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劉曉衛(wèi),劉燕,王玉霞,蓋廈,康佩佩
(山東省血液中心,濟南250014)
隨著輸血技術新理念的發(fā)展,成分輸血已成為衡量臨床合理用血的基本指標。成分輸血是當前輸血技術發(fā)展的總趨勢,也是輸血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1]。據(jù)統(tǒng)計,成分輸血在臨床的使用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解濟南地區(qū)臨床用血情況,我們對山東省血液中心2012~2018年血液成分制備和臨床供血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為今后實施新的行業(yè)標準、促進本地區(qū)臨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提升和逐漸緩解血液供需矛盾提供詳實的資料?,F(xiàn)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選擇山東血液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統(tǒng)中2012~2018年的臨床供血數(shù)據(jù),山東省血液中心供應的血液產品包括全血、紅細胞類(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洗滌紅細胞、輻照紅細胞)、單采成分血類(單采血小板、輻照血小板、冰凍解凍血小板、單采白細胞)、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等。200 mL全血為1 U,由此制備的各種血液成分為1 U,400 mL全血制備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為1 U。單采血小板1個治療量為1個單位。
1.2 評價指標 對2012~2018年各年度全血采集總量(U)、手工分離成分血總量(U)、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臨床供應血液總體情況及臨床供應紅細胞制劑、單采成分血、血漿及冷沉淀基本情況進行統(tǒng)計。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年度手工分離成分血單位總數(shù)/年度采集全血單位數(shù);成分輸血率=供成分血總量/供血總量×100%;增長率=逐年供血增長量/上一年供血總量×100%。
2.1 2012~2018年血液成分制備情況 2018年手工分離成分血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35 854.9 U,增長11.12%。2012~2018年的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均≥2.32,2018年比2012年降低2.11%。見表1。
2.2 2012~2018年臨床供應血液總體情況 2018年臨床供應血液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18 381.5 U,增長13.53%。除2017、2018年降低外,臨床供應血液總量呈增長趨勢;2012~2018年向臨床醫(yī)療機構供應全血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2018年供應全血量比2012年減少43.53%。其中2016年成分輸血率達到峰值。見表2。
2.3 2012~2018年臨床供應紅細胞制劑情況 2018年臨床供應紅細胞總量比2012年增長14%,除2013、2015年外供應量逐年增長。其中2018年臨床供應去白懸浮紅細胞變化趨勢與供應紅細胞總量的變化趨勢相同。冰凍解凍紅細胞供應量2015年達到高峰后一直呈下降趨勢;2018年洗滌紅細胞供應量比2012年增長129.39%,2015、2017年逐年降低;輻照紅細胞供應量2015年達到峰值后逐年下降,2018年降到最低值。見表3。
表1 2012~2018年山東省血液中心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及變化率
表2 2012~2018年山東省血液中心臨床供應血液總體情況及變化率
表3 2012~2018年山東省血液中心臨床供應紅細胞制劑情況及變化率
2.4 2012~2018年臨床供應單采成分血情況 單采成分血供應量逐年增長,2018年比2012年增長40.60%;單采血小板供應量2014~2016年逐年下降,2017、2018年逐年增長,而輻照血小板供應量2014年起開始逐年增長,2017年起逐年下降;冰凍解凍血小板2015年起停止供應;單采白細胞2013年起停止供應。見表4。
2.5 2012~2018年臨床供應血漿及冷沉淀情況
表4 2012~2018年山東省血液中心臨床供應單采成分血基本情況及變化率
山東省血液中心僅向臨床供應病毒滅活血漿一種血漿品種,2018年供應量比2012年增長20%,其中2016年增幅超過10%;2018年冷沉淀凝血因子供應量比2012年增長13%,2016年增幅超過25%,2017年起逐年下降。見表5。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醫(yī)療水平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趨勢,而相應的血站臨床供血增長卻呈放緩趨勢。近年來,在我國許多城市出現(xiàn)血站采血量無法滿足臨床用血需求導致的缺血現(xiàn)象[2]。山東省同樣面臨這種情況。2018年我省人均采血量為3.59 mL/人,遠遠低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人均采血量最低8 mL/人的安全保障線。采血總量的嚴重不足直接導致臨床用血緊張。自《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隨著成分輸血觀念的宣傳普及,臨床用血更加規(guī)范化、合理化。調查總結中心近7年血液成分制備情況可以看出,2012~2018年本中心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均≥2.32,血液成分分離指數(shù)可以看出血站對血液的利用能力。我中心在2018年曾調研過全國462家一般血站的成分分離指數(shù),指數(shù)≥2.30,本調查結果表明血站的血液制備能力超過全國90%血站的平均數(shù),由此可以看到我中心的成分血制備率保持在全國較高水平,血液有效利用供應率也保持在全國較高水平。從7年的供血變化趨勢可以看出,2018年供血總量比2012年增長超過13.53%,2012~2018年臨床成分輸血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平均值為99.94%,超過宮本蘭等[3]報道的98.87%。與廣州血液中心99.94%的成分輸血率一致[4]。其中2016年成分輸血率達到峰值,為99.98%。
表5 2012~2018年山東省血液中心臨床供應血漿及冷沉淀基本情況及變化率
紅細胞懸液是臨床供應的主要品種,可輸注于因臨床各科疾病導致的貧血[5]。2018年臨床供應紅細胞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14%,除了2013和2015年外,紅細胞成分制劑的供應整體上呈現(xiàn)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以2016年的同比增長率最為突出,為9.14%,這與加大團體招募績效獎勵政策、獻血人數(shù)明顯增長、臨床用血量增大關系密切。2018年臨床供應去白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量比2012年增長,冰凍解凍紅細胞供應量2015年達到高峰,但是自從冷凍保護劑(甘油)停產后,自2016年一直呈下降趨勢。
目前,單采血小板因具有濃度高、純度高且可避免或延遲血小板同種免疫的發(fā)生等優(yōu)點[6]而持續(xù)快速增長,盡管如此,但供不應求。山東省血液中心血小板制劑的供應量呈現(xiàn)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尤其以2013年的增幅最為突出,達到了19.70%。這與捐獻血小板相關知識在人群中的普及密切相關,當獻血者意識到血小板可迅速再生,并且對人體不會產生損害,還會治病救人時,獻血積極性會大大提高[7]。
2014年山東省血液中心增加了輻照紅細胞和輻照血小板兩個品種,因其進行了輻照,殺滅了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從而防止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性提高,臨床應用呈遞增趨勢。但是由于2017年中心輻照血委托給其他血站,輻照血供應時限延長,導致輻照血供應量下降。另外,山東省血液中心于2013年取消了單采白細胞的供應,由于國家沒有對冰凍血小板質量標準的規(guī)定,中心為了提高血小板的療效于2015年取消了冰凍解凍血小板的供應。說明中心根據(jù)臨床療效在不斷調整血液產品,以保證臨床用血的安全與療效。冷沉淀凝血因子因其療效的可見性,逐年大幅遞增,最高增幅達25%(除2017年和2018年因為采血量的降低而導致冷沉淀供應量的下降),這些變化與臨床醫(yī)生對其作用的認識及療效的肯定密切相關,如冷沉淀凝血因子對于血友病、嚴重創(chuàng)傷、燒傷等有良好的療效。此外,在大量失血患者的治療中,聯(lián)合輸注血小板及冷沉淀能顯著改善凝血功能,促進止血功能,具有更顯著的止血效果[8]。需要提出的是,因中心單位性質改革及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2017年供血總量下降6.65%,導致除了去白懸浮紅細胞、機采血小板和病毒滅活血漿之外的各種成分血液供應量均下降。從近7年血液供應反映出,成分輸血觀念已被臨床醫(yī)師廣泛接受并采納。此外,山東省血液中心病毒滅活血漿供應量2018年比2012年增長了20%,說明臨床仍存在血漿用量較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