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莉莉
導學練習設計是教師教案的一部分,它能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在大力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今天,它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是推進英語新課程的有力手段。本文在前人提出的教學模式下,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小學高年級段英語導學練習設計的路徑,做簡要探討。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同時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又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是外語學習的重要武器。
傳統(tǒng)的課前預習作業(yè)過于籠統(tǒng),不夠具體,也缺乏對學生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科學的引導,不利于學生先行自主探究,更不利于其在課堂上開展合作探究和交流。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人本”和“生本”,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合理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案,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先學,為課中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小學高年級英語一個單元的教學中涵蓋了語音、詞匯、句式、短文或對話、語法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教學,雖然其中的每一項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于整體的文本或對話中,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突破重難點,側重對其中的部分作合理有效的導學練習設計。
一、單向設計路徑
這是教師單方面的課前導學練習設計,只需要布置下去,學生課前完成,不需做出任何回應。如在涉及西方文化節(jié)日的課程時,鼓勵學生去搜集和整理與其相關的節(jié)日風俗是必須包含在導學練習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純粹語言點的學習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了這個節(jié)日的相關文化后,才會以最大的興趣投入到對這一單元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中去。
二、雙向設計路徑
這種設計路徑的目的是為了能體現(xiàn)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信息是師生雙向的,教師能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學習。比如,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理解語篇,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設計:1.跟讀課文,了解大意,劃出語篇中新出現(xiàn)的或你認為重要的詞匯(單詞和詞組)、句型和日常交際用語,以及含有語法的句子;2.完成習題中或教師自出的閱讀理解;3.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根據(jù)語篇的背景提出“Wh-questions”,句子數(shù)量不規(guī)定,能多則多,少則哪怕只有一、兩句。如學生閱讀了Who is younger?的引言之后,可提出這樣的問題:(1)When was it?(On Sunday morning.);(2)Who was in the text?(SuHai,Ben and Jack.);(3)Where were they?(They were in the park.);(4) What did they do?(They sad down under a big tree and had a chat.);(5)How was Su Hai?(She was very glad.) 教師只需對學生句子表達的準確性進行修改,久而久之,學生提問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梳理信息和閱讀理解的能力都會得到提升。4.出示便于學生理解主旨的關鍵問題,鼓勵學生在文中找出,且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以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理解的能力。在自學6A Unit 2 More exercise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習題,(1)Bensare good.(2)But hisisnt good.(3)Fathers words:
(4)Bens plans:.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四個問題,也說明他們看懂、理解了該語篇。
三、多向設計路徑
為了能讓信息不僅在師生間流動,也能在學生間平行流動和溝通,更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我們所做的導學練習設計,必須要考慮到讓人人能參與,人人或組際間能交流和展示。師生、生生平等地多渠道地互通信息,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交流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達到共享和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對于詞匯的學習就是在大腦中建立單詞的字母或字母組合、讀音與詞義聯(lián)系的過程。我們可以以一個單元為單位,要求學生圈出本單元出現(xiàn)的新詞匯(或不認識的詞匯),包括單詞和詞組,首先根據(jù)字母或其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猜出個“八九不離十”,進行初步拼讀。 其次利用網(wǎng)上音頻或詞典等進行核對,跟讀模仿,力求準確、地道。我們也可鼓勵學生劃出并探討自認為難讀、難記、難拼的單詞,并對自認為好記的辦法加以總結,以備課堂交流和分享。如在交流take 一詞的記憶方法時,有學生提出可與make、cake一起比較記憶其發(fā)音和拼寫。還有單詞tennis,剛開始學生總是記不住其拼寫,后來有學生提出這樣的方法,先記住前面的單詞ten,再根據(jù)發(fā)音記憶nis,這樣一來,同學們識記該單詞的速度和準確性都大大提高了。
語法部分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最為困難的部分,但語法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在學生學習新一單元前,提前告知將要學習的重要語法,鼓勵學生先行了解,同時進行初步的歸納。教師還需設計一些少而精,但有針對性和梯度的語法練習。如在學習Seasons一文中出現(xiàn)的go…這一相關表達前,我是這樣設計導學練習的:(1)詞組翻譯,去游泳 ,去滑冰 等。(2)寫出我的發(fā)現(xiàn):。(3)寫出我的Tips(溫馨小提示): 表示去做某事。但在課堂反饋時我發(fā)現(xiàn),該練習的起點較高,一些學困生不能做出準確翻譯,影響到規(guī)律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我更改并增添了練習:(1)寫出下列詞組的中文:go boating ,等,(2)寫出下列詞組的英文:去游泳 ,去滑冰,接著再完成原來的第(2)和(3)項,最后再完成一些鞏固習題,考察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合理有效的導學練習設計能夠讓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導學練習作業(yè)的完成和以生為本,合作、探究的授課模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先學后思再有所得,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也為其終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太倉市明德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