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面表達是中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但也是中學生們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較為薄弱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平時的寫作練習和考試作文中,錯誤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然而由于平時的課時限制以及教師作文批改的費時,教師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在講評和批改所有學生作文上,另外考試作文完成后的學生自我檢查和修改也能夠讓學生少失分。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會學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顯得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自我檢查;自我糾錯;具體分析
【作者簡介】羅建芳,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古塘初級中學。
中考英語試題也更加重視對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測試,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另一方面,目前的新目標英語教材內容豐富且難度加大,課時緊任務重,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給學生專門上寫作課,大部分教師只是結合學生每單元寫的一篇作文,采取教師先批改,后講評,學生聽完后自己訂正這樣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但現(xiàn)狀是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漏洞百出,大錯誤常有,小錯誤不斷。
要想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掌握足夠的詞匯量是前提,準確理解詞的涵義是基礎,能寫出語法正確、合乎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是目的。
詞匯量缺乏直接影響寫作,用詞不妥使句子含糊不清?!队⒄Z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畢業(yè)生的認知詞匯量應達到1600個,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應達到300個。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的詞匯量都達不到規(guī)定的要求,因此,他們在寫作時就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常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1.拼寫錯誤;2.詞語誤用,表達不準確;3.詞性不分,動名詞混用等。許多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語法不規(guī)范,句子結構混亂,表達不清楚。學生平時對枯燥的語法規(guī)則既不感興趣又不夠重視。
寫作中,很多學生沒有認真分析將要表達的文章內容要點和深層結構,只是把若干個句子機械地堆砌在一起,條理不清,缺乏邏輯性,語意不連貫。
母語的負遷移現(xiàn)象:母語的遷移分為順向遷移(正遷移)和逆向遷移(負遷移)。前者表現(xiàn)為先前的學習對后繼的學習有一種積極推進的影響;后者表現(xiàn)為先前的學習對后繼的學習產(chǎn)生干擾阻礙作用。中國學生往往會套用漢語的思維習慣,采用漢語的句式結構,運用“心評”方法,字對字、句對句地用英語表達出來,結果導致不地道、 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表達方式。
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目前有很多中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有許多不良習慣,如忽視審題,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級中有很多學生屢犯這個毛病。例如以下這篇作文,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審清題意。
書面表達:除了審題不清外,書面表達不講規(guī)范,輕視書寫等此類的問題也存在于一些學生身上。
發(fā)現(xiàn)和糾正錯誤也是學生學習的好機會,教師要給學生評價的權力和自我糾錯的機會。學生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才敢去評價別人或自己,思想和認識從何來?肯定是在學習中得來,為評價別人或自己,他們會在評價前努力學習。通過自我糾錯,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害怕犯錯的心理,而且更能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語言意識的發(fā)展。
作文批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知識反饋的重要途徑。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作文全批全改的方式,即凡是學生作文本上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都一處不漏地給他們指出來,并且改正過來。這種做法的弊端已經(jīng)明顯地暴露出來。
第一,目前大部分學校都是大班制,平均每個班級學生數(shù)達四、五十人,比如筆者如果布置了作文,那么基本上得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把兩個班100個學生的作文批改出來。從而擠占了深鉆教材、精心備課的時間,更無暇顧及對教學方法的探討和學習。
第二,對于英語教師詳批后的作文,學生們不大愿意主動訂正。對于上交的英語作文,教師辛辛苦苦地更正單詞拼寫錯誤,訂正語法錯誤,修改語序,甚至連學生忘了的標點符號也要添上。然而,令人心寒的是每當作業(yè)本發(fā)下去除少數(shù)自覺性較高的學生能認真檢查教師的批注外,多數(shù)學生只是胡亂翻翻得了多少分,或漫不經(jīng)心地瀏覽一下有無評語,隨后便把作文本往書桌里一塞,結果下次上交作文時,原有的錯誤又原封不動的回來了。在使用英語中學生能意識到錯誤并進行適當?shù)募m正。鑒于《課程標準》對學生自行糾錯能力的要求和當前教師作文批改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提出培養(yǎng)學生自我糾錯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
轉變教師的角色。在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機制當中,教師是絕對的主體。然而在自我糾錯式教學中,師生關系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學生成了教學的中心、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對于中上層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挑戰(zhàn)較為復雜的句型和較為高級的詞匯。對于這些學生,要經(jīng)常鼓勵他們在作文糾錯中,提高作文的邏輯,層次和結構,少犯一些語言類的低級錯誤。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把他們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指點更具體,排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在平時的教學中,降低對他們作文邏輯,層次的要求,提高他們語言的準確度,落實到一詞一句當中去,重視細節(jié)。
建立作文錯誤本。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記錄平時作文練習當中的錯誤,使他們補差補缺,逐步使他們的知識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強化他們對知識結構的理解。對于他們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追蹤分析和正,即根據(jù)作文中的錯誤,及時給他們出一兩個針對性練習,并再作分析和糾正。如此反復直到錯誤基本消失。這樣的錯誤追蹤分析和糾正可以使學生把當前的知識與以往學過的有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知識類化,并形成發(fā)散性思維為他們今后解決同類問題實現(xiàn)正遷移。
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寫作不應僅僅理解成個人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宜總是采取學生單獨寫出作文來讓教師批改的模式,而應該提倡學生開展兩人或數(shù)人小活動,通過討論合作完成寫作。合作學習是一種策略,它要求組員通過交流思想,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教師要鼓勵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提倡人人參與,共同進步。
總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的錯誤,合理把握糾錯時機,運用多種糾錯途徑,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糾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糾錯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糾錯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