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
兒童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給孩子塑造一個五顏六色,盡可能安全的兒童世界對孩子來說又意味著什么?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能信任孩子的自我保護和參與現(xiàn)實的能力嗎?
眾所周知,以色列以創(chuàng)新聞名,猶太人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非常重視,而且教育成果顯著。我非常好奇他們接受了何等教育,能在如此惡劣的生存條件和自然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中,成為一個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因為猶太人的幼兒教育是非常有特色和成效的,所以當我準備去參觀以色列的一個中產(chǎn)階層社區(qū)的優(yōu)質(zhì)教育幼兒園時,我腦海中是一幅配備了高科技、先進設施的幼兒園形象,但當我真的到了那座幼兒園時,不僅沒有看到多么豪華的裝修,也沒有看到多么童心的設計,就連理應自帶的兒童游樂設施,都只有依附于隔壁公共綠地上的三兩個滑梯,幼兒園看上去只是一幢普通的房子而已。
隨老師走進幼兒園后,我發(fā)現(xiàn)內(nèi)部陳設相當樸素,相比于國內(nèi)幼兒園費盡心思的可愛裝扮和五顏六色的涂鴉,以色列幼兒園的布景實在略顯“簡陋”,隨意擺放的桌椅,單調(diào)的色彩。更“隨意”的是老師帶孩子們做游戲時所用的玩具,這些玩具全是孩子們自己從家中帶來的玩具;游戲時也沒有相應的標準,全然像是一種無意識的教學。整個上午孩子們只是做游戲或在綠地上玩耍,但接下來他們所進行的活動對于我來說都很新鮮了。
和國內(nèi)的幼兒園玩樂不同,老師們專門挑選了一項較為特別的戶外活動——走馬路牙子。一開始有的孩子對馬路牙子較為膽怯,害怕摔倒而躲在老師身后不敢上前,老師則耐心地給予他們鼓勵,并在一旁細心地加以保護;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們鼓起勇氣,陸陸續(xù)續(xù)踏上馬路牙子,并跟隨老師張開雙手,學著保持平衡往前走。
順著馬路牙子走完以后,老師將孩子們引到了一個更令我吃驚的地方,社區(qū)的家具垃圾場。這片垃圾場上布滿了被人丟棄的破沙發(fā)、破床墊……一切與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相反的“游樂”設施盡顯眼前,我感到非常驚訝:這地方也能讓孩子玩耍?既不安全又不衛(wèi)生。但事實上,這里恰恰是孩子的游樂園,孩子們在這塊“廢墟”上玩得十分盡興,爬上爬下、興致勃勃。從他們的玩鬧來看,他們非常熟悉這個場地,知道如何避開危險,也知道如何利用床墊和沙發(fā)等東西,讓自己玩得更加開心。
而后我又參觀了幼兒園內(nèi)部的沙池,發(fā)現(xiàn)沙池中遍布的玩具和常規(guī)沙灘玩具也相差甚遠,都是一些鍋碗瓢盆。放眼望去,地上鋪著的也不是色塊豐富的軟墊子,而是家長捐贈的家中淘汰的床墊。幼兒園老師解釋說,這里所有的鍋碗瓢盆都是家長不要了,拿過來的。只要不是那種玻璃或陶瓷易碎的,他們就放在沙地上,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耍,據(jù)說這些都是孩子們相當喜歡的玩具。
雖然我覺得孩子們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表現(xiàn)出很開心和享受的狀態(tài),但這一場景和我原來的設想實在相差太大,于是,我和幼兒園最資深的老師聊了起來,把我的困惑一一和她進行探討。
首先我談到色彩的問題,我表示中國的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布局、裝潢,越是高端的幼兒園裝修越華麗,色彩配比方面也十分講究,為何在以色列的幼兒園中,見不到如此鮮艷的顏色配比?其次,以色列明明是一個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完全不缺乏先進的游戲設備資源,為何孩子的玩具卻還是一些傳統(tǒng)的玩具,甚至沙灘中都是一些破舊的鍋碗瓢盆?我還表示在中國大部分的父母是不允許孩子去走馬路牙子的,更不可能去垃圾場玩耍,為何在以色列的幼兒園中,卻專門領孩子走馬路牙子,還去垃圾場里玩?
這位老師講道:首先,他們非常注意衛(wèi)生,幼兒園前面就有一個洗手池,每個人進屋之前都要消毒洗手;其次,對于安全方面的問題她表示,這些場地都是他們特意選定的,比如走馬路牙子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平衡感和勇氣;而建筑垃圾場則是為了養(yǎng)成孩子,一回家就能做清潔工作的習慣。雖然不是很安全,但一切的活動都是在他們的視野之下進行的;同時,他們認為家長無法給孩子營造一個永遠安全的環(huán)境,即使創(chuàng)造了也并不意味著就一定安全,恰恰相反,將孩子領到一個不安全的地方,讓他們在現(xiàn)場學會如何去避免危險、如何進行自我保護,養(yǎng)成自身安全意識,這才叫安全。至于為什么孩子們的玩具配備都很隨意,她表示這是為了讓整個課堂的氛圍更加生活化,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她還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以色列所有幼兒園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喚起孩子對生活本身的興趣;如果現(xiàn)在我們就給孩子提供過多品質(zhì)精美、畫風新奇的玩具,就很可能造成孩子日后對日常生活興趣的大大減弱。
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對生活本身更有興趣,而不是脫離現(xiàn)實,這一點也許就是猶太人能夠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這位老師還表示,在以色列的教育理念中,一切教育的出發(fā)點都是為生活本身服務的,幼兒的教育不應該與日常生活脫節(jié),如果孩子整日都處于一個視覺效果極其鮮艷或是優(yōu)良都環(huán)境中,很可能日后生活中過于平淡的顏色便無法對兒童形成刺激,過于平庸的環(huán)境也會讓他們失去對生活的期待。所以他們在設施色彩鮮艷度的選擇上,都不會高于生活。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一再強調(diào):教育是為生活服務的,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對生活本身充滿興趣,而不是給孩子塑造一個不同于現(xiàn)實的“兒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