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青 陳茂 周東一 王紅梅
【摘要】工程流體力學是機械類專業(yè)應用比較廣泛的課程之一,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同時理論復雜,學生學習比較困難。面向地方院校機械類專業(yè)少課時工程流體力學課程,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嘗試進行改革,結果表明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流體力學 ?理論教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035-01
流體機械是機械設備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工業(yè)生產中,如泵、風機、壓縮機等[1]。工程流體力學是流體機械工作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理,并且設備性能優(yōu)化都是基于流體的相關性質,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流體的物理性質及流體靜力學、流體力學的基本方程、管流和邊界層概述、孔口出流與縫隙流動、相似理論和量綱分析、可壓縮氣體的一元流動、不可壓縮勢流等。這些內容理論性和實用性非常強,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高等數(shù)學和大學物理基礎,而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同時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效果不太理想[2]。針對該問題結合作者多年的機械類專業(yè)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經驗,嘗試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革,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1.理論教學改革
工程流體力學中的概念較多,同時也很難理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涉及到知識點間的本質關系講通、講透徹。如學生剛開始接觸流體力學的時候,搞不懂與理論力學與材料力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也很難弄懂后續(xù)章節(jié)中有這么多的微分方程。這里應該給學生交代清楚,流體質點與剛體質點一樣,都有無數(shù)多個,但不同的是運動過程中,流體質點間出現(xiàn)相互運動,各流體質點所有的運動參數(shù)都不同,而通常情況下剛體所有質點的運動參數(shù)都相同。因此描述剛體質點的參數(shù)可以只要描述一個對象,而流體質點的參數(shù)要描述出所有流體質點的情況。如在講流體力學中的基本方程時,連續(xù)性方程、運動微分方程、伯努力方程和動量積分方程,一定要給學生交代清楚其分別是質量守恒定律、牛頓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動量定理在流體力學中的表象。
流體力學知識點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必須要用最直觀的圖形來描述,同時涉及到的假設條件要給學生交代清楚,這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如流體力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伯努力方程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涉及到的圖比較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包括理想流體沿流線的伯努力方程,理想流體總流的伯努力方程以及實際流體伯努力方程。理想流體沿流線的伯努力方程基于如下的5個假設條件:理想流體,定常流動,沿流線積分,質量力有勢和不可壓縮。伯努利方程的意義:(1)幾何意義:用幾何圖形來表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表明在流線上的總水頭為一常數(shù)。(2)物理意義表明在流線上的單位重量流體的總能量為一常數(shù)。因此說伯努利方程是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在流體力學中的具體反映。
2.實驗教學改革
由于總課時比較少,教授內容也偏少,目前共開出雷諾數(shù)及文丘里流量計實驗和沿程水頭損失實驗。原來我們教學過程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首先按實驗指導書講解實驗原理,實驗過程步驟,以及如何進行記錄數(shù)據及結果處理,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步進行實驗,最終得出實驗結果。這樣的后果是學生知道了最終的實驗結果,但并不知道原由及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F(xiàn)在我們改以學生為中心,實驗之前先安排學生自主預習,進入實驗室時,由學生自主實驗,當碰到問題時可以請教老師,最后學生提交實驗結果,并口頭匯報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及體會,對學習較好的學生還會要求他們提出該實驗可能進行的改革方案。
3.考核方式改革
比起傳統(tǒng)通過期末考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更關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多少,包括知識、思維訓練、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等等。因此最終的成績有很多部分組成,平時作業(yè),討論,課堂小測試,課后的資料收集,其中考試,實驗中的表現(xiàn)。因此學生隨時處于一種考驗的狀態(tài),時刻思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4.結束語
面向地方院校機械類專業(yè)少課時工程流體力學課程,同時學生基礎普遍偏弱的情況下,結合多年的探索經驗,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嘗試進行改革,結果表明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仁慶,楊松林,王志東,等.關于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yè)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基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2):52.
[2]劉宏升,朱泓,張博.卓越計劃背景下的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