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端,李靜
冠心病二級預(yù)防藥物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他汀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等[1],如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還會增加治療藥物,因此冠心病患者常面臨多重用藥的問題。多重用藥是藥物相互作用(DDI)的主要危險因素,13%服用2種藥物、82%服用超過6種藥物的患者會發(fā)生DDI[2]。歐洲一項對1601例平均使用7種藥物的老年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46.0%至少存在一種臨床潛在DDI[3]。氯吡格雷作為冠心病二級預(yù)防最常用的藥物,以前藥形式存在,進入體內(nèi)的活化過程涉及CYP2C19、CYP3A4、CYP2B6、CYP1A2等多種代謝酶,因此其活性極易受到多重用藥的影響[4]。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糖尿病、高糖化血紅蛋白、高膽固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PCI)術(shù)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獨立危險因素[5-6],但多重用藥對于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影響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比較CR與非CR患者多重用藥的差異,分析與CR相關(guān)的藥物相互作用,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1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冠心病,接受氯吡格雷(75 mg/d,負荷劑量300 mg)治療5 d以上,且在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行血小板聚集率(PAR)檢測(以5 μmol/L ADP為誘導(dǎo)劑)。排除標準:伴有周圍血管疾病或栓塞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出血性疾病等。
1.2 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2015年9月—2018年3月符合納入標準的冠心病患者333例,根據(jù)PAR分為CR組(PAR>50%[7])132例與對照組(PAR≤50%)201例。
1.3 研究方法 通過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收集基本資料,并制定統(tǒng)一的表格記錄患者相關(guān)信息?;拘畔ⅲ盒詣e、年齡、吸煙(最近半年內(nèi)平均每天至少吸1支煙即為吸煙)、飲酒〔最近半年內(nèi)平均每周至少飲酒≥1個標準杯(含10 g乙醇)即為飲酒〕、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級、是否行PCI術(shù)治療;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體質(zhì)指數(shù)〔BMI,BMI≥25.0 kg/m2為體質(zhì)量超標(超重及肥胖)〕、血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LDL-C≥2.07 mmol/L為血脂超標)、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PAR;用藥情況: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地爾硫、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鈣通道阻滯劑(CCB)、ARB、美托洛爾、硝酸酯類、曲美他嗪、含抗栓成分中藥注射劑、低分子肝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資料 333例患者中男271例,女62例;年齡33~90歲;吸煙者193例;飲酒者52例;合并高血壓254例,合并糖尿病90例;心功能Ⅰ級120例,心功能Ⅱ級167例,心功能Ⅲ級36例,心功能Ⅳ級10例;行PCI術(shù)治療者233例;BMI(24.4±3.0)kg/m2,收縮壓(126±18)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張壓(72±11)mm Hg,TC(3.50±1.12)mmol/L,LDL-C(1.98±1.00)mmol/L,F(xiàn)BG(6.01±2.16)mmol/L,Scr(89.90±56.53)mmol/L,ALT(30.38±34.47)U/L;合并用藥(8.7±2.4)種。
2.2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CR組患者高血壓合并率、BMI≥ 25.0 kg/m2發(fā) 生 率、LDL-C≥ 2.07 mmol/L比 例、FBG、多重用藥(≥7種)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患者是否發(fā)生CR為因變量,以是否合并高血壓、BMI、LDL-C、FBG、多重用藥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進行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BMI≥25.0 kg/m2、LDL-C≥2.07 mmol/L、FBG≥6.1 mmol/L、多重用藥(≥7種)為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以冠心病患者是否發(fā)生CR為因變量,以是否合并高血壓、BMI、LDL-C、FBG、多重用藥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進一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FBG(OR=1.121,P=0.033)、多重用藥(OR=5.224,P=0.003)是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4)。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nd those without
表2 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表Table 2 Assignment list of the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nalyzed with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表3 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lopidogrel resistanc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表4 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lopidogrel resistanc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4 對照組和CR組多重用藥情況比較 PPI(埃索美拉唑)、地爾硫、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CCB、ARB、美托洛爾、硝酸酯類、曲美他嗪使用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R組患者含抗栓成分中藥注射劑、低分子肝素使用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對照組和CR組聯(lián)合用藥情況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oncomitant medications betw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nd those without
多重用藥是冠心病藥物治療的常見問題,隨藥物使用量的增加,患者機體負擔加重,DDI也增加,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風險提高,且不利于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目前關(guān)于氯吡格雷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PPI及他汀類藥物,如CYP2C19快代謝型患者應(yīng)用氯吡格雷聯(lián)合PPI時對氯吡格雷療效影響較顯著,特別是合用奧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者血小板的低應(yīng)答發(fā)生率顯著升高[8];經(jīng)CYP3A4代謝的他汀類藥物會顯著降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顆粒膜糖蛋白(CD62P)表達的作用,如40 mg/d阿托伐他汀會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9]。本研究通過分析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并進一步比較CR與非CR患者多重用藥的差異,以期找到影響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多重用藥因素。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R組患者高血壓合并率、BMI≥25.0 kg/m2發(fā)生率、LDL-C≥2.07 mmol/L比例、FBG、多重用藥(≥7種)比例高于對照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FBG(OR=1.121,P=0.033)和多重用藥(≥7種)(OR=5.224,P=0.003)是CR的獨立危險因素,與以往文獻報道相一致[5-6]。因此,建議冠心病患者進行氯吡格雷治療前,應(yīng)篩查糖尿病患者,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強血糖控制,盡可能達到FBG<6.1 mmol/L的控制目標甚至更嚴格,以提高氯吡格雷療效,減少CR。本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多重用藥與CR相關(guān)性(OR=5.224)遠高于FBG(OR=1.121),提示多重用藥在CR發(fā)生中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進一步比較兩組患者在各類藥物使用上的差異分析如下。
3.1 CYP450酶代謝相關(guān) 氯吡格雷活化涉及CYP2C19、CYP3A4、CYP2B6、CYP1A2等,研究發(fā)現(xiàn)上述酶的抑制劑、或經(jīng)上述酶代謝的藥物可能與氯吡格雷競爭底物,抑制氯吡格雷活化,減弱其抗血小板活性;如經(jīng)CYP2C19代謝的PP(I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CYP2C19酶抑制劑西咪替丁、酮康唑、奧卡西平等;CYP3A4酶抑制劑伊曲康唑、地爾硫、胺碘酮等[10]。本研究也從代謝酶的角度對合并用藥進行分組分析。CYP2C19酶相關(guān):奧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qū)β冗粮窭椎挠绊懩壳耙咽艿脚R床廣泛重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早在2009年就提出“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需要聯(lián)合使用PPI時,應(yīng)盡量避免使用奧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11];本研究調(diào)查的333例患者中仍有9例使用埃索美拉唑,但聯(lián)合藥物使用率在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考慮與用藥人數(shù)少有關(guān),也反映了臨床對CYP2C19酶相關(guān)合并用藥的重視,避免了PPI所導(dǎo)致的CR問題。
CYP3A4酶相關(guān):CYP3A4酶作為藥物代謝最重要的酶在調(diào)查中涉及藥物品種是最多的,本研究比較了地爾硫(用藥與未用藥)、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及普伐他?。?、CCB(用藥與未用藥)、ARB(ARB 與ACEI)在兩組間的使用率,結(jié)果均未提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分析原因可能為:CYP3A4在氯吡格雷活化過程中的影響較小,僅在第二步中起40%的作用;上述很多藥物并不僅通過CYP3A4代謝,還存在其他的代謝途徑,即對CYP3A4的競爭作用弱;且除他汀類藥物外上述藥物使用率均不高,用藥人數(shù)少也可能導(dǎo)致結(jié)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比較了與已知氯吡格雷代謝酶無相互作用、但使用率在50%以上的其他藥品,包括美托洛爾(用藥與未用藥)、硝酸酯類(用藥與未用藥)、曲美他嗪(用藥與未用藥),發(fā)現(xiàn)其在對照組和CR組間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這三類冠心病最常用的藥品對氯吡格雷的療效沒有影響,臨床聯(lián)合用藥無潛在DDI。
3.2 中藥注射劑 本研究中近80%患者合并使用了中藥注射劑,如丹紅注射液、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銀杏達莫注射液等,部分中藥注射劑含有抗栓化學藥雙嘧達莫,部分含有中藥抗栓成分丹參、水蛭;進一步比較CR組與對照組含抗栓成分注射劑的使用,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使用率低于CR組。雙嘧達莫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強前列環(huán)素活性、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等途徑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2];丹參中包括丹參素、丹參多酚酸鹽、丹參酮ⅡA、丹酚酸B等多種有效成分,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擴張微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發(fā)揮抗血栓作用[13];水蛭具有抗栓活性的成分主要為水蛭素,為天然凝血酶抑制劑,可抑制凝血途徑中纖維蛋白原的凝固,抑制凝血酶與血小板結(jié)合而發(fā)揮抗凝作用[14];這幾種藥發(fā)揮抗栓作用的機制均有別于氯吡格雷,是否因此而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途徑產(chǎn)生影響,尚待進一步研究。
3.3 抗凝藥 比較兩組患者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情況,對照組用藥15例(7.5%)、CR組21例(15.9%),使用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直接分離或降解后再分離獲得,可選擇性作用于凝血因子Xa,而對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響較?。?5],即其發(fā)揮抗栓作用主要為凝血因子途徑,而氯吡格雷的作用靶點為血小板P2Y12受體[16],兩者由于作用靶點不同常聯(lián)合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但聯(lián)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是否更易發(fā)生CR,尚未見報道;且本研究中聯(lián)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例數(shù)較少,尚待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7種藥物以上的多重用藥是冠心病患者發(fā)生CR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冠心病患者的二級預(yù)防中應(yīng)盡可能控制用藥品種數(shù),避免不必要的合并用藥,以減少CR風險,保證療效。合并使用含抗栓成分(雙嘧達莫、丹參、水蛭)中藥注射劑、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可能更易發(fā)生CR,臨床也應(yīng)加強關(guān)注。
本研究不足:
(1)因條件所限,入組患者未進一步行代謝酶相關(guān)基因型檢測,對氯吡格雷抵抗的相關(guān)因素及關(guān)聯(lián)程度分析可能存在一定影響;(2)在分析聯(lián)合用藥時對合并疾病考慮不足,對冠心病以外的治療藥物如降糖藥分析不到位;(3)合并用藥中鈣通道阻滯劑(CCB)類、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抗凝藥使用人數(shù)少也可能對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