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群穎
幼兒教育不但要遵循教育基本規(guī)律,更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發(fā)展要求,對幼兒活動進行合理安排、科學組織,重視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調(diào)查研究顯示,當前幼兒普遍存在自理能力較低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诖?,文章從三個層面提出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策略:一是滿足幼兒好奇心與想象力,重視幼兒獨立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二是開展信心教育,培養(yǎng)幼兒成就感與自豪感;三是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充分發(fā)揮教育合力的作用。
一、引言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照顧自己、服務自己的能力就叫作生活自理能力。對于一個人來說,自理能力屬于最基礎(chǔ)的生存與生活技能,也就是能夠獨立生活、獨立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有助于發(fā)展幼兒其他各項能力,提高幼兒自尊心、自信心與責任意識,使其在今后的生活更好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因此,幼兒教育應當重視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幼兒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促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
二、幼兒自理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
造成幼兒自理能力較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為以下兩點:一是幼兒不具備自理方法。幼兒年齡小,對世界認知程度不足,不具備基礎(chǔ)的生活技能。因此幼兒在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家長通常直接幫孩子解決,不注意教給孩子問題的解決方法,因而幼兒自理能力很難在生活實踐中得到鍛煉。二是家長對幼兒過于溺愛。當前許多家庭將孩子視作掌上明珠,通常幾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對幼兒保護過度。此外,家長比較重視幼兒的智力培養(yǎng),不重視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幼兒園內(nèi)一個班級孩子很多,教師卻只有幾個,因此教師很難時時刻刻地關(guān)注到每一個孩子,導致幼兒容易因落差心理而產(chǎn)生不良情緒,自理能力教育的展開難度較大。即便在幼兒園中老師教會了幼兒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飯等,但是一旦回家,家長又會包辦所有事物,導致孩子事事依靠父母,自理能力很差。
三、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滿足幼兒好奇心與想象力,重視幼兒獨立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當前大部分獨生子女存在懶惰的問題,在幼兒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究其原因,家長事事包辦代替,導致幼兒長時間習慣于家長安排,在依賴心理的影響下,不愿意獨立思考、獨立動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老師和家長要注重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教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嘗試獨立思考、獨立動手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幼兒獨立意識,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在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時,既要培養(yǎng)幼兒獨立做事、自主動手的行為習慣,又要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思維習慣。通常來說,傾向于獨立思考的幼兒,往往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教師和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這種特質(zhì),千萬不可嘲笑孩子們“幼稚”的問題,防止對幼兒的自尊心造成傷害。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許多家長開始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給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動手的機會。在這方面,教師和家長可以向孩子講述發(fā)明家、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對新知識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使其更加獨立地探索這個世界。
(二)開展激勵教育,培養(yǎng)幼兒成就感與自豪感
幼兒喜歡被人夸獎,因此教師應注重鼓勵孩子,培養(yǎng)孩子信心。在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幼兒任務完成情況,采取一定的獎勵手段,如小紅花、小玩具、獎勵貼紙等,目的在于對幼兒的成就感進行強化,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此外,教師還可采取榜樣示范法進行激勵,例如:某位小朋友可以自己獨立吃飯并且吃得很好,此時教師可獎勵他一朵小紅花,并引導其他小朋友們向他學習。這位小朋友獲得教師的獎勵后會產(chǎn)生成就感、自豪感與自信心,在今后生活技能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努力,其他小朋友看到這位小朋友受到獎勵,會產(chǎn)生羨慕心里,潛意識要與這位小朋友競爭。在競爭過程中,其他小朋友的自理能力也會得到鍛煉,由此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實現(xiàn)班級全體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充分發(fā)揮教育合力的作用
幼兒的成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因此,學校只有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充分發(fā)揮教育合力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形成自理能力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過程中,學??梢耘e辦家長講座、開展經(jīng)驗交流會、進行墻面宣傳等方式,引導家長形成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走出幼兒教育誤區(qū),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注重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要與家長進行經(jīng)常性的溝通、交流,當前科技的發(fā)展也為雙方交流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如QQ群、微信群、班級博客、家長聯(lián)系手冊等等。教師可通過這些方式將幼兒在學校的表現(xiàn)告知給家長,便于家長對幼兒情況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如果孩子在幼兒園中有安靜午睡、吃飯快、幫助小朋友、積極回答教師提問等良好表現(xiàn),教師可給予幼兒相應的獎勵,如擁抱、張貼小紅花等等,對幼兒良好的自理行為進行強化,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幼兒園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