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福
【關鍵詞】 小學語文;當堂達標檢測;類型;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68—01
語文當堂達標檢測可以分成前置預習檢測、過程即時檢測以及課后達標檢測等。但是從當前的語文教學來看,語文當堂檢測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對什么樣的當堂檢測才算是有效的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師雖然明白當堂檢測的重要意義,但是課堂的時間很少,因此無法在課堂上完成達標檢測。為此,筆者先分析了目前語文教學當堂達標檢測的類型,并重點分析了實施的策略,旨在為同行提供借鑒。
一、小學語文當堂達標檢測的類型
當前,語文當堂達標檢測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前置預習檢測。這主要指教師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帶著問題去預習文章,并且是下一節(jié)學習新課之前的檢測,這一部分的檢測對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具有促進作用。它主要是通過檢查學生的課前筆記、課堂上口頭回答問題、書面試卷等方式完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作業(yè)要有目的性,且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合理地布置作業(yè);作業(yè)要有層次性,且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差異性的作業(yè),照顧大部分的學生;布置的預習任務不可太多,2~3個為宜。第二,過程即時檢測。這里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進展的情況去評價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對這部分的檢測,教師的評價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礎,客觀地評價學生。過程即時檢測具有針對性、互動性以及引導性等特點,教師要重視這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重視檢測的針對性。只有了解學生的錯誤,才能更加客觀地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二是重視檢測的引導性。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反思;三是重視檢測的互動性,教師要重視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第三,課后達標檢測。這里指的是教學后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檢測。教師在檢測時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并針對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課堂上解決問題。
二、小學語文當堂達標檢測的實施策略
1. 問題導學法。問題導學法主要是教師利用問題以及學生的提問在課堂上形成師生互動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能力等。以教學《頤和園》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主要描寫了哪幾個方面的景物。通過預習,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積累了優(yōu)美的詞匯,并且對文章的游覽順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適合學生自主探究,同時還要有利于鍛煉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時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學生在預習文章的過程中也會更加認真地閱讀并思考文章,努力完成學習前的任務以及探究活動,這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促進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是極其有利的。
2. 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法指學生組成幾個人數(shù)基本相同的團隊或小組共同完成某一個學習任務或?qū)W習目標,并且在合作過程中明確分工。以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篇文章為例,學習完這篇文章后,學生可以仿寫文章,寫成一段小詩;之后,各個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整理,將這些小詩整合成幾首完整的小詩,并貼在班級的文化宣傳欄上,供全班學生一起閱讀,并評比出優(yōu)秀小組。這樣做的目的是檢測學生能否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完成任務,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
3. 試題評價法。試題評價法的當堂達標檢測要求教師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練習。這種檢測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提出的,能代表某一個階段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具有當堂測試與反饋的作用。教師設計題目時要考慮本節(jié)課基礎知識部分,主要是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同時,還要重視提升訓練,讓這些基本的知識成為學生的技能;最后,要重視結(jié)合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教學《孔子拜師》為例,教師可以搜集孔子的名言等作為當堂達標檢測題。之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再給學生設計積累鞏固型的題。在學生通讀文章后,體會到“終于”這個詞語的內(nèi)涵后,就可以設計作業(yè)。學習完文章后,學生們對孔子的虛心求教也有了高度的認識。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評價要有目的性,評價的方式要多樣,以發(fā)展評價為主,引導學生不斷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