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奇 [商洛學院人文學院, 陜西 商洛 726000]
近年來學界在賈平凹小說研究方面成果豐富,視角多樣。小說的主題、敘事藝術(shù)、人物形象、語言、海外翻譯、影響等諸多方面都引發(fā)了學者們的廣泛關(guān)注并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賈平凹作為一個深受傳統(tǒng)文化浸潤、古文功底深厚的作家,其當下創(chuàng)作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必然有文脈相承的關(guān)系。比較而言,學界對這方面關(guān)注較少,主要研究有孫郁的《古風里的賈平凹》,闡述了賈平凹作品的古風古韻;劉艷的《賈平凹寫作的古意與今情》,論及古典文學對賈平凹創(chuàng)作的影響,認為“賈平凹可能是當代小說名家中對古代體悟最多最深的一位”,“他的小說常常蘊藉著一種古意裊裊的氤氳氣息”。這樣的學術(shù)洞解為賈平凹文學研究開拓了新的視域,指出了古典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研究路徑。已有的研究多從宏觀層面觀照,為具體細化的研究留下了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間。本文將以《老生》 《山本》為例,研究傳統(tǒng)經(jīng)典《山海經(jīng)》對賈平凹創(chuàng)作的影響,厘清當代作品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間的承繼關(guān)系,從而見微知著,彰顯傳統(tǒng)經(jīng)典沾溉后世的力量,揭橥賈平凹借鑒運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深厚功力。
《山海經(jīng)》是賈平凹平素喜歡閱讀的一本書,他汲取《山海經(jīng)》的精華,內(nèi)化為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独仙?《山本》兩部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都深受《山海經(jīng)》的影響,和《山海經(jīng)》之間存在明顯的文際關(guān)系?!独仙非度胧揭谩渡胶=?jīng)》,《山本》含融性接受《山海經(jīng)》。
賈平凹在《老生》后記中說:“《山海經(jīng)》是我近幾年喜歡讀的一本書,它寫盡著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寫,一條水一條水地寫,寫各方山水里的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卻寫出了整個中國?!边@句話說明了《山海經(jīng)》是賈平凹平時常讀的一本書,也體現(xiàn)了他對《山海經(jīng)》的整體認識。
《老生》共由四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開頭和中間都有師生誦讀教學《山海經(jīng)》的情節(jié),引述了《山海經(jīng)》之《南山經(jīng)》首山系、次山系、三山系;《西山經(jīng)》首山系、第二山系、三山系、四山系;《北山經(jīng)》首山系、次山系,共八節(jié)內(nèi)容。師生對話就是賈平凹對《山海經(jīng)》的解讀,那一問就是賈平凹閱讀中曾經(jīng)產(chǎn)生的疑惑,那一答就是賈平凹以自己的學識閱歷做出的個性化闡釋。從《老生》足見賈平凹對《山海經(jīng)》閱讀之細,用功之勤,思考之深。
賈平凹對《山海經(jīng)》的解讀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層面:
一是闡釋字詞、語句。《老生》引述《山海經(jīng)》的每一部分都有字詞、語句的釋義,比如《南山經(jīng)》解釋“凱風”為“南風”;《西山經(jīng)》解釋“可以已腑”中“已”為“消除、治愈”之意;“嬰以百珪百璧”中“嬰”是“繞、圍繞”之意,屬文言詞語的解釋?!赌仙浇?jīng)》首山系中解釋“痹”為“鵪鶉”,是一種鳥,“禺”為“長尾猿”,是一種猴?!段魃浇?jīng)》第二山系中“石涅”是“黑石脂,古人用來畫眉的”,這一類是對名物的解釋?!侗鄙浇?jīng)》首山系中 對“其音如梧”作如下解釋:“琴瑟一類的樂器是梧木制作,所以梧指琴瑟,這里是說聲音如彈撥琴瑟一樣。”以傳統(tǒng)文化知識解釋語句,這些解釋說明了賈平凹對此書的閱讀細致而扎實,是從基礎(chǔ)文意理解開始的?!渡胶=?jīng)》這樣的古代典籍,閱讀時需要借助訓詁書籍來幫助理解。賈平凹解釋西山所產(chǎn)“汵石”,是一種柔軟的石頭,顯然是參閱了清代學者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中的解釋,“《說文》汵本字作淦,云泥也,蓋石質(zhì)柔軟如泥者,今水中土中俱有此石也”。喜歡讀,經(jīng)常讀,細細讀,深入讀,《山海經(jīng)》閱讀經(jīng)驗是賈平凹寫出翔實的師生對話錄的堅實基礎(chǔ)。
二是闡釋地理、礦藏、生物現(xiàn)象?!渡胶=?jīng)》是一部地理著作,記載了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礦產(chǎn)資源、植物種類、動物活動,在客觀記載里呈現(xiàn)出地理現(xiàn)象和蘊含的自然規(guī)律。賈平凹的解讀既可洞察自然現(xiàn)象,又探究其內(nèi)在成因。如其問曰:南山次山系共寫到十七山,為何九山無草木?其答曰:無草木的山上都有豐富的金玉等礦藏。又如寫到西山第二山系十七山中為何有金銀鐵玉、青碧、雄黃、石涅、丹砂這么多的礦石,是因為這里地處涇渭流域,氣候濕潤,水量充沛,土地肥沃,礦產(chǎn)資源自然豐富。為何這里奇木怪獸少,那是因為礦產(chǎn)多,金克木,當然草木就少了,人發(fā)現(xiàn)礦藏進行冶煉,人一發(fā)達,怪獸就遠避了。有問曰:西山經(jīng)第三山系說的就是現(xiàn)在的青海新疆一帶,這里現(xiàn)在是高原沙漠,為何有巨大的湖泊、沼澤,“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解答為:據(jù)史料記載現(xiàn)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原來就是海,有十六國建在海的四周,青海以海命名,那更是海了。說明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了滄海桑田的地理變化,導致古今地貌的差異。對《山海經(jīng)》地理物產(chǎn)層面的解讀體現(xiàn)了賈平凹仰觀宇宙、俯察天地,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體認。
三是闡釋神話和歷史?!渡胶=?jīng)》不僅寫山水,還寫掌管山水的神。在每一山系的最后都要總述該山系山的數(shù)量、距離、山神的形狀、祭祀的祭品和方法。賈平凹在《老生》中闡釋了神話與歷史發(fā)展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如西山經(jīng)第三山系有少昊、鼓、葆江、欽、英招、陸吾等眾多天神,賈平凹闡釋那是因為西天是充滿諸神的地方。天帝派諸神來地上治理,但是還是有那么多的怪獸、怪鳥、怪魚會帶來災難,神與神之間也發(fā)生戰(zhàn)爭,也會產(chǎn)生戰(zhàn)亂和災害,那是因為世界就是陰陽共生、魔道一起,在摩擦沖突對抗中產(chǎn)生了張力,萬事萬物就靠這種張力發(fā)展。賈平凹的解讀可見其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探究精神。
賈平凹曾說:“將來有時間,我要把全本《山海經(jīng)》都給注解了?!彼麑Α渡胶=?jīng)》不是停留在喜歡的淺層,而是有研究的深度。長期浸淫一本書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賈平凹對《山海經(jīng)》的認知和理解直接體現(xiàn)在《老生》中,不僅閱讀,還獲得了創(chuàng)作的啟示。賈平凹在寫作過程中曾三次中斷寫作,其間反復讀這本書,又數(shù)次去了秦嶺。終于從《山海經(jīng)》獲得啟示,將遠古的神話與當今的人話互為溝通,最終得以順暢地完成寫作。賈平凹甚至期望創(chuàng)作《山海經(jīng)》一樣的作品,這樣的愿望他明確在《山本》后記中表達過,他寫道:“曾經(jīng)企圖把秦嶺走一遍,即便寫不了類似的《山海經(jīng)》,也可以整理出一本秦嶺的草木記,一本秦嶺的動物記吧?!笨梢姡Z平凹渴望寫出一本當代的《山海經(jīng)》,盡管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改變了寫成“秦嶺志”的初衷,寫作方向遷移到風起云涌的歷史和歷史中的人。但是小說依然有秦嶺水文地理的寫實,有大量秦嶺風物的描寫,而且占據(jù)了一定的篇幅。作者不僅通過小說中人物的視角和語言來分散呈現(xiàn)秦嶺物產(chǎn),尤其是通過塑造麻縣長這個人物形象以潛隱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初心。戰(zhàn)亂中麻縣長逃命時不忘帶上自己耗費半生心血編成的《秦嶺志草木部》《秦嶺志鳥獸部》,蚯蚓把這紙本藏到了樹上的老鴰窩里,并用自己的褂子包好以防雨淋。陳思和亦認為:“《山本》里大量描寫秦嶺博物風情的段落,可以看作是作者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初心所在?!庇纱丝梢姟渡胶=?jīng)》對賈平凹創(chuàng)作的啟示和影響是相當深入的。
《老生》通過師生口耳相傳的念誦方式直接引用了《山海經(jīng)》的許多篇章,并用師生對話問答的方式來闡釋自己對《山海經(jīng)》的理解,《山本》呈現(xiàn)秦嶺生物的博異,這都是賈平凹接受傳統(tǒng)經(jīng)典《山海經(jīng)》的力證。從日常閱讀《山海經(jīng)》到創(chuàng)作小說《老生》《山本》,是賈平凹閱讀到創(chuàng)作的一次升華。
《老生》大量嵌入《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占據(jù)了小說不小的篇幅,這種寫作方式在古今小說史上是罕見的。建構(gòu)小說的四個故事全都是老唱師因聽誦《山海經(jīng)》而回憶的往事,每個故事之前和中間直接嵌入《山海經(jīng)》篇章,共有八個段落,原文之后是師生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的篇章問答,與原文形成兩兩相對的關(guān)系。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產(chǎn)生了“對稱、均衡”的“結(jié)構(gòu)的建筑美”。不僅如此,兩者的互應還生成強烈的歷史感和空間感。老師教了四天的《山海經(jīng)》,所識見的不過是神州大地之一隅,老唱師憶起了百余年間經(jīng)歷的世事,也不過是漫漫歷史長河之一瞬,山川大地、人類歷史在宇宙洪荒中都不過是滄海一粟,《山海經(jīng)》引文的嵌入在小說中生成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的高古渾厚之氣。
《老生》后記曾言:“《山海經(jīng)》是寫了所經(jīng)歷過的山與水,《老生》的往事也都是我所見所聞所經(jīng)歷的?!渡胶=?jīng)》是一個山一條水的寫,《老生》是一個村一個時代的寫?!渡胶=?jīng)》只寫山水,《老生》只寫人事。”《山海經(jīng)》依次展開兩千多年前中國南、西、北、東、中的山水長卷,具有空間上的連貫性?!独仙氛墙梃b了《山海經(jīng)》的平鋪延展的特點依次展開敘事,《老生》依次展開中國革命時期、土改時期、人民公社時期、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歷史畫卷,具有時間上的順序性。各自的順序和連貫性又在展開的過程中彼此打破,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錯雜。
《山海經(jīng)》 《老生》呈現(xiàn)的內(nèi)容雖不同,但發(fā)生的地理空間卻是相同的,同在廣袤的中國大地,千百年間山水恒常,世事遷化。賈平凹說“《山海經(jīng)》里那些山水還在,上古時間有那么多的怪獸、怪魚、怪樹,現(xiàn)在仍有著那么多的飛禽走獸魚蟲花木為我們驚奇?!渡胶=?jīng)》里有諸多的神話,那是神的年代,或許那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而現(xiàn)在我們的故事,在后代來看又該稱之為人話嗎?”賈平凹期望在蒼茫浩蕩的大自然中演繹人類歷史的風云變幻,《老生》是作者隔離遙遠的宇宙太空,跨越厚厚的歷史土層,對遠古歷史的深邃回望?!昂笾暯癃q今之視古”,今天中國的山水和故事亦如《山海經(jīng)》一樣將成為遠古的回響?!渡胶=?jīng)》的植入蘊含著作者對歷史人事的體悟,蘊含著山川歷史變遷的感慨,從而形成時空的交錯和穿越,不論讀者穿行于歷史還是現(xiàn)實,都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產(chǎn)生強烈的歷史感和空間感。正如賈平凹自己在接受訪談時所言“從秦漢上尋到先秦,再上尋到上古、高古,就感覺那個時期,好像天地之間,氣象蒼茫,一派高古渾厚之氣,有著這個民族雄奇強健的氣息?!?/p>
《山海經(jīng)》章節(jié)嵌入《老生》故事,不僅具有歷史對應感和呼應性,還通過師生共讀起到結(jié)構(gòu)上的承接作用,很自然地引出了老唱師的回憶,有敘事引導作用。如祭祀南山之首鵲山之神“以白菅為席”,老師回答學生這樣做是因為“白顏色干凈,以示虔誠,沿襲到現(xiàn)在,喪事也叫白事,穿孝也就是穿白,裹白巾,服白衣,掛白帳,門簾也用白紙”。這種解釋引出了沒有讀過《山海經(jīng)》的老唱師的看法,喪事用白是因為黑色陽氣太重,五常無法靠近勾魂,亡人就可能靈魂飄散,所以才用白布蓋頭裹身的。老唱師認識的鵲不是山,是人,是老黑的娘,為她唱過陰歌,由此引出了老黑家的故事。又如嵌入《西山經(jīng)》第四經(jīng)后,由上古人采草入藥引出了秦嶺山中有兩千三百二十一種草都能入藥的敘事,又引出了只產(chǎn)當歸的當歸村,又引出當歸村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故事。兩部分之間看似毫不相干,但是銜接卻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不過這種植入式的寫作,因刻意的裁剪與拼接,雖有生新之效,到底還是缺乏渾然天成的審美獲得感。
與《老生》的嵌入式引述不同,《山本》將《山海經(jīng)》博物怪異的兩大特性融匯在小說的敘述之中,而且在名物書寫序法方面也表現(xiàn)出一致性,呈現(xiàn)出含融性接受的特點,成為當代的《西山經(jīng)》。
賈平凹在《山本》后記中說在數(shù)年里,他“去過秦嶺始崛的鳥鼠同穴山,這山名特別有意思;去過太白山;去過華山;去過從太白山到華山之間的七十二道峪;自然也去過商洛境內(nèi)的天竺山和商山”。這種帶著整理秦嶺草木記、動物記目的的行走體驗,必然會讓作家有意識地收集掌握這方面的資料。即使不為了寫出類似的《山海經(jīng)》,這些秦嶺的草木動物都已在他的胸中,已自然走到了他的筆端,走進了故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渡奖尽吩S多章節(jié)都寫到了秦嶺的名物,如小說中麻縣長所編的書那樣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秦嶺植物,一類是動物。事實上小說還略筆提及了山上的少量礦產(chǎn)。這些內(nèi)容看似閑筆卻展示了秦嶺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關(guān)于秦嶺物產(chǎn)豐富之記述古已有之,《尚書·禹貢》云,“終南、敦物,至于鳥鼠?!苯K南即指秦嶺,所謂惇物即指物產(chǎn)豐富。宋代程大昌《雍錄》卷五“南山一”云:終南山“既高且廣,多出物產(chǎn)。故《禹貢》曰‘終南’敦物也’。敦物也者,即《東方朔傳》所記謂‘出玉石,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而百工可以取給,萬民可以卯足’者也?!泵鞔_指出終南山縱橫連綿八百里,山又高又大且多物產(chǎn),是對《禹貢》的直接注解。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四十亦有言:“華山為西岳,在弘農(nóng)華陰縣西南,古文之惇物山也。”華山乃秦嶺的一部分,是古代所說的物產(chǎn)豐富的一座山。以上文獻都說明秦嶺自古以來物產(chǎn)豐富。
筆者為《山本》寫到的名物作了統(tǒng)計。樹木類共五十四種,如栲樹、檞樹、砍頭柳、梣樹、枇杷樹、扶桑等?;惞捕N,如牽牛蔓、薔薇、海棠、天鵝花等,單蘭花就有荷瓣蘭、水晶蘭、素心蘭、蘭草、蕙蘭、蝶蘭、麒麟蘭諸多品種。秦嶺的野生杜鵑是獨特的風景,小說描寫銀花鎮(zhèn)西的杜鵑花埡,整個埡上全是杜鵑,別的地方都是灌木叢,這里卻是喬木,成了杜鵑林,全都幾丈高,枝條粗壯,葉子有皮草質(zhì),閃著光澤。小說并沒有描述杜鵑花開的盛況,但是卻寫道:“花在三四月里開過了,花托還在,竟有碗口般大。”這句淡淡的描述,卻有著極強的引力,將讀者的想象帶到杜鵑盛開的時節(jié),漫山遍野紅的、粉的、白的杜鵑花競相開放,花朵碩大盛如牡丹,那一定是極為壯觀的場景。草、灌木、藤蔓類及其他植物共三十八種,如斛草、金櫻子、茵陳、黃麥營草、串果藤、狗筋蔓、紫藤等。
秦嶺是天然藥材庫,僅在小說中提及的就有六十八種之多,如款冬花、白三七、長果升麻、接骨木、絞股藍、黨參、貝母、天麻等。秦嶺無閑草,作家對秦嶺藥材是有深入考察的,而且了解這些藥材的藥理藥性。
小說中寫到的動物類共八十四種。有名字的動物有:啄木鳥、鷺鷥、白鷺、豹貓、貍子、斗魚、熊、鶴、酒紅朱雀、大鯢等,無名字的動物有:紅嘴尾巴一黑一白鳥,空中飛著可以交配的鳥,長著兩顆大門牙的魚,三腿的獸,黑頭紅嘴白尾巴的鳥。還有家養(yǎng)的動物不統(tǒng)計在內(nèi)。
小說寫到的植物種類共有一百八十種,動物共八十四種。此外還寫到了菌類如猴頭、羊肚、牛肝菌、鵝膏菌、樹花等九種。果類有褲襠果、鵝兒腸、狗筋蔓、刺龍包、隔山撬五種,合計二百七十八種。這個數(shù)字遠遠多于《山海經(jīng)》?!渡胶=?jīng)》記載動物一百二十余種,植物五十余種,共計一百七十余種?!渡奖尽匪浵喈斢谄渲械摹段魃浇?jīng)》第一經(jīng),記載數(shù)量多達近三百種。
雖然小說并沒有也不能窮盡秦嶺的物產(chǎn),并不是完備的秦嶺志,但是作者借麻縣長、陳先生、白起等人物的言行如數(shù)家珍展現(xiàn)著秦嶺的博物,把讀者帶入秦嶺生態(tài)場境,感知他對秦嶺山的熟悉和熱愛。
《山海經(jīng)》記述了很多十分怪異的生物。以《西山經(jīng)》為例:太華山有六足四翼的名字叫肥的蛇,形狀頗為怪異。符禺之山“其草多條,其狀如葵,而赤華黃實,如嬰兒舌,食之使人不惑”,而這種條狀的草,形狀像葵,開出的花是紅色的,果實卻是黃色,果實的形狀如同嬰兒的舌頭,吃了使人不迷惑,樣子怪異,功效奇特。又如《北山經(jīng)》第一經(jīng)記載有獸名山 ,“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
《山海經(jīng)》中類似的記載比比皆是,將《山本》與之對讀,發(fā)現(xiàn)亦是如此。秦嶺生物不僅眾博,而且怪異。比如通長著狗身子人腳的熊;有類似象牙的野豬;叫聲像老人的鴟鵂;嫩時白老時黑可以造白蠟的白蠟蟲;兩尺多長、頭扁口闊哇哇叫著如同嬰兒的山溴斑。長著羊角豬鼻的羚牛不僅長相奇特,還會如人一樣哭泣,哭起來淚流滿面;毛拉蟲冬天轉(zhuǎn)進土里,夏天里身上卻長出一莖草來,而且開出的花十分妖艷;長著嬰兒手的大鯢;雙頭的烏龜。不僅動物中有怪異者,植物中也有令人稱奇的種類。如六道木,其葉含膠質(zhì),用熱水浸提可以形成膠凍作涼粉。接骨木的莖皮、根皮及葉散發(fā)出的氣味只有老鼠才可以聞得到,可頭昏腦漲致死,怪異之中又充滿了神秘色彩。
一本小說的閱讀路徑可能是多條的,閱讀《山本》可以有歷史的路徑、民間風俗的路徑、世態(tài)人情的路徑,但它有一條非常吸引人的路徑就是自然風物的路徑。在這條路徑上讀者可以遍覽秦嶺的草木和動物,驚嘆秦嶺不愧是敦物山。如果閱讀中將這些記述集中閱覽,如同走進秦嶺生物博覽園一樣,可謂琳瑯滿目,應接不暇。走出《山海經(jīng)》,走進秦嶺山,這是賈平凹的內(nèi)心對秦嶺的惦念和創(chuàng)作《山本》的追求。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先言某山,次言山上有何種植物或動物,再言其狀,其生長條件,其奇特功用。如《山海經(jīng)》中記載嶓冢之山“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食之使人無子”。英山有禺水,中多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
《山本》借鑒了《山海經(jīng)》的書寫序法來描述秦嶺植物動物的形狀特性?!渡奖尽分邪灼鸶悂硐橹v自己挖的藥材連翹時這樣說:“這是連翹,沒長葉子就開花,花黃得像金子,果實還生著的時候是青而圓的,一旦熟了是黃的,大張口?!毙≌f通過老魏頭的眼睛寫虎鳳蝶,“每只虎鳳蝶都是小兒手掌般大,身上密密批著黑色鱗片和細長的鱗毛,而雙翅則是黃色,上邊有虎斑形狀的條紋”。描寫動物黃皮子,先狀其外形“嘴小,牙尖”,次寫其捕食特點“咬不動羊的皮,咬羊的屁股,有的迅速抓出羊腸子,有的則在羊屁眼上打洞鉆了進去吃肉”。通過對讀可見,《山本》與《山海經(jīng)》在名物書寫上的順序方法具有非常明顯的一致性。
《山海經(jīng)》記述自上古至秦漢時期中華大地上的山川、動物、植物、礦物、歷史、風俗、神話傳說,展示中華大地的原始風貌。其《西山經(jīng)》第一經(jīng)記述了位于中國西部的十九座山,它們大多在今陜西境內(nèi),大部分山都指明了具體位置,有些山名如華山、太華山、小華山等與現(xiàn)在相同或者相近?!渡奖尽窞榍貛X立志,記述秦嶺的動物、植物,明顯繼承了《山海經(jīng)》的寫法,展現(xiàn)秦嶺物態(tài)的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山本》就是現(xiàn)代版、翔實版的《西山一經(jīng)》。
《山海經(jīng)》衣被后世,賈平凹對這部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接受有意無意地滲透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實踐中。如果說《老生》對《山海經(jīng)》的接受是嵌入式的,如油浮水上,那么《山本》對《山海經(jīng)》的接受是含融性的,如鹽化于水,乳融水中。對賈平凹而言,長期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古典文學已經(jīng)內(nèi)化為他豐富學養(yǎng)的一部分,已經(jīng)融入他的血液里,成為一種內(nèi)動力,在小說創(chuàng)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這種功力來,形成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① 孫郁:《古風里的賈平凹》,《文藝爭鳴》2017年第6期,第14—18頁。
② 楊艷:《賈平凹寫作的古意與今情》,《揚子江評論》2018年第2期,第74—78頁。
③④⑤⑦[12][13][15][27] 賈平凹:《老生·后記》,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94頁,第140頁,第249頁,第181頁,第293頁,第291—292頁,第10頁,第271頁。
⑥ 袁柯校注:《山海經(jīng)校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53頁。
⑧[14] 王鋒:《賈平凹談新作〈老生〉:我嘗試了一次“民間寫史”》,《華商報》2014年9月12日,第6版。
⑨⑩[16][20][25][26] 賈平凹:《山本》,《收獲》2018 年(春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第284頁,第288頁,第284頁,第198頁,第84頁,第156頁。
[11] 郭名華:《論賈平凹長篇小說〈老生〉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當代論壇》2015年第4期,第45頁。
[17] 陳戍國校注:《尚書》,岳麓書社2004年版,第27頁。
[18] 〔宋〕程大昌:《雍錄·卷五》,黃永年點校,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 105頁。
[19]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陳橋驛譯注,王東補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35頁。
[21][22][23][24] 馮國超譯注:《山海經(jīng)》,商務印書館 2016年版,第44頁,第132—133頁,第52頁,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