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群兒
【摘 要】本文在“生本”理念下提出了“讓學”觀點與策略,創(chuàng)生了“生本·讓學”的新理念,探究和闡述了該理念下高效課堂的組織架構及實施策略,旨在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積極推進語文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
【關鍵詞】生本·讓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生本·讓學”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充分信任學生、依賴學生的理念,旨在幫助學生通過高效愉快地掌握新知。
一、“學前預讀”——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一)文本預讀是一個深入淺出的理解和感悟過程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與把握,重要的就是對文本的虛心涵泳,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對文本語言進行分析,引發(fā)對文本的情感共鳴。教師層面的預讀重點是:鉆研教材,深入解讀文本,洞悉文章的個性,減少“千課一面”的教學弊病。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要全面深刻,實現(xiàn)多角度的,甚至獨特的理解,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立足文本,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適度拓展學習時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師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理性智慧及完善的人格建構。為接下來教學流程的預設、方法選擇夯實基礎。
(二)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舉措
預習既能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把握新課內容,提高學習效益。學生通過預習,把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課中提出來,能增強聽課的針對性,使學習事半功倍。
二、學中研討——自主研讀,生生合作
(一)在文本的自主研讀中體現(xiàn)“讓學”
學生對文本的自主探究研讀必須從問題開始,因為問題是研讀的起點、路徑與軌跡。教學是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問題。問題從何而來,一方面來自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者根據(jù)預定的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引領學生思考、研讀;另一方面來自學生——閱讀主體在閱讀中生成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學生再閱讀中思考、感受的結果。無論是探究教師預設的問題,還是探究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都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研讀,獲得理解。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特別在初始的質疑歸納問題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帶領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隨后的文本閱讀才能更有效地實施。
1.“讓學”的前提──樂于研讀文本,
教師可通過對文本的背景介紹、音樂渲染、圖片展示、語言描繪等方法,激起學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教師還要適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和對話情境,不斷引導學生質疑,用問題驅動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善于跟文本對話,從而更深入地獲得關于文本的體驗。
2.“讓學”的尊重──個性解讀文本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鼓勵學生對文本內容作出個性化的思考,學生個性化地解讀文本的過程是深層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為我用。
(二)在“生生合作”中實現(xiàn)“讓學”
“生生合作”學習,因其大致相同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以及大致相同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而具有較好的激蕩作用,能夠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重要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依舊是組織者、引領者和啟發(fā)者。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對話環(huán)境,明確話題及自我評價內容和標準,以及對他人評價的標準,讓表述和評價有章可循,從而實現(xiàn)對話的實質意義。其次,要有效調控生生對話的方向、深度、廣度,提高對話的質量。主要突出在“觀察”“反饋”兩個方面?!坝^察”包括傾聽對話的言語和巡視對話時的非言語行為。它是一個“由面及點”的過程,教師要找到學生學習中比較典型的現(xiàn)象和突出的問題,對學習困難的同學給予適時的幫助指導,對各種學習現(xiàn)象進行及時歸納。反饋則是一個“由點到面”的過程,是在教師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即時反饋”和“集中反饋”?!凹磿r反饋”的對象是某一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教師選擇的對象應該是學習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應該能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榜樣,同時注重面向全體的激勵影響作用;“集中反饋”是教師通過觀察進行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針對某一生生對話環(huán)節(jié)開展效果的反饋評價,同時肯定學生進步并提出后續(xù)學習的建議。
三、學后延伸——語言實踐,凸顯“讓學”
學后延伸指有效利用教材,拓展知識內涵、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的渠道和機會,達到“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教師可依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設計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閱讀教學的語言實踐和綜合性學習活動,都應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不斷豐富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語言實踐和活動目標、內容及形式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意愿,過程主要由學生組織,教師扮演顧問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語言實踐機會(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拓展練筆;閱讀和課文相關的資料和課外書籍;根據(jù)課文相關內容的場景進行書畫創(chuàng)作;根據(jù)課文內容拓展性地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圍繞所學內容進行各種實踐活動)。
四、結論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倡導“生本·讓學”理念,其終極目標還是逐步建立起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通過探究“生本·讓學”理念下的高效課堂的組織架構操作策略,認為,有效的學前預讀、讓學于生的學中研討和學后延伸,是實現(xiàn)語文高效課堂建構不可忽略的三大環(huán)節(jié)和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p>
【參考文獻】
[1]宋禮清.淺談小學語文“三段式”生本課堂教學結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
[2]吳全華.教學以學生為本觀念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09)
[3]陳慧.“生本教育”理念下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M].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