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帥昌
摘要: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在我國從小學教育起,就成為了學生的必修課之一。英語作為交流的載體,承接了他國文化溝通學習的基石。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當本著語言的宗旨,貫徹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提高初中學子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此,本文將從影響初中英語教學的因素進行探討,研究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相關(guān)策略。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性教學;影響因素;策略探討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學”的概念被提出,有效性教學就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下,使學生在學習中傾向個性發(fā)展,進而達到“有效學習”的指標。在此,本文將從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小組帶領(lǐng)式”分攤英語學習壓力、學生判斷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劣勢、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四個小點展開討論。
1、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足
興趣是英語學習的根本要素,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好英語的動力。學生擁有了英語學習的動力,也就擁有了學習英語的熱情。而熱情則能激發(fā)學生腦細胞的活躍,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求增加,從而忘我的學習,即使在碰到困難的境地也能勇往直前。
因此,在這里,我們將討論學生為什么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以下列舉兩點來說明:
1.1.1 因英語的難度促使的興趣不足
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單詞的讀音、語法、英語詞匯、英語寫作等等知識。我們首先來分析造就學生認為英語難而使英語學習效率低的原因。英語是國人的第二語言,英語在語系上與漢語完全不同,因此,常用的漢語習慣套用到英語學習上,其效果不盡人意,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認為英語太難而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是字母文字,應用字母的拼寫組成一個單詞,字母的不同組合有不同的意思。然而由于詞意的重要性,需要的單詞就變得多,這就是英語詞匯量的難點,學生需要記住的單詞太多,而在記憶單詞本身就是一個難點的前提上,難度就更加大了。
初中英語課本中講解了基礎語法的使用,了解了基礎的語法,在英語中的說話、閱讀、寫作上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如何使用英語交流。然而,語法是總結(jié)性的產(chǎn)物,它的特點是一串套著一串,延伸性非常巨大,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語法的學習時間將占用近一半,而且還不一定能夠真正學習到位[1]。由于語法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抽象性給學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諸多的困難,因此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消耗掉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從而降低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1.1.2 因英語學習的壓力促使學生興趣不足
初中英語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論是詞匯量的累積,還是語法的應用都會隨著英語學習的累積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會在學生的英語掌握情況中體現(xiàn),而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情況則能在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壓力大小中體現(xiàn)。導致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有兩點,一是跟不上英語課程學習的進度,基礎被拉下太多,后面的知識無法理解,造就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較大壓力,繼而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二是學習方法不對,人各有異,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對英語的學習方法,因此,無需照葫蘆畫瓢,一味的照搬照抄,反而喪失了自己的特點,最終得不償失失。
1.2 學生在英語學習方法中的差異
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特點,有的學生善于記憶,有的學生善于找規(guī)律,有的學生善于倒推,因個體差異的不同,在英語的學習方法上各不相同,也在英語的學習進度上各不相同。
1.2.1 學生對自身英語學習的路徑未掌握
在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的環(huán)境里,學生會因為過于追趕他人的進度和教師授課的進度,而依葫蘆畫瓢借用他人的學習方法套用于自身之上,然而由于方法與方法之間的鴻溝,導致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出現(xiàn)吃力的情況,這樣的吃力情況的出現(xiàn)就等于拉開了與他人的學習距離,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性。
1.2.2 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薄弱無法理解學生的差異特征
教師是學生的啟明燈,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時時刻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既會遇到各種難題,也會疑惑方法的對與否,比如對單詞的背誦如何更快且印象更深刻,如何理解英語寫作的語法等等。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的指點與引導便至關(guān)重要。
而當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不高時,針對學生的疑問與困難,選擇“一刀切”的方式進行解答,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分類解答,就會產(chǎn)生學生理解問題的差異,影響學生最終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影響英語教學的有效性[2]。
2、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 轉(zhuǎn)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為趣味英語教學模式
增加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習學生學習英語時,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槿の缎缘挠⒄Z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感受另一種語言不一樣的魅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1.1 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恐懼
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是需要教師帶領(lǐng)學生領(lǐng)略英語的魅力。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是圍繞著課本的知識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生啃英語的詞匯、語法,背下了就等同掌握了英語的學習,但其實這樣的過程是無比枯燥的,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
因此,教師需要打破常規(guī),讓英語“活起來”。例如,“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一課中,依據(jù)課本中的提示“What can you do?”學生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擁有的能力是什么,自己欠缺的能力是什么。在課堂中,學生用英文將自己所想的勇敢地回答出來。
以“能力”為主題的小寓言數(shù)不勝數(shù),教師可以借此讀一則小寓言活躍班級里的氣氛。例如,“The Ox and the Dog”,An ox and a dog serve for the same farmer.One day the dog arrogantly says:“How grand I am!In the daytime,I watch out for the cattle in the meadows;at night,I guard the house.But you…”Me?How about me?”the ox says.“You can only plough or draw a cart,”the dog slightly says.“Yes.Its true,”the ox says.“But if I dont plough,what do you guard?”這則小寓言趣味十足,而且也比較簡單,在這則寓言里我們可以得知,牛的能力是耕犁,狗的能力是看家。學生則可以根據(jù)這首寓言的結(jié)構(gòu),靈活的套用其他的情景自己改編一首小寓言,增添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2.1.2“小組帶領(lǐng)式”分攤英語學習壓力
在班級中,有英語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有英語學習中等的學生,也有英語學習不良的學生,教師可以將這三類學生進行分組,給其制定三種不同的學習目標,實施“小組帶領(lǐng)式”的分攤學習,并選擇一個學生作為組長[4]。分攤學習的目的在于互相幫助和氛圍影響,互相促進著共同進步。
2.2 把握自身的英語學習特點
2.2.1 學生判斷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優(yōu)勢與劣勢
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需要不斷試探自己英語學習的上限,分析自己英語學習的優(yōu)勢與劣勢,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把握學習的節(jié)奏,設立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并為此目標而努力。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各不相同,在英語的學習中,要善于借用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缺點,不要盲目的跟隨他人而丟失自己的學習特點。
2.2.2 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
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英語素養(yǎng),才能在英語課堂中“精準”講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益匪淺,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標桿,所以教師自身應當具備淵博的知識,掌握透徹知識的核心,才能看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短板與優(yōu)勢,進而從學生的個體入手輔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足,以及學生在英語學習方法中的差異,基于這兩點考慮,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就要從轉(zhuǎn)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為趣味英語教學模式、把握自身的英語學習的特點這兩方面為學生打造有趣且靈活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把握全方位的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小英.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J].現(xiàn)代交際,2018 (01):129-131.
[2]楊錦霞.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好家長,2018 (17):234-234.
[3]黃晶茹.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學園,2018 (2):121-122.
[4]王萍.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 (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