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田
讀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nèi)说囊簧R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應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一所學校而言,讀書的身影應當成為校園里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學校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學生愛好讀書,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一、確定必讀書目
指導學生讀書,首先要解決學生讀什么的問題。我們根據(jù)教材推薦為三年級以上班級確定了必讀書目,每個學期每年級學生“同讀三本書”。三年級上半年讀《名人故事》《民間故事》《發(fā)明發(fā)現(xiàn)故事》,下半年讀《中外經(jīng)典神話》《西游記》《雷鋒的故事》。四年級上學期讀《昆蟲記》《愛的教育》《格林童話》,下學期讀《小英雄雨來》《一千零一夜》《水滸裝》。五年級上學期讀《森林報》《父與子》、《寶葫蘆的秘密》,下學期讀《城南舊事》《三國演義》《童年》。六年級上學期讀《綠山墻的安妮》《窗邊的小豆豆》《狼王夢》,下學期讀《紅巖》《魯賓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樣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就可讀24本必讀書目。這些書都是教材推薦介紹的,是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讀這樣的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也必定會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心靈。必讀書目我們每冊配備50本,達到學生每人一冊,方便教師統(tǒng)一指導。
二、選配優(yōu)秀圖書
圖書配備首先選擇學生愛看的書。除了配備必讀書目以外,我們還配備了當今時代比較受歡迎的名家名作,與時俱進,隨時配備與學生時代緊密相連的新書。我們經(jīng)常留心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推薦的好書做好記錄,隨時購買補充。我校自開展圖書活動以來,經(jīng)常光顧各個書店,根據(jù)學生需要,發(fā)現(xiàn)好書及時購買。按照義務教育學校現(xiàn)代化標準建設每年新增圖書數(shù)量達到生均一冊要的求,我校每年新增圖書500冊,滿足了學生的讀書需求。
三、優(yōu)化借閱方式
圖書寧可讓學生看爛,也不要在圖書室放壞,圖書室必須向?qū)W生開放。我校有六個年級,每年級兩個教學班,一共十二個班。我校采取了學生到圖書室借閱的方法。三年級以上每周安排一節(jié)讀書課,學生每兩周到圖書室借閱一次。學校做好借閱安排,統(tǒng)一借閱與自由借閱穿插進行。
四、做好讀書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不必做過細的閱讀指導,讀書課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必讀書目,教師要做好指導,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
(一)激發(fā)興趣
讀書之前要認真做好導讀工作。除了教材推薦的內(nèi)容外,還要在網(wǎng)絡上收集相關內(nèi)容向?qū)W生補充介紹,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要求每次必讀書目的導讀教師都要利用信息技術,做好投影片等媒介進行介紹。
(二)檢查督促
有的圖書學生有閱讀興趣,不讓讀學生也偷著讀。這類圖書教師不必過多地檢查督促,學生很快能完成讀書任務。
(三)載體激趣
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拓展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與之有關的各種載體,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四)總結交流
學生讀完一本書后要有一個總結交流的過程,寫讀書筆記,談感受收獲。讀書筆記也可簡化,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感受即可。不用長篇大論,以免給學生形成新的負擔。現(xiàn)在的圖書都有導讀或讀后感范例,如果要求太過具體、太過深刻,有可能會逼著學生抄襲,而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學生交流可多可少,重在真情實感。
(五)精彩賞析
每一本書都有留給學生印象最深的地方,教師要抓住學生認為最精彩的地方進行再次深化讀書。教師也可抓住圖書的精髓之處,重讀一個片段或重點再讀精彩片斷,進行賞析。
(六)影視促讀
有很多圖書已經(jīng)拍成了影視作品,我們可把觀看影視作品與讀書相結合,利用影視作品促進學生讀書。學生在看完影視作品后,發(fā)現(xiàn)相關的圖書,閱讀興趣就會很高。我們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的影響,積極購買圖書,引導學生讀書。
五、規(guī)定閱讀總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我校對各年級個學期的閱讀量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一年級第一學期0.5萬字,第二學期1萬字。二年級第一學期1.5萬字,第二學期2萬字。三四年級四個學期每學期10萬字。五六年級四個學期每學期25萬字。閱讀量看似較大,其實學生很好完成,一本中等厚的書籍字數(shù)一般多在10萬字左右,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每學期讀3本書就達到了要求。何況一學期讀8本書呢?學生們基本都能超過閱讀量,有的同學甚至超過很多,一個學期閱讀量就能超過百萬。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激發(fā)了我校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借書、看書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品德素質(zhì)、語文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盡早閱讀就是一切,課外閱讀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和發(fā)展。學校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讓大量健康優(yōu)秀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心靈,開闊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智力,讓孩子們在一個博大、豐富、高尚、文雅的文化寶庫里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們有一個很重要認識。學校什么錢花得最有價值?為學生購圖書花的錢最有價值。十幾元錢買一本書,如果全班同學、甚至全校同學都看一遍,或有的學生看過多遍,那么這十幾元花得一點也不冤。今天,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時代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營造一個書香濃郁的社會,閱讀作為推進社會發(fā)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事關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衰。而作為培養(yǎng)“未來的主人翁”學校,要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為孩子打好精神的底子,為提高國民素質(zhì)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