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杭慶
[摘 要]古詩詞教學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能使學生自覺地傳承民族文化。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教師要在確定好比較點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求同思維、求異思維來指導學生開展對比閱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比較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2-0020-01
古詩詞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古詩詞教學對熏陶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目前不少的古詩詞教學主要以死記硬背為主。這樣,不僅無法體現古詩詞作為一種文體的特點,挖掘它的文化內涵,而且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產生不良影響。比較閱讀是一種基于探究思維的教學形式。在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能使古詩詞教學更加開放,從而有利于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提升。那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呢?
在古詩詞教學中,確定比較點是比較閱讀教學的第一個步驟??茖W地確定比較點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古詩詞的積極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在確定比較點的時候,教師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類型相同的兩首或者是兩首以上的古詩詞,并引導學生對它們所表達的主題思想、表達方式、語言特點等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題材主題、寫作手法、文本結構、感情色彩等是比較常見的比較點。例如,教學《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這三首古詩詞,教師可以確定感情色彩、寫作手法兩個比較點,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三首古詩詞的思想藝術,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古詩詞的藝術魅力。
求同比較是比較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思維方式。簡單地說,求同比較就是通過尋找不同古詩詞中存在的共同點的一種語文思維方式。在古詩詞教學中,求同比較主要是將不同作者、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不同題材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進行對照,引導學生去探尋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
例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之前有沒有學習過送別朋友的詩詞?”這樣,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曾經學習過的送別詩,如李白的《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可以作為比較閱讀的文本。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三篇古詩詞的作者、涉及的人物以及詩人表達的情感等進行對比,尋找它們在表達手法、詩人的情感寄托以及蘊含的愁思等共同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送別主題的詩詞有很多。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等都是以送別為主題的詩詞。在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些詩詞進行比較學習,以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
求異比較是比較閱讀教學的另一個思維角度。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求異比較是通過探尋古詩詞之間的特殊性來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思路。求異比較是對古詩詞之間不同特點的比較。它不僅能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詞的特點,而且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同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或者是針對不同對象所創(chuàng)作的古詩詞進行對比,理解它們的不同方面,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作者的藝術風格。當然,對同一種事物不同的作者描寫的手法、具體的對象和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這也是求異思維的主要著力點。
例如,《題西林壁》和《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都是蘇軾在“烏臺案”被貶之后創(chuàng)作的。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它們所表達的內涵、情感和蘊含的意義進行分析,讓學生在掌握詩詞共同點的基礎上去探尋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李白的多首詩詞,內容多樣、情感豐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求異比較的思維來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李白和他的詩歌。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進行比較閱讀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能豐富古詩詞的教學形式,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在確定好比較點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求同思維、求異思維來指導學生開展對比閱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自覺地傳承民族文化。
[ 參 考 文 獻 ]
[1] 袁霞.比較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天地,2017(36).
[2] 梁理明.小學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07).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