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山“水滸席”是梅山飲食文化的代表,菜名直白形象,巧妙利用修辭,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以目的論為指導,從不同的翻譯活動參與方角度研究梅山“水滸席”菜名翻譯,有助于獲得更準確的譯文,推動梅山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
【關(guān)鍵詞】水滸席;菜名翻譯;目的論
【作者簡介】羅立斌(1981-),女,湖南邵陽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語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梅山飲食民俗是湘中梅山文化的瑰寶,特殊的自然原因與社會原因為梅山飲食民俗打上了鮮明的烙印。晚清名將曾國藩創(chuàng)設的“水滸席”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咸豐三年,曾國藩為凝聚湘軍將士,增強官兵體質(zhì),在梁山水泊宴席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了一種特定宴席,包括餐前的瓜子、炒骨,正席的和菜、旗幟肉、精肉湯、黃花炒豬肝、酸辣腸湯、難粉、爆炒雞丁、肉圓子、紅燒全魚、旗幟肉及宴尾的蔬菜湯,取名“水滸席”,至今在湘中地區(qū)廣為流傳。
一、“水滸席”菜名的語言、文化特征
水滸席在語言和文化層面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首先,巧妙利用諧音。如“和菜”,本為“合菜”,指多種蔬菜合燴,利用“和”與“合”的諧音,暗指湘軍將士團結(jié)抗敵?!澳戏邸痹诿飞降貐^(qū)指紅薯粉,用“難”代替“南”,意在以紅薯粉制作之不易說明湘軍的艱難處境。
其次,善用比喻,如“旗幟肉”,實為形如旗幟的帶皮肉丁,暗指湘軍的各大旗營,也暗喻湘軍與太平軍楚漢相爭,勢在必得。
“水滸席”中的其他菜名也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如“炒骨”意喻晚清政府山河破碎,湘軍將士勇挑重擔,敢啃硬骨頭?!包S花炒豬肝”意喻湘軍將士如黃花處子,肝膽相照。“酸辣腸湯”意喻湘軍遍嘗酸甜苦辣?!凹t燒全魚”意喻湘軍有始有終,獲得全面勝利。“旗幟肉”的首尾呼應表明湘軍對朝廷的忠誠。
“水滸席”菜名看似簡單、直白、形象,實則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也體現(xiàn)了梅山文化的精髓:剛毅進取,奮發(fā)向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二、目的論的核心觀點
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德國學者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他認為“任何形式的翻譯行動,包括翻譯本身,都可以視為一種行動。任何行動都必定有目的?!狈g目的不同,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則不同。影響翻譯目的的因素眾多,最主要的是翻譯活動發(fā)起者和譯文讀者。
翻譯活動發(fā)起者是影響譯文的重要因素。“任何翻譯行動的目的和方式都要與行動的委托人協(xié)商制定”。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目的是整個翻譯活動的起點,不同的目的會產(chǎn)出不同的譯文。
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譯文讀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期待視野和交際需求?!懊恳徽Z篇都有其特定的讀者群”,“譯文必須讓預期的讀者能正確理解”。換言之,面對不同的讀者群,要有相適應的譯文來滿足他們的閱讀目的。
三、不同目的影響下的梅山“水滸席”菜名翻譯
翻譯活動的諸多參與方均可對譯文產(chǎn)生影響。從不同的目的出發(fā),可得到不同版本的英文“水滸席”菜單。
1.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目的?!八疂G席”菜名翻譯活動可有不同的發(fā)起者,其目的不同,譯文也會有差異。若翻譯活動的發(fā)起者是某個追捧潮流、用英文來撐門面的飯店老板,其目的只是單純需要一份英文菜單,而不是介紹梅山文化,那一份簡單、準確、客觀的英文菜單足以滿足其目的。如:將“炒骨”譯為Deep-fried Spareribs,“蔬菜湯”譯為Seasonal Vegetable Soup。
如果翻譯活動發(fā)起者換成當?shù)卣蛎朗硨?,其目的是讓更多的外國朋友領(lǐng)略梅山飲食文化的獨特之美,那“水滸席”菜名的翻譯不僅要客觀、準確地傳達菜品的實質(zhì),還要保持文化特色,把隱含在菜名中的梅山文化精髓體現(xiàn)在譯文中。
以“和菜”為例,其實質(zhì)是多種蔬菜的合燴,因“和”與“合”諧音,喻指將士同心抗敵。要體現(xiàn)上述第二類翻譯發(fā)起者的目的,就應在準確、客觀翻譯菜名的基礎(chǔ)上保持菜名中的文化內(nèi)涵,即“團結(jié)合作”。因此,“和菜”可譯為“Assorted Vegetables”,下附文化內(nèi)涵的相關(guān)說明:“和(He) , a homophone for “合” which literally means a mixture of various vegetables, carries a connotation of the unity of soldiers.”
基于第二類翻譯發(fā)起者的目的,“水滸席”的其他菜名可參考如下譯文:
旗幟肉 Fried Pork Cubes (Banner-shaped pork cubes are symbols of detachments of the Xiang Army as well as the victory the army would win.)
精肉湯 Lean Meat Soup (It symbolizes the unity of the Xiang Army.)
黃花炒豬肝 Stir-fried Liver with Day-lily Buds (In Chinese culture, Day-lily buds symbols purity and loyalty.)
爆炒雞丁 Stir-fried Chicken Cubes (This dish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Xiang Army who put forward in a relentless way.)
肉圓子 Steamed Pork Balls (Pork ball signifies that the Xiang Army defeated the enemy completely.)
紅燒全魚 Braised Mandarin Fish with Brown Sauce (The dish is a symbol of overall victory.)
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目的是整個翻譯活動的起點。目的不同,譯文則不同。譯者必須尊重翻譯活動發(fā)起者的目的,在翻譯過程中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
2.譯文讀者的目的。讀者通常是決定翻譯目的的決定性因素,譯文好不好,關(guān)鍵看讀者的接受度。如前文所述,所有語篇都有特定的讀者群,面對不同語言文化背景和交際需求的讀者,就要有不同的譯文來滿足他們的閱讀目的。
假設英文版“水滸席”菜名的讀者是歐美普通游客,菜名的翻譯就要充分考慮這個讀者群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和交際需求。簡單來說,就是譯文的語言是否符合讀者的語言習慣,是否考慮到兩國的文化差異,英文菜名是否符合讀者的心理預期。
首先,作為普通游客,使用英文菜單的基本目的通常是了解這道菜的主料、配料、味道、烹飪方式等。因此,只要在菜名中準確、客觀地描述這些信息就能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考慮到菜單是大眾化的信息文本,其使用者是有著不同文化層次的游客,措辭應當簡單,對原材料的描述應使用常用詞匯,如:Assorted Vegetables,Steamed Pork Balls,Seasonal Vegetable Soup。
其次,翻譯不能脫離文化。眾所周知,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不吃動物內(nèi)臟。出于這一原因,“水滸席”中的“酸辣腸湯”和“黃花炒豬肝”可以不譯。可以想象美國人看到菜單上的Sour and Hot Pig Intestine Soup和Stir-fried Pork Liver with Day-lily Buds后胃口全無的情景,更不用說品嘗一番了。
英國語言學家哈特姆和梅森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當原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者,必須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換言之,譯者要考慮譯文是否符合讀者的閱讀經(jīng)驗和審美趣味,是否能與讀者的心理期盼重合。作為預設的“水滸席”英文菜單的接受者,歐美游客期待譯文符合他們國家菜單的常用模式和特點。因此,分析地道的英文菜單,了解西方人對菜名的命名習慣,有助于中文菜單的準確翻譯。
英文菜名具有簡單、直白、客觀的特征,通常附有比較詳細的說明,也會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詞語來吸引顧客,這是西方人對菜單的期待視野和審美習慣。以倫敦某Cote餐廳的菜單為例,菜名通常很簡短,一般都體現(xiàn)主料,如:WHITEBAIT(銀魚),SALMON FISHCAKES;也可以體現(xiàn)烹飪方式,如:ROAST HAKE;主要的輔料也常出現(xiàn)在菜名中,如:CHICKEN WITH COUSCOUS。除此之外,一些能吸引顧客的字眼被反復使用,如:homemade,hand cut,wild,prime,fresh,等等。
“水滸席”英文菜單的翻譯可以參照這些特點和習慣。例如:“肉圓子”可譯為Marbled Pork Balls,附加說明:Steamed Marbled Pork Balls with Cornstarch。但具有特殊文化內(nèi)涵的菜名翻譯要慎重,否則會造成交際失敗,例如:“和菜”旨在傳達“團結(jié)合作”的湘軍精神,但若一味地保留其文化內(nèi)涵,翻譯成“Unity”會讓讀者感到費解,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把unity和多種蔬菜合燴的菜肴聯(lián)系起來。對他們來說,通過菜名了解這道菜的實質(zhì)是他們的目的,因此Assorted Vegetables更容易理解接受。考慮到讀者的語言和審美習慣,還可在菜名后附加說明:Stir-fried Homemade Sweet Potato Noodle with Air-dried Day-lily Buds, Cowpea and Shredded Carrot,這道菜的主料、輔料、烹飪方式及菜品特色一目了然。這樣的譯文符合英文菜單的一般特征,易于被讀者接受。
由此,可對“水滸席”的部分英文菜單做如下調(diào)整:
旗幟肉 Fried Pork Cubes
Sweet Fried Banner-shaped Pork Cubes with Brown Sugar Sauce
精肉湯 Lean Meat Soup
Lean Meat Slices Soup with Scallion
Braised Homemade Sweet Potato Flour with Red Pepper and Scallion
爆炒雞丁 Stir-fried Chicken Cubes
Home-bred Chicken Cubes with Red Pepper
肉圓子 Steamed Pork Balls
Minced Marble Pork Balls with Cornstarch
紅燒全魚 Braised Mandarin Fish with Brown Sauce
Wild Mandarin Fish Served with Fresh Vegetables
四、結(jié)束語
菜名翻譯雖只是外宣翻譯中極小的一部分,但人類的活動無外乎吃、穿、住、行、娛,可見準確的菜名翻譯對文化的傳播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菜名翻譯看似簡單,實則不易??v觀全文,可以得到如下結(jié)論:不同的翻譯目的會產(chǎn)出不同的譯文,只有遵從一定的翻譯目的,才能獲得合適的譯文。哪個版本的 “水滸席”英文菜名是最好的?符合特定翻譯目的的譯文就是好譯文。
參考文獻:
[1]劉楚魁,曾且成,劉華,郭錦輝.梅山飲食文化一奇葩——水滸席的形成、特點與文化內(nèi)涵[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2(6):107.
[2]張南峰,陳德鴻.西方翻譯理論精選[M].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69,69,76.
[3]許均,穆雷.翻譯學概論[M].江蘇:譯林出版社,20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