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猛
[摘 要]讓學生思維靈動起來,這是童話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在文本誦讀、圖文結合、創(chuàng)編演繹等活動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法支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童話的教育魅力,并在多元思考的過程中形成學習能力。
[關鍵詞]童話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誦讀;圖文結合;創(chuàng)編演繹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7-0028-01
童話是學生普遍喜歡的學習內容,因為具有鮮明的故事性,離奇的情節(jié)性,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觸動。教師不妨利用多種教法設計,引導學生展開個性誦讀、圖文閱讀、創(chuàng)編演繹等活動,讓學生感受童話、講述童話、演繹童話,從而構建起學生的語文認知體系。
誦讀童話時,教師要從角色分工角度展開具體引導,為不同群體的學生布設不同的訓練任務。學生對童話角色和童話故事有特殊敏感性,教師讓學生深入到教材之中,對童話故事的內涵展開詳細解析,能使學生產生角色誦讀的欲望。學生積極參與到誦讀活動中,對童話角色和故事內涵會有更深刻的理解,童話的教育作用也會隨之產生。
誦讀是童話學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誦讀時,要和學生一起探索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在不斷嘗試中改進誦讀。如教學語文S版第七冊《四季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童話故事情節(jié)進行梳理,然后對四個季節(jié)的角色性格展開探索,并給學生示范誦讀,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到角色之中,利用多種誦讀技巧,對四季角色進行詮釋。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展開誦讀訓練實踐,教師再組織學生展開互評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實踐感知中生成學科能力。
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索童話故事情境,并以誦讀為突破口,讓學生自覺感知童話故事的情感表達,學生進入角色中展開誦讀,體驗會更為深刻,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學生對童話故事的插圖有特殊觀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圖文結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結合插圖講述童話故事,能夠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感知。學生直觀學習思維比較敏感,教師以此作為教學起點,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嶄新的學習成長契機。
《重陽節(jié)的傳說》是一則傳說故事,帶有濃濃的童話意味,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自行閱讀文本內容,并結合教材插圖講述故事情節(jié)。為了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來講述童話故事,教師引導學生先講述插圖內容,然后列出講述提綱。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展開操作,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在講述過程中,學生仍存在不少問題,于是教師給出必要的矯正意見,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改進,學習認知逐漸豐富起來。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講述任務,這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在具體講述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困難。這時,教師及時給予幫助,讓學生列出講述提綱,引導學生順利進入講述情境之中,使學生的課堂講述獲得了不錯的操作效果。
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演繹童話故事,這是全面歷練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參與課堂演繹意識比較強烈,如果教師能夠適時設計童話演繹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教材童話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改進,這也是比較有實效性的教學創(chuàng)意。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對童話故事進行延伸創(chuàng)編,能夠為學生多種語文能力的增長提供動力支持。
在學習《蒲公英的夢》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課本劇創(chuàng)編演繹任務:這篇童話故事只有兩個人物,同桌兩個人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創(chuàng)編一則課本劇,并現場演繹。注意對人物臺詞和動作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和探索。學生聽說要創(chuàng)編課本劇,并展開課堂演繹活動,自然是特別的高興,參與熱情很高。同桌兩個人展開文本細讀,并對人物行為進行深入分析,設計出具體的臺詞。課堂演繹開始,臺下氣氛火爆起來。同桌兩個人開始對話:“蒲公英,這么晚了,怎么還沒有睡呀?為什么嘆氣呢?”“別提了,椰子樹伯伯,我明天就要開花了,可我特別擔心……”“傻孩子,開花是好事,有什么好擔心的呢?”……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課堂創(chuàng)編演繹任務,成功激活了學生學習童話的熱情。學生對童話有特殊情結,這無疑是最有利的教學契機。教師讓同桌兩人展開創(chuàng)編演繹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表現機會,學習歷練效果自然呈現出來。
童話教學方法豐富,教師在實際操作中應展現出個性化特征。組織學生講述童話、演繹童話、創(chuàng)編童話,都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童話學習思維。學生在講述中、在創(chuàng)編中、在演繹中感知、體悟、表達,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獲得了全面提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