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昆
【摘要】隨著語文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方式越來越向著“自主、合作、探究”方向靠攏。教師受限于自身能力、自我意識等因素,并不重視試卷講評課,仍然以傳統(tǒng)的講授作為主要形式,限制了學生在這類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影響了課堂授課效率。教學中,要通過講評,以更高效的方式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建構學生語文知識體系,全面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講評課;有效性;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筆者通過對相關論文的分析并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從具體存在的現(xiàn)狀入手,結合相關教育理論,嘗試從教師、學生、學校三個維度來闡述、歸納目前初中語文試卷講評所存在的問題。從日常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試卷講評有效性的幾個原則,反思初中語文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并提出具體實踐策略。
一、初中語文試卷講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 教師角度
教師對于試卷講評課的忽視是造成試卷講評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考前試卷命題質(zhì)量不高。質(zhì)量較高的試卷應該根據(jù)考試的目的,在試卷的難度和區(qū)分度上設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試卷命題上對上述要求考慮較少,有時甚至隨意選擇教輔資料上配備的習題,或借助幾張試卷拼湊出一份試卷。這樣質(zhì)量低下的試卷會直接導致后面考試的分析結果不準確,也會引起教師在講評試卷的時候重點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考后對考情、學情分析缺乏深度與廣度??纪曛蠼處熍某鲈嚲?,給出分數(shù)并算出班級的平均分、優(yōu)秀率等。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在改試卷的時候會記錄學生錯得較多的題,但很少有教師會去分析學生出現(xiàn)這些錯誤的深層次原因。這些分析不到位將直接影響試卷講評的針對性。
3.講評前缺少認真、細致的備課。對于試卷講評課的忽視,讓教師不能像對待平常課一樣對待試卷講評課,課前備課隨意,拎著試卷和答案就進課堂。這樣的態(tài)度必然導致了講評課效率的低下。
4.講評后缺乏后續(xù)的反饋與鞏固。講評試卷,最本質(zhì)和根本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試卷講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反思和糾錯能力。但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往往是訂正或者罰抄,這些做法無疑是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二)學生角度
學生對于成績的看重是導致學生忽視試卷講評課的重要因素。學生的關注點往往在于分數(shù),在教師開始講評時甚至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部分學生還存在著關注錯題答案重于關注答題思路。教師講完題目,照抄一遍就當問題解決,不能吃透問題、理解問題,更不用提觸類旁通了。
(三)學校角度
學校對試卷講評的管理存在真空現(xiàn)象。學校教導處在對教師進行常規(guī)檢查時,重點放在教師的“七認真”有沒有完成。對教師試卷講評課的關注很少,即便知道教師沒有這些方面的備課,也默認試卷講評課可備可不備。正是因為學校放任的態(tài)度,沒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也導致了教師對于試卷講評課的不重視,對于試卷講評課的深入研究就更無從談起了。
二、初中語文講評課效率的反思
在試卷講評教學中,教師通過反思自己前階段的教學,思考改進策略。教學反思能促進教師專業(yè)實踐知識的發(fā)展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反思對考情、學情分析是否到位
對本次測試的重要知識點聯(lián)系課內(nèi)教學進行簡要闡明,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次測試試題編制的大致情況進行了解,對試卷難度有所了解才能對自己的成績有更為準確的判斷。教師課前梳理全班同學的考試情況,展示班級分數(shù)段,幫助學生更直觀了解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在閱卷過程中,教師有意收集和歸納學生存在的錯誤類型,利用數(shù)學公式計算難度和區(qū)分度,從而幫助學生明確講評目標。
(二)反思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是否合理
無論是針對講評課的備課準備,還是為講評課堂設計的教學策略、模式,沒有“不斷的嘗試—實施—反饋—總結—改進—再嘗試”這一循環(huán)過程,很難得到關于講評課課堂效率是否高效的正確答案。講評策略、講評順序安排,還有本次講評過程中關于講評目標、講評重難點的設立是否準確,都需要通過學生的反饋和教師的總結后才能進一步地改進、提升效率。教師能否在語文試卷講評課中構建能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設計流程,是試卷講評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也是教師在試卷講評課堂上形成自己風格、符合所教學生特點的質(zhì)量要求。
(三)反思是否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中語文試卷講評課作為語文課的形式之一,也應遵守上述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案、運用教學策略和模式時理應考慮周全。
三、試卷講評具體實踐策略和教學模式的研究
基于試卷講評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與反思,部分學者針對現(xiàn)狀提出了具體的講評策略,力圖解決教學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現(xiàn)狀調(diào)查—學習總結—策略預設—課堂實踐—策略修正—形成雛形”的模式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與學方法、教學效果三個方面提出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并在教學中反復實踐,不斷修正。
研究者應整合相應的教學理論,從而構建出具有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模式。例如山東師大任銀玲以創(chuàng)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在建構主義等教學理論指導下,結合新課程理念,提出了師生換位試卷講評模式。這種模式落實了自主性學習活動,依賴于學生的自我分析問題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另外,高層次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并不簡單,尤其對于像筆者所在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而言,要實踐這種師生換位試卷講評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即可達成,需教師極富耐心地不斷訓練與嘗試。
教師在講評前應對試卷命題進行了解,綜合試卷命題情況分析試卷,從試卷的信度、效度、難度和區(qū)分度四個角度來量化考試信息并分析考情,使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能有的放矢,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重點分析,運用不同的講評策略來提高講評效率。只有具有靈活性的教學策略與講評模式,才更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學生情況和課堂教學??梢哉f,試卷講評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需要施教者更大的耐心和恒心,才能更好地推動對于試卷講評課的研究。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刻意識到初中語文試卷講評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真學習研究如“教育測量理論”“教育行動研究理論”等相關教育理論。從自身教學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著手,認真做好分析與調(diào)查。在設計教學策略、教學實驗時能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diào)整。注重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和反思,在反饋總結中不斷提升自己教育實踐水平,為構建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知識體系、自主學習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任銀鈴.高中數(shù)學講評的師生換位[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2]王曉娟.高三試卷講評課高效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