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泰
【摘? 要】陶淵明在隱居期間創(chuàng)作大量田園詩文,集中表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恬淡幽美的思想內(nèi)容與別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完美結合使其詩文永葆不朽的藝術魅力。本文僅從田園生活、田園情懷兩方面談談陶淵明田園詩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美。
【關鍵詞】陶淵明;田園詩;人格;魅力;人情;友情;親情
陶淵明(365—427)東晉動亂時期的田園詩人,由于在政治思想、生活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等方面獨具特色,他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特別是他的田園詩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既執(zhí)著于現(xiàn)實生活又富于飄逸超然性格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人格、詩文永葆崇高的理想境界和不朽的藝術魅力,體現(xiàn)其人格美。
一、田園勞動生活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美
陶淵明一邊田間勞作,一邊詩文創(chuàng)作,“常著文章以自娛,頗示己態(tài),酣暢賦詩,以樂其志” 。他的田園詩是其力耕與筆耕相結合的產(chǎn)物,他以“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睘樾拍?,努力躬耕自資,不以詩人自居,而以“農(nóng)人” 自娛。與勞動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勞動看作人生樂事和創(chuàng)作源泉,誠如《勸農(nóng)》所述,他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始終列為第一,相對于孔子致力于“濟世大事”、 樊須鄙視問農(nóng),漢朝大儒家董仲舒“樂琴書,田園不履?!碧諟Y明鄙棄這種“超然”“脫俗” ,形成他“憂道”“憂貧”兩全其美的主張:“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由于現(xiàn)實所限,只能仰望之而“難逮”,他重農(nóng)、勤農(nóng),顯示其純樸與偉大,體現(xiàn)了他的人格本性之美。
陶淵明歸隱田園,過著躬耕自食的生活,對農(nóng)民的苦難深表同情,深感農(nóng)民苦楚,遂發(fā)出“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钡母锌F涿\與農(nóng)民相似。“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敞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彼枃L饑寒,長夜難眠,這種心情無人理解,“躬耕未曾替,寒餒常糟糠?!薄梆囌邭g初飽,束帶候雞鳴?!弊阋娝畹睦Ь剑匀徊涣w慕“都市”的利祿,“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雖身受勞累與貧窮,卻為有充實的精神生活而欣慰,他以躬耕為樂,享有濃濃的田園勞動生活,“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鳥弄歡新節(jié),泠風送馀善……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彼谌胧饲?,曾在“南畝”之田耕作,“當年竟未踐”這次趁“春興”而來,詩人不怕吃苦,走在寒竹覆蓋著的荒僻小路上,他依然懷著歡悅的心情參加勞動,把躬耕看作是不能“自勉”之事,只有真心實意地參加勞動,才能面對吹來之風感受到“送馀善”的愜意,看到頭上掠過的飛鳥,體味著“歡新節(jié)”的深情。
總之,在那個亂世,他不為“五斗米”而利欲熏心,相反他重視農(nóng)業(yè)與耕作并身體力行,這在我國古代實屬難能可貴,其思想的偉大、品格的崇高、人格的高尚無不令人敬仰。
二、田園情懷所體現(xiàn)的人格美
陶淵明在《和劉柴?!分畜w現(xiàn)其真實的理想境界,找回真正的自我,進而彰顯自己的人格美,是一位立足田園、積極上進的詩人。在生活態(tài)度上,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生,情義篤厚?!吧綕删靡娬?,胡事乃躊躇?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他丟棄劉遺民的自私與冷漠,心中有親朋。在生活中珍重人情、友情、親情、愛情,他的這種真情人生彰顯了詩人的田園情懷和高尚的人格美。
人情,陶淵明彭澤歸來,已“絕塵想”,不與世俗人交往,致使“窮巷寡輪鞅”。而心卻系農(nóng)友“披草共來往”,“但道桑麻長”,與農(nóng)民同甘共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睋乃┦罐r(nóng)民的桑麻如草莽一樣凋零。他心系田園,珍惜農(nóng)民的真誠情感,與農(nóng)友在農(nóng)閑之余,或登高賦詩,或“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總是“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毕嗷ヌ嵝艳r(nóng)業(yè)生產(chǎn),“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标P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痹趦H能遮蓋床席的“敞廬”中闊論古今,品評詩文創(chuàng)作,“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斌w現(xiàn)了詩人與鄉(xiāng)親們濃濃的深情。
親情,在陶詩賦中對親屬或贊頌其功德,或懷思其品質(zhì),或祭祀悼念,他的祭文深情哀婉,催人淚下,“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數(shù)齡?!薄斑t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北憩F(xiàn)了其滿腹傷痛,撕心裂肺的哀情,令人感動。透露出陶詩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
陶淵明的田園勞動生活、田園情感與“仁、義、理、智、信”一脈相承,他作為田園詩派的代表。其文集文學美、情辭美、題材美、形式美、意境美于一體。他渴望烏托邦式的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和實踐證明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趣,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賦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文學中的藝術瑰寶,處處彰顯著其偉大的人格美。
【參考文獻】
[1]劉以林主編.陶淵明作品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次印刷
[2]袁行霈撰寫.陶淵明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3]譚蔚選注.中國古代田園詩賞析[M].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