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摘要: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生活中兩個最重要的環(huán)境,二者對于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影響各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與家長建立合作伙伴關(guān)系,通過相互的密切配合,為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關(guān)鍵詞:幼兒園;教師;家長
一、怎樣幫助家長理解幼兒園的教育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與合作伙伴?!凹彝ズ陀變簣@猶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只有朝著一個方向行駛,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p>
我們幼兒園是遼寧省四星級幼兒園,教學目標和建議都是貫徹《指南》來施行的,每節(jié)教育活動都是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梢恍┘议L認為孩子的玩并不是學習,把算術(shù)、拼音、寫字、外語等知識性教學作為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并習慣把孩子多少知識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標準。
看到這種現(xiàn)象,我覺得幼兒園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nèi)容,以便雙方能達到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為此,我在幼兒園半日活動那天邀請了家長一起參加親子制作活動“廢舊材料變變變?!痹缟蟻韴@,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各種紙盒、飲料瓶、瓶蓋等廢舊材料。有個家長還小聲嘀咕“帶這些破爛兒做什么?”于是,我向家長提出了要求:“讓我們的寶寶自己決定做什么?請家長認真地看我們的寶寶是怎么做的?”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動手畫圖、設計自己的作品,挑選合適的材料和工具開始制作。家長們看到平時好動的孩子現(xiàn)在專心致志制作的樣子,看到孩子親手制作的、變廢為寶的作品,如卡車、飛機、項鏈、衣服等,都流露出驚喜的表情。家長們自己也都興奮得躍躍欲試,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孩子的活動中。
活動結(jié)束后,我和家長們一起來討論“孩子在活動中表現(xiàn)怎樣?他們學到了什么?這個活動對您有什么啟發(fā)?”
王翰的爺爺說:“我看這活動挺好,早上我還說這些東西是破爛,就這些沒用的東西竟然能想出這么多的玩法!還都是孩子設計的!我這個爺爺想幫忙都插不上手哪!”我連忙說:“這是孩子在進行自由探究,他們真的很聰明!”
寧寧的爸爸說:“平時孩子在家從不會幫大人做事兒,真沒想到她還會主動幫助別人剪飛機圖形!”我解釋道:“這樣的活動可以為孩子提供很多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呢!”
家長們聽了紛紛點頭,小童的媽媽說:“我原來不讓孩子玩這些東西,他們偷著玩我還罵過他。原來孩子玩中有這么大的學問哪!”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對于一些家長的錯誤、偏激的教育理念,我們不必簡單附和、迎合家長,更不要與家長據(jù)理力爭,讓家長反感。而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幫助家長獲得正確的認識。
二、怎樣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影響不同于幼兒園和學校。幼兒園、學校的教師是某個時期影響著孩子,孩子的一生將受到許多教師的影響。但父母則不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任何教師都長,孩子從牙牙學語、蹣跚邁步、信筆涂鴉到待人接物、認識五彩繽紛的世界,以至于長大成人,父母都在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不僅是孩子的啟蒙教師,還是孩子的終身教師。
可現(xiàn)實中有很家長認為自己只有養(yǎng)育和照顧孩子生活的責任,而教育孩子應該是老師的事。
記得有一節(jié)社會活動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前一周,我們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在家教孩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離園時,家長都在認真看著班級的“溫馨提示”,我注意到幾位家長聚在一起議論著。有的說:“老師讓我們在家教孩子,在幼兒園老師教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就行了,我們會教啥??!”還有的說:“送幼兒園就是圖省心,老師教的挺好了,哪兒還用得著我們呀!再說,家里家外那么多活,哪有時間教啊!交給老師我們挺放心的!”
這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作業(yè)“,沒想到家長反應如此強烈,我心里默默地思考著該怎么跟家長就這個問題進行溝通。幾天后,在幼兒離園時,我發(fā)給每個家長一張小問卷,并通知第二天下午召開家長會。問卷的內(nèi)容十分簡單,只有三個題目:
1.孩子剛出生時會做什么?
2.現(xiàn)在孩子三四歲了,會做哪些事情?
3.誰教孩子做這么多事的?
第二天會議剛開始,家長們就熱烈地議論開了。
“孩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會做得太多太多了,會笑、會做、會爬、會走了”;“對人有禮貌了”;現(xiàn)在能幫爸爸媽媽干活了?!薄?/p>
我笑著對大家說:“孩子每天在跟著、看著你們,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很多東西。你們——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對啊!”家長們恍然大悟:“咱做父母、長輩的作用很大,怎么自己就沒有發(fā)覺呢?”“是??!孩子跟咱們學了不少呢……
“那么,大家再想想看,父母的哪些行為對孩子產(chǎn)生了好的影響?哪些行為產(chǎn)生了不好的影響呢?”我又問。
“咱講衛(wèi)生,孩子就講衛(wèi)生。”“跟鄰居相處好了,孩子就學著團結(jié)小伙伴…。”家長們很快列舉出日常生活中自己正負兩方面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我抓住時機給大家解釋道:“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不同的教育場所,誰也不能代替誰,在家庭中,咱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機會很多。例如:買東西時可以教幼兒數(shù)學;吃水果時教幼兒尊老愛幼等家長們聽了,紛紛點頭:“哦,原來咱們的作用這么重要啊!”“這么說,咱回去可得做好這第一任老師啊!”
活動結(jié)束后,我給家長們留了“家庭作業(yè)”:觀察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看看哪些方面是受到自己影響的?有沒有不好的影響?有什么辦法幫孩子改正更有效果?要求這些作業(yè)寫在家園聯(lián)系手冊上。這項活動會促進家長改變觀念,幫助家長真正成為合格的第一任老師。
從這以后,家長們認真填寫家園聯(lián)系手冊,在這里我會及時看到孩子的進步、我感到家長為了使自己成為孩子的老師,改變了自身的一些不適宜行為,真正的做到了“身教重于言教”。
對于一些家長的疑惑,我都會耐心的做出反饋并提一些建設性意見供家長參考。例如引導家長持之以恒地實施家庭教育,當孩子出現(xiàn)好的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進行心理上的強化......
當然,教師也不要指望家長通過幾次活動就能徹底轉(zhuǎn)變家長的觀念,而是要通過反復實踐才能真正幫助家長將獲得的新知識內(nèi)化和吸收,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我們老師具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積極地引導家長在家繼續(xù)進行玩中學的活動,并定期組織家長之間的交流、分享,使正確的教育理念在家長頭腦中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