它當作50+1,以平等的一員置身于其間,既做良師又做益友。這樣學生才會把真實情感的心里話說出來,教師才可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各種教育活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動之以情”,才能收到“曉之以理”的效果。
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教師應具有豁達的胸懷、智者的風度,把熾烈的情感、拳拳的誠意融解在發(fā)自肺腑的言行中,感染學生,與學生達成默契和共識。學生剛出現(xiàn)過錯時,教師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沉默,讓學生恢復心理上的平衡,以達到猛然省悟之效。例如筆者班上的某位學生,據(jù)科任教師反映,其上課經(jīng)常不專心聽講,亂寫亂畫。有一次數(shù)學課,他竟在下面給筆者畫像,被發(fā)現(xiàn)后,筆者當時沒有點名批評他,只是邊講邊從他身邊走過去。如果在全班學生面前批評他,便違背了尊重學生的原則。下課后,筆者把他叫到辦公室,采用正面教育方式,遵循揚長避短教育原則對其進行教育。筆者先表揚他愛畫畫這一閃光點,因勢利導,對他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你畫畫很有潛力,將來報考美術學院大有希望,不過你現(xiàn)在應先學好文化知識,學繪畫應在課余時間進行,你說對嗎?”最后,他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表示愿意改正。后來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他的作品還得了獎。
教師不可能給予學生地位、名譽、職業(yè)、金錢,但可以引發(fā)他們真善美的情感思考,可以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的摯愛情感都傾注在學生身上。教師愛學生,學生就會愛教師,師生有了共同的情感便能心心相印,教育效果更佳。
二、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首先要轉化學生的情感
近幾年,筆者經(jīng)常聽到不少班主任訴苦:“現(xiàn)在的學生可難說服了!”“現(xiàn)在的孩子真不聽話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這也許是事實。但小學生年齡小,社會經(jīng)驗少,自我控制能力差,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不足為怪,關鍵是如何使他們正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在工作實踐中,不少教師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總是“恨鐵不成鋼”,經(jīng)常采取訓斥式的批評教育。雖然沒有歧視和偏見,但從態(tài)度、語氣、語言、表情上,學生會感覺到老師在居高臨下地斥責他們,因此往往容易產生誤會,認為老師故意攻擊他,不給他面子。無論教師道理講得多么深刻,學生還是不愿意接受,甚至“懷恨在心”。這里很明顯地存在著一個情感問題,“理通情不達”,效果肯定不佳。例如對待個別的“調皮大王”,有的教師采取壓服的方法,無疑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以致更加不配合教師的工作。筆者認為,要解決問題,關鍵是得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從正面鼓勵他們,堅信“天生其才必有用”,教師要弄清學生違反紀律的原因,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教導。如此一來,就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使“調皮大王”轉變?yōu)楹脤W生。
在教育中,筆者深深懂得要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首先要轉化學生的情感,學生如果處于內疚、感激、悔恨、信賴等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tài),就容易接受他人的觀點,聽得進批評的意見,也愿意改正;如果學生緊緊地關住情感這個閘門,處于敵視、冷漠、埋怨等消極的情感狀態(tài),任何善意的批評都會被當作惡意的攻擊。從已轉變的和正在轉變的學生身上,筆者看到了這種情感的力量,從而也懂得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幾點做法
教育學生是塑造靈魂的工作,必須堅持積極引導、正面教育的原則。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接觸最多的是“周身毛病”的小頑童,跟這類學生的情感溝通,必須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入手,因為他們聽慣了批評、訓斥,對斥責早已有了免疫力。如果還按老套路對他們進行說教,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造成他們的心理不平衡,產生心理障礙。跟這類學生打交道,一不急躁,二不粗暴,三不懲罰,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用“糖衣炮彈”攻其心
在指出他的錯誤行為之前,教師要恰如其分地稱贊他幾句,如“你很聰明”“我做的手工不如你的好”“你真棒”等等。這些優(yōu)點具有普通性,學生也愛聽,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有一定的作用,讓學生感到教師既看到了他的缺點,也看到了他的優(yōu)點,無形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喚起學生接受教育的誠心。
(二)在學生面前適當?shù)乇┞蹲约旱娜秉c
有一個學生因挨了父親的罵,一天不回家,筆者找他談話時,先悄悄告訴他,筆者小時候因與弟弟打架,生氣不吃飯,挨了一次餓,下次再也不敢賭氣不吃飯了。那個學生聽后偷偷地笑了。于是,筆者給他分析,一個人做了錯事并不奇怪,關鍵是事后自己要懂得對與錯。讓他知道老師小時候也做過這樣的傻事,而這次與他談話,并沒有怪罪的意思,是在關心愛護他,所以他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表示下次再也不會這樣任性了。
(三)愿意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小學教師生活在一種充滿童稚和天真的氛圍里,所以我們自身也要盡力塑造童心,使自己在工作中能適應這一特定的氛圍。以“大人之心”度“兒童之腹”的小學教師讓學生們望而生畏,敬而遠之。這樣的教師是無法在這一特定的氛圍中被學生接納、受到學生歡迎的。當然,更談不上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了。自我塑造童心,先要放下教師的架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看待師生關系。有了愿意與學生交朋友、愿意成為學生知心朋友的真摯情感,才能夠接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實踐,筆者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轉變學生,先要得到學生的理解和信任。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教師是成年人,但是在跟學生交往中,必須要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也有一顆孩子般的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要跟學生交朋友,首先需要成為他們的知心人。
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育人成才是一門精雕細刻的藝術。教育學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對思維活躍的當代學生進行教育,單調、空洞的說教方式必須改變。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方法,都要抓住學生情感的變化,以情育人,塑造心靈。“情”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情”是溝通知與行的橋梁。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情感交流十分必要,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立波.小學新生行為習慣現(xiàn)狀級管理對策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5.
[2]王婷婷.小學生思想道德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4.
[3]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