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
摘 要:讀者參與了作者的寫作過程和寫作評價, 是影響作者創(chuàng)作動力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重要因素, 在寫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 作者在寫作之前要對讀者進行了解和研究, 在寫作完成之后要收集讀者的閱讀反饋, 要有“為誰寫”意識, 這就是讀者意識。讀者意識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同樣適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讀者意識, 在評閱中自身樹立讀者意識, 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解決作文中“寫什么”和“怎么寫”中遇到的困境。
關(guān)鍵詞:讀者意識;小學作文;作用和地位;
一、讀者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寫作的目的在于與讀者就信息進行溝通與交流,文學作品與非文學作品都離不開讀者的參與。正如美國康乃爾大學英文系的M.H.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所認為的那樣, 文學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四個要素組成, 文學作品離不開欣賞者。
(一)隱含讀者影響著作者的寫作過程。隱含讀者自始至終參與了作者的寫作, 制約著作者對題材、主題、敘述結(jié)構(gòu)、敘述語言和敘述語氣的選擇, 內(nèi)化為文章的一個構(gòu)成要素。作者寫什么、怎樣寫, 是由“為誰寫” (隱含讀者) 來支配的。隱含讀者不同, 作者對“寫什么”“怎樣寫”的選擇也不一樣。
(二) 現(xiàn)實讀者影響著作品的最終評價和作者的寫作動力。一部文學作品是否為好作品, 現(xiàn)實讀者是最好的評判者。一般文章、文學作品具有審美價值以及教育、娛樂、認知等社會價值, 這些價值的實現(xiàn), 得借由現(xiàn)實讀者的欣賞、評價與反饋。具有良好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文學作品, 能引起現(xiàn)實讀者的閱讀熱情, 受到眾多讀者的追捧, 有些作品的社會價值很高, 甚至可以起到影響社會人心和左右國家政策的制定。
(三)隱含作者和現(xiàn)實作者的吻合影響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隱含讀者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預設(shè)的受眾, 文學作品面世后, 現(xiàn)實讀者與隱含讀者之間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吻合與不吻合。如果現(xiàn)實讀者就是作者所預設(shè)的隱含讀者, 那么隱含讀者與現(xiàn)實讀者是吻合的;否則, 就不吻合。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個性, 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個性形成不同的閱讀需求, 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反作用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 讀者與作者之間是一種作用與反作用的關(guān)系———作者通過文學作品影響和改造讀者, 讀者則以閱讀興趣和閱讀個性制約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向。隱含讀者和現(xiàn)實讀者的長時間保持吻合, 會使作者選擇同類題材、主題、敘述結(jié)構(gòu)、敘述語言和敘述語氣, 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同類作家的相似創(chuàng)作理念, 進而形成一股創(chuàng)作思潮, 文學史上的不同流派就產(chǎn)生了。
二、小學作文教學不能忽略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
隱含讀者和現(xiàn)實讀者對寫作的上述影響,要求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自覺地考慮到隱含讀者的閱讀需求與閱讀個性,使自己的作品擁有更多的現(xiàn)實讀者。為此, 作者在寫作之前要對讀者進行了解和研究,對自己作品的讀者群進行較為精準的定位;在寫作完成之后要收集讀者的閱讀反饋,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題材、構(gòu)思與語言風格。換而言之,作者要有讀者意識。讀者的積極性反饋, 既能激發(fā)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力,又能促使作者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作水平。讀者意識對寫作的影響, 對小學作文教學來說意義重大。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讀者意識,有以下幾點作用:
(一)有助于解決“寫什么”的難題。在當下的小學作文訓練中,小學生下筆無言,不知道寫什么。在作文教學中, 教師如能引導小學生將他們的疑問與思考講給隱含的讀者聽,就能解決他們不知道寫什么的難題。
(二) 有助于突破“怎么寫”的瓶頸。除了遭遇不知道寫什么的難題外,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寫作時,還有不知道怎么寫這一瓶頸。這一瓶頸的突破點也在于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小學作文訓練中,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有助于學生突破怎么寫的瓶頸。小學階段作文訓練的重點是記敘文的寫作。老師除了在理論上講授記敘文的六要素、景物描寫與人物描寫的技巧、詳略的安排外, 還要輔之以讀者意識的強調(diào), 讓學生明白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 要根據(jù)不同讀者的特點來安排敘述的順序、敘述的重點、敘述的語言等等。
(三) 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指導。除了作文寫作前的指導外, 教師對作文的評閱也是小學作文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作文評閱中, 通常的做法是, 教師通過對學生習作的閱讀,以裁判的姿態(tài)對其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 提出修改建議。這樣評閱的優(yōu)勢是能讓學生清楚寫作的標準, 但也不無弊端, 因為教師是站在評判者而不是讀者的角度來衡量一篇習作的優(yōu)劣,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從讀者的立場上給予反饋, 這樣會導致教師在評閱時往往從書面表達能力和表達技巧方面對文章進行評述和指導,對習作的思想內(nèi)容的反饋不太重視,沒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學生在寫作中不知道怎樣具體怎樣修正,悟性高的學生作文能力提升快, 而悟性一般的學生作文能力提高較慢,作文興趣會降低。
三、教師要厘清讀者意識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地位
在作文教學中, “寫什么”“怎么寫”“為誰寫”這三者的關(guān)系不是并列與平行關(guān)系, 而是主從關(guān)系, “為誰寫”是主, “寫什么”和“怎么寫”是從。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 在使用語言這個交流工具時, 其邏輯順序為先有交流對象, 后有“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人們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方式有兩種:口頭的交流和書面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頭交流時, 人們的交流對象一般是面對面的, 對象選擇與交流幾乎是同步進行的, 不存在對交流對象的選擇困難;但在書面寫作中, 交流的對象不在眼前,作者得先選擇交流對象——“為誰寫”, 這里的交流對象不是面對面地聽著, 而是腦海中的讀者———隱含讀者,激活生活經(jīng)驗, 然后才能完成“寫什么”和“怎么寫”的任務(wù), 否則的話, 就不能很好地處理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兩個寫作環(huán)節(jié)。
總之, 讀者意識在小學作文中作用重大, 教師既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 又要培養(yǎng)自身的讀者意識, 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力, 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紫來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