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鐘
【摘 要】高考語文全國卷自2018年語運題把成語、病句和銜接綜合在一個短文進行考查以來,表明了閱讀視野拓寬,銜接題注重語文綜合能力考查,詞語注重近義詞準確運用,病句題向修改傾斜等方面的側(cè)重等的導向。從文本選擇到各題選項設置,呈現(xiàn)出以下四個特點:一、文本內(nèi)容包羅萬象,范圍擴大。二、銜接句子兼重了文意、結(jié)構(gòu)和行文邏輯等整體意識。三、詞語考查關注常見近義詞語的細微區(qū)別,正確而規(guī)范使用漢語言文字。四、病句兼重辨析和修改,提高語文能力。這些變化和特點,旨在引導高考備考必須認真分析該“三合一組合拳”的新特點,以及各題選項設置上的新變化,在今后備考時宜從以下方面做好應對:一、擴大學生閱讀視野,積極引導方法,切實提高學生閱讀品質(zhì)。二、加強近義詞語(成語)意義積累,規(guī)范而準確使用漢語詞語。三、強化漢語表達和運用,提高漢語語法及邏輯知識,切實提高漢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四、竭力醫(yī)治病句頑疾,力爭“標本兼治”,以更大程度地提高漢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考;“成語·語病·銜接”;新特點;備考指要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82-01
繼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語運題出現(xiàn)的“成語·病句·銜接”“組合拳”之后,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新課標卷三套題依然延續(xù)了這一風格,即:一是通過一個語段,將過去相對獨立的成語、語病、銜接等三道題整合在具體同一語境中考查,更加關注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增大了對考生的綜合閱讀能力的考查力度。二是成語、語病、銜接題的考查重點也有了一些變化。成語題開始考查具體語境中相似成語的辨析,更加突出成語的應用能力;語病題開始考查語病的修改,側(cè)重了句子的正確使用;銜接題也由原來的填空式變成了選擇式。相較于去年,難度上都有所降低,特別是銜接題,難度相比于去年貌似降低,只有親自實踐方知是難是易。
仔細探究,該“三合一組合拳”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拓寬了閱讀視野,增大了閱讀量,注重了實際語言運用能力考查,彰顯了高考對人才選拔的精神。
二、病句題貌似側(cè)重了修改,實則兼重了辨析修改及具體運用。在閱讀短文中的加線句里先行側(cè)重了學生對語病的診斷。在提供的四個選項中,既注意了對畫線句的錯誤隱藏,又盡力使正確選項與其他句子“惟妙惟肖”,明顯增強了辨析難度。能力較強的學生雖然能在慧眼識別畫線句問題前提下,很快排除四個選項中與劃線句同病的兩項,但并不能直接做出選擇,而是要對剩下的兩項結(jié)合文段語意及語境相關特征,仔細甄別,方能做出正確選擇。其綜合性之強,顯而易見。
三、銜接句子,貌似原來的補寫句子,可命題所提供的閱讀文段并不能使學生輕易就能從文意和結(jié)構(gòu)關系上做出補充,這也可能是多數(shù)語文人把該題型冠名為銜接題的緣由吧。難度之大,超過整個試卷其他所有題目。
四、詞語(成語)考查,明顯傾向近義詞語(成語)的考查,一定程度上比兩年前的從六個句子的加點成語的判斷選擇上降低了難度,但更突出了常見詞語(成語)的實際運用。2018年三套卷均突出了近義成語的細微差別。2019年則兼重了近義詞語的區(qū)分,也進一步明確了準確使用祖國語言的導向。
下面,本人就以上四個特點逐題予以剖析:
一、成語、語病、銜接三題綜合于一則短文,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一個關鍵點: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實踐性,要在具體的語言情境實踐中,學會語言運用。語文能力雖說是聽說讀寫能力,但更是日后的實際綜合運用能力。這一題型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首先,從材料的選取情況看,兩年全國六套卷分別涉及遠洋勘察、中國戲曲、動物遷徙,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國畫、月球探測等內(nèi)容。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兩大領域,重視了傳統(tǒng)文化和最新科技成果,旨在引導考生必須走出狹隘的中學語文課本,走出純文學閱讀文本,走出文理分科的偏狹,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能讀懂材料,會處理問題,才是高考語文對考生選拔的真正動機。
其次,從對題目的作答看,沒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沒有較寬的知識視野,沒有較好的文本意識,就不可能準確作答。詞語選擇首鼠兩端、舉棋不定;銜接語句似是而非、騎虎難下;語病判斷大同小異、模棱兩可。凡此種種,不言而喻,該題的難度應在E級!
二、銜接句子,就不是單純結(jié)合前后文意,還要兼顧語義邏輯,句式結(jié)構(gòu)等。對相似的選項,一定要仔細甄別句子自身結(jié)構(gòu)特點,同時比對文段意義特點,結(jié)構(gòu)特征,最后才能做出選擇。其難度可見一斑。
比如(2019全國Ⅱ卷)第17題: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莀__
A.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畫家對中國文化有不同的理解
B.這其中尺度的把握體現(xiàn)著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
C.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影響他們對其中尺度的把握
D.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們對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結(jié)合語境,上文“畫家們既要……又要……”,這就需要畫家對中國文化把握好尺度。這尺度如何把握體現(xiàn)了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據(jù)此分析,C、D兩項因果倒置??膳懦鼵、D兩項。A.與下文“也造就了……”語意不連貫。排除A項。B.“體現(xiàn)了……”與下文“也造就了……”語句銜接最恰當。故答案選B。
又如[2018·全國新課標卷Ⅱ]閱讀下面的文字,第17題: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當代戲曲的發(fā)展,被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約
B.當代戲曲的發(fā)展,因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約
C.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制約了當代戲曲的發(fā)展
D.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對當代戲曲發(fā)展起了制約作用
根據(jù)語境和上下文的邏輯聯(lián)系,此處應小結(jié)上文,談創(chuàng)新對于戲曲發(fā)展的重要性〖ZZ)〗。上文指出“有人就將創(chuàng)新和繼承對立起來,認為戲曲不必創(chuàng)新”,屬于反面論證。且根據(jù)括號前“創(chuàng)新在某些人那里幾乎成了貶義詞”,可知此處論述的中心是創(chuàng)新,故括號內(nèi)句子的主語應為“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因此,此處如果選A項或B項,語意不合,銜接不當。如果選D項,則句式銜接欠妥。答案自然是C。
該兩道題的作答,就不是單純結(jié)合前后文意,還兼顧語義邏輯,句式結(jié)構(gòu)等,一些情況下,我們還必須關注選項句自身的結(jié)構(gòu)、語義邏輯等,其難度可見一斑。
三、選用詞語(成語)由2018年近義成語到2019年向近義詞語(成語)的變化,可否看作是全國卷有意暗示考生及高中語文備考應當向準確使用漢語詞語傾斜的導向。
四、病句選擇,2018、2019兩年六套全國卷19題中均涉及了病句,在選項設置上均體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既注意了對畫線句的錯誤隱藏,又盡力使正確選項與其他句子“惟妙惟肖”。彰顯了要求考生在實際運用中辨析、判斷、選擇并重的特點,直接把修改貫穿于思維當中,其難度的增加顯而易見。
比如(2019全國Ⅰ卷)第19題病句選擇,劃線句是:
正因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進行交流的樂器,是最個人化的樂器。〖ZZ)〗
選項是:
A.正因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進行交流的最個人化的樂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進行交流的樂器,是最個人化的樂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為直接和你的心進行交流的樂器,是最個人化的樂器。
D.正因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為直接和你的心進行交流的最個人化的樂器。
解答此題,首先是分析劃線句子的語病:(1)成分殘缺;“因為……使得”,濫用介詞導致“使得”缺主語,可改為“正是音量小”;(2)不合邏輯;“正是……使得它是”不合邏輯,“使得”應該驅(qū)動后者產(chǎn)生動態(tài)變化,而不是一種恒定狀態(tài),應把“它是”改為“它成為”;(3)成分贅余;“因為……所以使得”贅余,可刪除“使得”.
綜合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A.成分贅余;“因為……所以使得”贅余,可刪除“使得”;B.不合邏輯;“正是……使得它是”不合邏輯,“使得”應該驅(qū)動后者產(chǎn)生動態(tài)變化,而不是一種恒定狀態(tài),應把“它是”改為“它成為”;D.成分殘缺;“因為……使得”,濫用介詞導致“使得”缺主語,可改為“正是音量小”。故答案只有選C。
其實,稍一用心,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病句題設置的選項中,至少有兩項含有和劃線句相同的錯誤信息,認真的同學一眼就能識破。剩下的二選一,就得認真比對了。當然,這樣判斷選擇的前提必須是準確診斷劃線句的“病癥”。因而,劃線句語病的確診至關重要。
研究兩年全國卷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語運題在病句選項設置上有“稽”可循——它可助考生快速縮小范圍,準確鎖定目標,使正確答案呈現(xiàn)出來。這里不防以2019年全國卷Ⅰ19題,2019年全國卷Ⅱ19題為例:
2019年全國卷Ⅰ19題,劃線句的錯誤出現(xiàn)在“正因為”、“使得它是……”,而答案選項的A、B、D選項中分別含有這兩個錯誤信息,正確答案非C莫屬。
2019年卷Ⅱ第19題,劃線句的錯誤出在了“能否”、“并行不悖”,而選項B、C、D中恰好分別包含了這兩個錯誤信息,答案選A顯而易見。
鑒于以上分析,針對復習備考的老師和學生,本人就高考語文全國卷語運題17-19題,即“成語·病句·銜接”題,提出以下復習備考思路和做法,以拋磚引玉,以便大方之家察納指正。
一、文本閱讀,當加強閱讀內(nèi)容范圍的拓展和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積極適應各類文本的閱讀,以開闊視野,快速而準確的理解文意,進而為高效作答掃清障礙。為此,需先走好以下兩步:
1.充分利用語文課學生課前分享的時間,積極引導,精心組織,有意識的讓學生了解時事政治,歷史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軍事、醫(yī)療、經(jīng)濟等廣泛領域的知識信息等,使學生積極適應各類文本閱讀,既開闊視野,增加見識,又活躍課堂,緩解疲勞,更能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示例典型文段,使學生既適應文本,注意語義、語法及行文邏輯特點,又潛移默化地擴大知識內(nèi)容范圍,強化文本意識。
3.間或穿插該類“三合一組合拳”的實彈熱身,限時完成,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針對性的指導糾正,以不斷提升備考學生的正答率。
二、正確使用詞語專題復習,當重點突出近義詞語(成語),可在傳統(tǒng)近義詞語(成語)復習基礎上,側(cè)重以下幾點:
1.加強學生對近義詞語(成語)的記憶積累,對意義區(qū)分熟記于心,并間或穿插訓練,查漏補缺,強化鞏固。
2.仍不放松對近年來高考熱點詞語(成語)的積累與鞏固,特別注重多義、近義詞語(成語)之相對生僻的義項,響鼓重錘,夯實記憶。
三、語句銜接,見于該題與補寫句子題有許多相通之處,可結(jié)合補寫專題訓練,擬做以下嘗試:
1.突出文本(段)意識,強化學生對文段內(nèi)容及結(jié)構(gòu)的全面認知,增強其對文段內(nèi)容的整體性理解,為正確篩選信息做好掃雷準備。
2.強化句子結(jié)構(gòu)、文本結(jié)構(gòu)的引導和分析,使學生在備考訓練過程中積極適應各類文本,厘清行文邏輯,準確理解內(nèi)容含義,以期在選項甄別時能更多地在章法結(jié)構(gòu)、前后文句結(jié)構(gòu)特點的暗示下,精準做答。
3.對于特別相似的選項句子,要反復比對,并將它帶進文段里多讀幾遍,正確的選項就會浮出水面。
毋庸諱言,這道“三合一組合拳”里,銜接難度最大。括號前后,文句內(nèi)容跨度較大,句式特點隱晦曖昧,只有結(jié)合整體文意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找到破解之法。所以以上三點做法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四、病句選擇,針對08年以來由辨析向修改的轉(zhuǎn)變,備考時要在立足于病句類型解析的基礎上,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指導和補救:
1.補救語法和邏輯知識。語法突出句子結(jié)構(gòu),尤其是句子成分劃分;邏輯突出概念間的關系、邏輯推理。確保學生對漢語語句的規(guī)范表達,進而提高辨析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開口朗讀規(guī)范典雅文本的習慣,既積累知識,又提升語感水平,使學生練就一雙辨識文句的“火眼金睛”。
3.注重高三學生語感能力的激活、鞏固與提高,提升其對文句的甄別能力。高三學生,頻繁地考練,日夜不停地刷題,枯燥的專題講解,使他們很少有機會動嘴記憶積累,所以突出語感培養(yǎng)和提升,必須認真落實。
4.認真仔細審視劃線句子,找出找準“病癥”,圈劃出錯誤信息,及時在設題選項里找對應癥結(jié),從容淘汰,精準答案選項就能即刻浮出水面。
以上拙見,難登大雅,懇望大方之家斧正!
參考文獻
[1]2018·高考語文全國新課標卷Ι卷Ⅱ卷Ш.
[2]2019·高考語文全國新課標卷Ι卷Ⅱ卷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