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強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yīng)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边@段話指出了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要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品德修養(yǎng)。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摯情感,扣擊學生心弦,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性格?!边@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不斷修身,加強思想修養(yǎng),教會學生做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教育要使每個人有豐滿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能享受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歡樂,具有個人的尊嚴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個人遵守神圣的、不容爭議的、不可動搖的行為準則,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而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區(qū)分真、善、美。因此,語文教學要以豐富心靈、提高品德、塑造人格為己任。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yīng)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wù)。應(yīng)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就要求語文教師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xiàn)德育教育。下面,淺談一下自己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朗讀滲透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我們在讀中悟,在悟中提高內(nèi)心的感受,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在交流中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品讀、領(lǐng)會,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從而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朗讀時語氣的緩急輕重,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哀樂中體味情感,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學生的內(nèi)心真正受到感染。如教學《陋室銘》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來自由品讀,然后學生同桌賞讀交流,最后再個人展示。有個學生選擇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边@幾句話寫了陋室的環(huán)境、交友和人文情趣,通過讓學生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得品讀。走近劉禹錫,去感悟作者內(nèi)心的愉悅。隨后教師順勢啟發(fā):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樣?(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這位同學做到了聲音有高有低,語氣有輕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現(xiàn)在老師讀一遍,同學們注意聽老師的語速、音調(diào)的高低,同時也要想一想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教師讀完后學生不由自主的你一言我一句,都想表現(xiàn)一下自己,同學們發(fā)言后教師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這時候?qū)W生通過對詞語的揣摩體會到了劉禹錫那種高潔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這樣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從而讓學生在朗讀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揣摩滲透法。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抓住課文中關(guān)鍵性詞語或句子、段落,讓學生多揣摩,通過賞析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在文中要表達什么?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真善美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學《愛蓮說》一文時,就要抓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引導學生賞析。通過對這句話的揣摩,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要像蓮花一樣,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的內(nèi)心要寧靜。最后一段通過與牡丹和菊來對比,讓我們更感受到了蓮的志趣:安于貧賤,內(nèi)心高潔。今天我們要學習蓮的情操,守住內(nèi)心的安寧,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學會關(guān)心他人,體諒父母,把握人生,在人生的舞臺上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價值。
三、言傳身教滲透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边@句話很具體地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內(nèi)涵。所以一個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監(jiān)督之中,學生時時刻刻在模仿教師的言行。是呀,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因此,既然是播灑陽光者首先自己心中陽光燦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時時要做學生的表率,事事要做到學生的前面,在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今天,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了,他們對老師和家長不再言聽計從,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學習中他們總想從教師身上選取做人的準則和行為的榜樣。所以我們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時刻要傳授正能量。當然,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遠離手機,平時也要教育學生不玩手機。其實,手機游戲就像鴉片一樣,他會腐蝕人的心靈,甚至讓人不能自拔。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文化知識和品德修養(yǎng),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發(fā)出自內(nèi)心的尊敬和敬佩,這樣在內(nèi)心深處牢記“吾師最美”,從而實現(xiàn)德育滲透的目標。
總之,語文教學就像一顆大樹,德育教學就是大樹的綠葉,如果沒有綠葉,這顆大樹就會枯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做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跟上時代的步伐,“吃透”教材,及時捕捉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時時滲透德育,事事貫穿德育,讓學生通過語文教材的學習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修身養(yǎng)性,下功夫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真正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