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偉
[摘 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證券投資熱潮,隨著證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許多證券行業(yè)有了貪圖投資者權益的念想。在過去,證券行業(yè)案件糾紛持續(xù)增加,法律成為投資者保護的最后屏障,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中國已頒布多項法律以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事實上仍然存在很多不遵守法律、不懂得法律的問題。文章從投資者、金融機構和國家層面提出改進計劃。
[關鍵詞] 證券投資;金融服務;投資者權益;法律地位
[中圖分類號] DF438.7美國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這引起了各國對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主要案件糾紛把金融消費者保護列為金融監(jiān)管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隨著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金融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chuàng)新將繼續(xù)增長,金融業(yè)的消費群體更加強大。與此同時,消費者權益侵權問題迅速惡化在中國的金融資產交易中,這表明我國缺乏對金融法消費者權利的充分保護。
1 當前法律地位
1.1 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是國家的基本公司法,它可以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基本權益免受侵害。投資者的投票權、監(jiān)管權都受到《公司法》的保護,《公司法》賦予了投資者很多權利,自2006年《公司法》實施以來,已經修改了三次。 2014年《公司法》更加注重保護中小型消費者,因此《公司法》的內容更加詳細和完善。
1.2 證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明確規(guī)定,它的目的是以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為出發(fā)點,因此,《證券法》是投資者保護其權益的最重要武器。顧名思義,《證券法》是證券業(yè)的基本大法,與《公司法》相比,《證券法》的內容更加具體和詳細,它可以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它強調了上市證券公司的信息,強調了對證券投資者的全面保護,強調了各類證券機構和監(jiān)管機構有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義務。
1.3 相關規(guī)章
《公司法》《證券法》都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法律,但是除了這兩部法律之外,還有其他法律也可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比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證券市場禁入暫行規(guī)定》《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這些法律都可以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2 權益保護的不足
2.1 有法不依
《公司法》和《證券法》中包含對證券投資者的補償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現象中,常常發(fā)生民事糾紛案件,尤其是內幕交易和操作股價方面。雖然法律有相關規(guī)定,但一些小股東不會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利。雖然我國頒布了多項法律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事實上,很多投資者不懂得利用法律來保護自身權益,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律,與法律相對抗,這就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失,所以,應該嚴格規(guī)范法律內容并嚴格實施,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公平的投資市場。
2.2 證券投資的專業(yè)局限
證券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領域,訴訟問題都是新型訴訟,使用的概念很復雜,相關知識相對專業(yè)化,因此法律有時也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由于這種專業(yè)限制,這給法院的審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謂“隔行如隔山”,盡管法律工作者擁有正確的思想,并想要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工作者往往由于證券業(yè)專業(yè)知識的局限性束縛了自己的手腳。而且許多法律工作者對證券投資缺乏足夠的專業(yè)知識,他們很容易受到證券交易的影響,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權利和合法利益。
2.3 信任危機
所有的工作領域都存在信任問題,所謂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證券業(yè)經常出現失信的事情。在證券行業(yè),許多機構都可以保護投資者的權利,包括投資公司、投資咨詢機構等都可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然而,實際情況是這些機構為了自己能夠獲利,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對于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其他相關機構,他們都會受到上級機構的控制,從而違背道德為自己獲取利益,想要依靠這種方法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顯然是不現實的。
2.4 管理問題
近年來,經常發(fā)生證券公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現象,導致投資者失去其合法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中國在證券公司管理方面存在許多缺點。目前,中國管理體系的重點是培養(yǎng)證券業(yè)務人員的技能和專業(yè)能力,而對證券業(yè)務人員的素質道德沒有一定的限制,由于缺乏治理,從業(yè)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損害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并且放縱他們的行為。
2.5 組織機構問題
針對證券投資者的利益,要建立特別保護機構。雖然中國證券機構已建立稽查部門,但目前并未專注于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方面。如果發(fā)現投資者的合法權利被侵犯,該部門可以起控制作用,但重點是關注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問題方面,結果往往是片面的,無法與投資者的利益為目的來解決證券糾紛的問題。因此,中國還沒有一個具體的制度來保護投資者在證券投資中的合法權益,投資者缺乏有效的“支持”。
2.6 消費者法律意識不強
如果受害者不懂法律并且不知道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盡管有可靠的法律制度,仍無法發(fā)揮保護投資者的作用。近年來,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普法工作,但是,許多證券投資者仍然不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投資者不擅長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對法律不理解,這就導致投資者要想保護自己的權益是很困難的。一些投資者認為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權益成本很高,程序很麻煩,所以他們即便在投資過程中受到傷害,也不愿意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對投資者而言,法律知識薄弱,即使自己的權益受到威脅,也不知道怎樣去維權。
3 完善建議
3.1 完善立法
中國的《民法典》已進入一個重要階段,《民法典》的頒布意在完善中國的法律漏洞。證券投資領域的內幕交易和證券交易價格會對投資者的權益有很大的影響,而這兩種情況又難立案,中國需要盡快采取措施,頒布相關法律,出臺相關政策,從而指導法院怎樣審理這兩個案件。
3.2 完善披露制度
“股市是危險的,投資需要謹慎”,這是證券業(yè)的投資規(guī)則。然而,證券投資者往往知道“盈虧自負”這個規(guī)則,正是由于這個原則阻礙了他們保護自己的權利。這個原則沒有錯,主要問題是由于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不完整,還有就是股票市場中的信息披露不準確,會導致股票市場的欺詐行為。在這一點上,欺詐者可以逃避法律制裁的原因來自“盈虧自負原則”。因此,中國應該對信息披露制度嚴格監(jiān)督,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性,以減少欺詐行為。
3.3 加強執(zhí)法人員培訓
如上所述,由于證券業(yè)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無法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在這種情況下,法院要對一些法官進行教育,擴展法官的法律知識,以便公平公正地審理每一個案件,這對于法律程序的公平性和執(zhí)法的公正性非常重要。
3.4 優(yōu)化賠償制度
金融消費者救濟有兩種形式,一是如果責任方具有賠償能力,通過金融消費者糾紛解決制度,向責任方要求賠償金融消費者的所有損失,主要方法是民事訴訟方式,也有很多非訴訟程序的解決方法,例如,金融機構內部申訴程序、仲裁程序、金融監(jiān)管程序、金融監(jiān)管部門糾紛協(xié)調方式等都是快速有效的,金融監(jiān)察服務制度因其具有客觀性和公平性,所以是投資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最佳選擇。二是如果金融機構面臨金融危機,面臨破產或倒閉清算,金融消費者就無法獲得賠償,這種情況下,由金融消費者補償制度的專項基金對金融消費者補償其經濟損失。如果投資者利益受到侵犯時,他們通常都需要盡快獲得賠償,但是在實踐中,犯罪者往往既要繳行政罰款,還需要支付民事賠償,因此經常發(fā)生民事賠償不充分的情況。證券投資者在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無法有效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法律沒有完善罪犯者的賠償制度,那么投資受害者人數將會增加。針對這種現象,中國有關法律應優(yōu)先考慮民事賠償,如果投資者的權利受到侵犯,法律需要提供更廣泛的選擇,投資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訴訟方法,進而更有效地彌補損失。
3.5 成立專門組織
由于相關檢查部門不能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國家應該建立嚴格的監(jiān)督機構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證券行業(yè),投資者需要一個專業(yè)的投資服務機構,如果發(fā)生訴訟案件,它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可以切實為投資者著想,并要求證券公司賠償投資者的損失。目前,有許多投資者聯盟,證券投資者可以參與這些組織,投資者可以互相交流經驗并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這可以防止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損失。如果有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其他成員可以分享建議和意見。我國可以促進這些組織的發(fā)展,提供指導建議,主動幫助它們發(fā)展。
3.6 重視教育宣傳
法律教育一直是中國應該加強的教育項目,但在投資證券行業(yè),國家主管部門不僅要關注證券業(yè)的發(fā)展,還要確保相關的證券法律知識得到加強。許多證券公司經常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讓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因為這對證券公司是有利的。一些投資者沒有法律專業(yè)知識,往往被一些證券機構所欺騙。一些投資者不具備法律知識,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一些投資者可能不知道怎樣及時保護自己。
4 結 論
總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必須貫穿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濟的整個過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社會多層次的,綜合民事保護、行事保護,橫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整體性、全面性地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這不僅是保護中國金融消費者的目的,也是各國保護消費者完善的方向。中國正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證券業(yè)作為中國經濟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證券業(yè)更加需要確保證券投資者的合法利益。通過法律來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有更嚴格的監(jiān)管措施,全面的培訓體系,長期的法律宣傳工作。與美國等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證券行業(yè)公平性較低,有明顯差距。如果想快速有效地提升投資者的地位,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利,就需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李之光.淺析證券投資金融服務中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地位及保護[J].中國集體經濟,2017(24):72-73.
[2]史學崗.金融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8(4):14-15.
[3]劉力.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理論重述與裁判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7(7):23-24.
[4]曲一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8(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