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傳強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边@是新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總的要求,也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指揮棒。新的課程標準在總要求的指導下,分別就數學學習內容、數學學習活動、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下面談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育;要求;標準;學習活動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同時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如在教學《排列問題》時,讓學生自己站隊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在熱烈的氣氛中孩子們自己就把問題解答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不應面露焦慮,應恰到好處地運用形態(tài)動作,以富有“會說話”的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人思考,并可用“別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來”等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優(yōu)秀生的力量來幫助學困生學習,學生之間的互相探討不僅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通過學生幫學生,避免了學困生輔導時的緊張情緒,有時會收到比老師輔導更理想的效果。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課堂氛圍,從而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情感體驗,樹立再創(chuàng)佳績的信心,同時,也幫助每個孩子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樣,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一定會孕育出自信與創(chuàng)新的種子。
2通過數學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決定了我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多樣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單一模式的學習內容,會讓學生感到厭倦和疲乏,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導致學生不能積極有效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用問題的形式設置疑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現實的、有意義的,更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便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有了已學習的內容知識作保障,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充分的自信,積極參與的渴望,自覺主動的融入教學學習之中。
3通過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于模仿和記憶,應該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在這些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學生的個體需求也,呈現多樣化,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穿插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以滿足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需求。教師再因勢利導,開展“買東西”的活動,學生們更是大膽踴躍地參加,讓整堂課達到了高潮。
4通過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數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這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由老師來一肩承擔,造成了評價模式的單一性。學生評價學生,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從同學的角度發(fā)現自己的成長。開展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不僅能從教學模式上打破單一的評價模式,更關鍵的是還能發(fā)掘老師所忽略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和微弱的閃光點,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培養(yǎng)自信心。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yè)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yè)的門檻。"這說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我們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正值培養(yǎng)自信心的好時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在生活和學習中時時處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