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金
摘 ? ?要: 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到一定的語文知識,提高審美水平,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解決當前在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 初中語文 ? ?閱讀教學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的初中階段一線語文教師了解了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彌補,在教師和學生層面都有所體現(xiàn)。對于初中教師來說,在實際的教學情況下,所表現(xiàn)的問題表現(xiàn)出如下特征。
(一)教師層面
首先,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師對于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認識存在誤區(qū),也就是說,部分教師認為初中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應該按照教學的相關綱要和初中階段的教學相關規(guī)劃實施有針對性意義的練習,較重視學生詩詞句子的相關鞏固,語文相關思想內容的概括,學生對于語文問題的回答,不重視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語文能力的相關作用。部分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前準備工作并不充足,進行閱讀教學沒有加入教學見解,沒有足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實際需求,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綜合素質。再者,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只是要求學生通讀、提出問題、問題回答等以往的較為單一枯燥的語文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學生層面來看
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同樣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表現(xiàn)出以下幾種形式:首先,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閱讀的重視程度不是很高,在長久的學習過程當中,容易受到以往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思路是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怎樣才能更快速地解答問題,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并沒有真正感悟閱讀所帶來的快樂,也沒有從閱讀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知識。其次,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是很高,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不能通過閱讀真實感受到閱讀本身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對于所閱讀的內容缺乏主動認識。再次,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沉重,沒有過多的時間充分品味閱讀。也就是說,初中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在實際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很難有太多時間能夠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從閱讀當中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這一問題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之一。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建立閱讀共同體
通過建立相應的閱讀共同體,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學習效率。閱讀共同體是語文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閱讀教學學習當中的活動組織形式。在課堂中,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和閱讀方式不斷反思,使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師與學生在精神上能夠共同成長,使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雙重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出多元化的閱讀氛圍。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讓語文教師與學生就語文課文的相關內容互動交流,進行經驗分析。這里以學習《冰心詩三首》為例,在學習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對冰心的其他類型作品進行閱讀,可以對課文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聯(lián)系。在閱讀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籍,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建立家庭與學校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的教學形式,共同構建親子共同體,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家長與學生的關系,還能夠在閱讀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二)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要明確相應的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的所在,避免出現(xiàn)形式化的語文閱讀情境。語文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所閱讀文章的主題大意和內容,提高初中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進行課文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與作者情感達到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進行直觀展示,彌補學生知識經驗的不足。以學習高爾基的《海燕》為例,學生對于海燕這種生物并不夠了解,沒有辦法理解主人公當時內心的變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海燕的視頻音頻,將學生導入情境當中,讓學生感悟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所在。
(三)課本延伸閱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文章都來源于一些經典文學的片段。一些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只能從這些片段中獲得原著的部分信息。由于他們缺少對原著的整體理解,在文章理解上并不是特別清晰,對于文章的情節(jié)及其前后的脈絡缺少準確的把握。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讓學生對文章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產生一些誤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課本的延伸閱讀,讓學生不僅能夠讀懂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名著的片段節(jié)選,還能夠對原著的其他章節(jié)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實現(xiàn)閱讀的拓展,激發(fā)閱讀興趣,有更多的閱讀積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課本的延伸閱讀,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能夠使學生的閱讀知識得到一定的鞏固。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商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完這一課之后對原著進行深入的閱讀,讓學生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寫作風格,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歸園田居》這首詩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陶淵明的其他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
(四)思維聯(lián)想閱讀
要提高初中閱讀教學質量,還要讓學生進行思維聯(lián)想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把思維聯(lián)想應用到具體的閱讀實踐當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管是在課內閱讀還是在課外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都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獲得更多的知識。聯(lián)想閱讀需要對閱讀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閱讀知識范圍要更加廣泛。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當中的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延伸,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建立一定的閱讀脈絡和知識體系,提高對文本閱讀的理解程度。例如閱讀《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前對作者的寫作風格、生平背景及與濟南相關的知識進行收集和分享,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作者其他的優(yōu)秀作品,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經歷的想法和思維。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合理的再次創(chuàng)造。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很多閱讀教材的結尾部分都設置一定的懸念,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針對文章的結尾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教師要選擇這類型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續(xù)寫,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實現(xiàn)閱讀的有效拓展。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學工作,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自身的責任和重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貢獻一己之力。
參考文獻:
[1]楊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5(14):4-5.
[2]魏歡歡.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7(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