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高考題型靈活多變,越來越偏重對能力的考查,不少學生在解物理試題時,往往會產生“條件不足”之感而束手無策。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審題馬虎,未把握題設信息條件;二是學生對有關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不透;三是學生不能靈活地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其實,我們如果認真閱讀,仔細分析和深入挖掘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條件就不難發(fā)現,在題目的字里行間或示意圖中隱含著我們要覓尋的物理條件。一旦挖掘出這些隱含條件,那么高中物理解題就會變得很輕松了。本文闡述了高中物理解題中挖掘隱含條件的幾種途徑,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隱含條件;挖掘途徑
一、從物理模型中挖掘隱含條件
在物理題目中經常要對特定物理規(guī)律、物理狀態(tài)以及物理過程進行語言上的描述,這種描述的本質是要映射出不同的物理模型,而能否準確的分析研究對象,確定出相應的物理模型就成了解題的首要任務。
在分析物理研究對象和物理過程中,捕捉和探索物體是什么樣的理想模型是解題的首要任務。受物理具體運動形式和研究目的多種條件限制,這些條件往往都是隱含的。如:輕繩隱含了不計繩質量,力只能沿繩子收縮的方向以及繩子上各點的張力相等的條件,理想變壓器隱含了變壓器的輸人功率等于輸出功率的條件等。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對象模型”和“過程模型”。“對象模型”是實際物體在某種條件下的近似與抽象,如質點、理想氣體、理想電表等;“過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現象或過程,如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等。有些題目所設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處理,但只要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當地將復雜的對象或過程向隱含的理想化模型轉化,就能使問題得以解決。
二、從物理概念中挖掘隱含條件
物理概念是解題的依據之一,不少物理題的部分條件隱含在相關的概念中,于是可以從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隱含條件,尋求解題方法。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抽象概括和推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掌握了它們,就能找出其中的隱含條件。
例1:關于慣性的說法,下面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A.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B.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C.物體受的力越大,慣性越大
D.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分析:本題隱含著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只跟物體的質量有關,跟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是否受力無關,因此選D。這類題的特點是:有關條件隱含在物理概念中,因此學習時必須透徹理解物理概念,挖掘出隱含在物理概念中的條件。
三、從物理規(guī)律中挖掘隱含條件
物理規(guī)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抽象概括和推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掌握了它們,就能找出其中的隱含條件。
例:—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勻減速上滑,達頂端時速度為零,歷時3s,位移為9m,求其第1s內的位移。
分析:此題可以反過來將物體看成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由運動學規(guī)律可知,此處存在一個隱含條件,即在連續(xù)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之比為:1:3:5,即第1s內的位移為1m。
四、從物理過程中挖掘隱含條件
物理過程的分析是解題中的重要一環(huán)。物理過程是由多個變化的物理狀態(tài)相銜接而成的。其過程有簡單的,有復雜的,解題時要冷靜分析各階段的特點,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找出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必備條件,從而找出問題的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所描述的物理變化過程常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而這些規(guī)律就是題中的隱含條件。有些物理題所描述的物理變化過程常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而這規(guī)律就是這道題的隱含條件。
例:有一小球質量為m,沿著光滑圓環(huán)在豎直平面內作圓周運動,當小球到達最高點A時,剛好能通過,圓環(huán)的半徑為R,求小球在最低點B的速度?
分析:題中所述小球運動到最高點“剛好能通過”就是隱含條件,說明小球到這一點時它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由它的全部重力提供的,即向心力等于重力。
五、從中臨界狀態(tài)挖掘隱含條件
當物體由一種運動(或現象、性質)轉變成另一種運動(或現象、性質)時,包含著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隱含著物體的臨界狀態(tài)及其臨界條件,需通過分析、推理來挖掘。
例: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質量為50kg,受豎直向上的逐漸增大的拉力作用,拉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是F=0.8t/N,問經過多長時間物體開始離開地面?
分析:接觸處的彈力減小到零時,是兩個物體脫離的隱含條件。則在物體離開地面以前,在豎直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F+N=G,N=G-F=50-0.8t。之后根據隱含條件N=0時,物體開始脫離地面,故:50-0.8t=0,t=62.5s。
總之,以上研究對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或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有一些地方還不夠完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全面挖掘高中物理習題中隱含條件的方法與策略,用于指導學生學習和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維祥.隱含條件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有效挖掘[J].新課程,2012(05)
【作者簡介】
安然,大學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