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山水畫自隋唐時期就在我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同時影響著我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整體風格。傳統(tǒng)山水畫清新淡雅、遒勁有力的風格與筆墨技法的應用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本文就將分析中國山水畫教學中筆墨技法的運用。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運用
一、傳統(tǒng)山水畫筆墨特點分析
筆墨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藝術載體,是畫面構成工具,特點十分鮮明。我國傳統(tǒng)山水畫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筆墨技法。傳統(tǒng)山水畫中使用的技法與符號全面彰顯出中華文化的底蘊和氣質。學生若在學習中熟練地掌握筆墨技法,則其繪畫創(chuàng)作將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這可充分證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筆墨技法教學的基礎扎實,且有對應的符號和象征。
諸多名家認為筆墨與樂器演奏性質十分相似,繪畫的過程本質上與樂器演奏的過程一致。繪畫創(chuàng)作者若要保證作品的質量,就必須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筆墨技法。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藝術語言尤其復雜。傳統(tǒng)山水畫發(fā)展中,筆墨技法也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這也展現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涵。畫作中不同的線條及團塊的相互作用,濃淡相宜,輕重相融,生動展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深切情感和思想變化。
二、筆墨技法在中國山水畫教學中的應用
(一)準確把握運動變化之感
筆法即用筆之法,教師為學生傳授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的過程中,要立足基礎理論,為學生講解正確用筆和運腕的方法以及用筆的主要內容。利用思維導圖串聯課程內容,協(xié)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筆法知識架構。優(yōu)于理論知識十分抽象也十分復雜。所以學生在學習筆法知識的過程中無法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此,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融入重要筆墨技法的示范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理論結合實踐,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傳授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組時遵循組內差異,組間同質的原則,合理分配小組任務,設置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
例如,執(zhí)筆方法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均為5人,組內探討正確握筆的方式,學生也可采取網絡搜索或請教老師等方式探究問題的答案。在小組探究中,部分小組聽從組長的安排,每個人負責一個手指的姿勢,最后綜合所有人的意見。部分小組主要采取組員自主探究及組內討論的方式尋找最終答案。最后,小組派出一人在課堂內展示并分享研究結果,師生共同選出最佳的研究結果。再者,教師還要細致點評學生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研究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總結出更加全面且完善的理論。在講解用筆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獲取知識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該教學設計模式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二)踐行以墨隨筆的原則
墨法主要指用墨技法。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墨法是十分重要的技法。若想不斷完善墨法技巧,就需深入研究墨法,以墨隨筆體會墨技法中的精髓。從上可以看出,墨法與畫作的創(chuàng)作者之間聯系尤為密切。筆法是墨法完成的前提條件。而用墨與水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若想達到更為理想的繪畫效果,就需將筆、墨和水有機結合。筆中的水墨不同,墨色也有所不同,進而展現出墨色的不同層次,從濃到淡主要分為焦、干、濕、濃、淡五個層次,且其層次模糊。墨色的深淺變化具有多樣性,創(chuàng)作者可結合創(chuàng)作理念和創(chuàng)作需求適度調整。
用墨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始終秉承單純、復雜、統(tǒng)一變化相協(xié)調的原則。創(chuàng)作中應規(guī)避多種元素簡單的堆砌,要以墨色為核心,兼用其他元素,局部變化不宜過大,保留畫作的整體性和藝術感。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講授筆、墨、水的關系及用墨方法,另一方面也需引導學生了解用墨的基本要求和創(chuàng)作中的常用墨法,以清晰直白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上述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墨法及渲染的技巧,在筆墨結合的基礎上充分展現畫作的藝術氣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過程中,為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和應用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中注意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厘清筆墨間的關系,增強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以此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懷鳳.由《快雪時晴圖》談中國古典山水畫臨摹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0(04):116.
[2]董傳芳.淺談中國山水畫的寫生[J].社會科學家,1997(03):74-76.
[3]張麗華.漫筆點丹青[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1(09):54-57.
[4]解安寧.師造化 得心源——兼談我的繪畫觀(下)[J].新西部(理論版),2016(19):141-142.
[5]陶宜佩.筆墨技巧漫議[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08(12):34-35.
項目名稱:2019年度貴陽市高層次創(chuàng)新型青年社科文藝人才調研課題中國畫《晨曦》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周曉霞(1988.10-),女,漢族,貴陽學院,教師,三級美術師,碩士學位,專業(yè)為美術,研究方向為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