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燕平
【摘要】無論何時何地,拼圖都是用以啟發(fā)幼兒智力的良好伙伴。拼出特定的圖案,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它是一種智力活動,在拼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建立形狀概念,學會視覺分辨,提高認智技巧,開發(fā)視覺記憶,利于手眼協(xié)調(diào)、學會擴散思考等。
【關(guān)鍵詞】拼圖;游戲;智力
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如果讓您的孩子每天聚精會神地專注一件事情半個小時,這樣培養(yǎng)出的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拼圖游戲恰巧滿足了所有老師和家長們的愿望。無論何時何地,拼圖都是用以啟發(fā)幼兒智力的良好伙伴。拼出特定的圖案,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一、亦教亦學
拼圖是孩子沉默的老師,也是孩子知心的親密玩伴,亦是沉默的競爭者。拼圖還是教師的好助手,它的好處與用處簡直是不勝枚舉。
拼圖游戲是我們班孩子最喜愛的操作活動之一。每天游戲時間,孩子們要么三五成群或者兩兩合作;要么就是一個人專注地操作。經(jīng)常是戶外活動游戲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還是舍不得放下拼圖,而是投入、專注地一遍又一遍地操作著。那簡簡單單的拼圖板,竟能分出千變?nèi)f化的圖形塊,演變成一種玩具。在拼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建立形狀概念,學會視覺分辨,提高認智技巧,開發(fā)視覺記憶,利于手眼協(xié)調(diào)、學會擴散思考等,能夠幫助幼兒將實物與形態(tài)之間的橋梁連接起來,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形狀分析及創(chuàng)意邏輯能力?,F(xiàn)在,拼圖被廣泛采用來幫助孩子學習基本邏輯關(guān)系和數(shù)學方位概念,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周長、面積的意義及定理。
玩拼圖時,孩子們必須反復觀察、比較才能將圖塊很快嵌入正確的位置,因此玩拼圖既可以促進幼兒肌肉的靈活發(fā)展,提高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對色彩、形狀的觀察,加強視覺辨識的能力,進而促進大腦思維發(fā)育。通過拼圖,可以給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智力比賽,教導小朋友辨認顏色,引導孩子領悟圖形的分割與合成,理解由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到整體,個體與整體,集合與分解的關(guān)系,進而增強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觀察力。亦可用于說故事,如將數(shù)十幅七巧板圖片連成一幅幅連貫圖畫,即可當漫畫般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拼出數(shù)款貓、幾款狗、一間屋,也可說出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還可以讓孩子積累一些口頭語言的詞匯量。
根據(jù)模板不同,拼圖可分割成許多圖形(成千上萬種)。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guī)則多邊形等等,玩者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二、亦簡亦繁
在小班時,大衡爸爸進班上課給我們班級送來了許多難易程度不同的拼圖,塊數(shù)從10塊到28塊到40塊,圖案有簡單的到復雜的。剛開始時,針對孩子們年齡特征,我們先教孩子們練習拼塊數(shù)較少圖案簡單的拼圖,同時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以此引起孩子們對拼圖活動的興趣。漸漸地孩子們掌握了拼圖的技巧,對拼圖活動越來越感興趣,因而拼圖的技能也越來越高。進入中班后,孩子們對拼圖活動興趣更濃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了這樣簡單的操作。
1.示范作品,激發(fā)興趣
成人先拼幾幅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拼圖讓孩子欣賞,激發(fā)孩子對拼圖的興趣。
2.示范講解,動手模仿
孩子產(chǎn)生了拼圖的愿望,成人可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法拼圖形,然后讓孩子進行模仿,掌握這個圖形的拼法。5—6歲的兒童,適合于玩小巧玲瓏的拼圖塊,片數(shù)在50片左右,時間大約在10分鐘。
步驟一:玩拆圖,用時5秒鐘??焖偃〕銎磮D,拆下小塊拼圖放在手旁,留下拼板待用。
步驟二:玩拼板,用時3分鐘。拼板的作用不僅僅是擺放拼圖塊, 設計優(yōu)良的拼圖都會有一定的練習內(nèi)容在里面。如何有效地利用這3分鐘要因板而異,因人而異。家長和老師在操作拼板前,先觀察拼板的畫面類型,然后根據(jù)兒童的興趣點來選擇導入的語言,關(guān)注兒童視線的落腳點,走入畫面和兒童一起感受拼板帶來的樂趣。在操作中適當運用正面、積極的話語來鼓勵和激發(fā)兒童的操作欲望,操作完成后兒童會非常自信,有成就感,有收獲。教師再給孩子講講拼板上的故事,讀讀優(yōu)美的兒歌,走走好玩的迷宮、找找圖畫的不同。如,遇到故事類的畫面,先提醒兒童認真傾聽,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講完故事后采用“提問——解答”的對話形式來幫助兒童鍛煉記憶能力、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們的傾聽能力也得到加強。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拼板的作用才能真正發(fā)揮實效,拼圖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才能得到提升。
步驟三:玩拼塊,用時3分鐘。四大原則在第三步才能真正滲透。遵循邊邊角角原則的原因是大多數(shù)的拼圖都是方形的??蓪⒉鹣聛淼钠磮D塊分成三類:有角的、有邊的、無規(guī)則邊和角的。首先,按照顏色對應原則將有四個角和有一條邊的小塊放入指定位置。其次是完成中間部分,先找出有邊的拼圖塊,然后觀察圖形、顏色、物體的大小、占用場地等,再按規(guī)律一片一片來拼成。最后,完成沒有剩下的無規(guī)則形狀的小塊拼圖,仍然遵循上面的后三大原則:顏色配對原則、物物對應原則、場景置換原則。這一過程大概用時不超過3分鐘。
3.看圖操作,啟發(fā)引導
當孩子已有拼圖經(jīng)驗時,成人可以在此基礎上教孩子學會看圖紙拼圖,培養(yǎng)孩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能力。玩拼圖,要教會孩子四大拼卡原則:邊邊角角原則、顏色配對原則、物物對應原則、場景置換原則。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圖上物體的名稱并啟發(fā)孩子觀察物體的結(jié)構(gòu)組成、形狀特點。其次,引導孩子按物體的結(jié)構(gòu)組成順序拼圖。例如:看圖紙拼大熊貓,成人首先要讓孩子說出大熊貓的名稱,指導孩子仔細觀察熊貓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頭、軀干、四肢、尾巴),并讓孩子說出每個部分各有什么形態(tài)特點(圓圓的頭,胖胖的身子,短短的四條腿,短短的尾巴);然后引導孩子從供選擇的分割圖中,把這幾個部分找出來,并按熊貓身體結(jié)構(gòu)組成順序拼在一起。
玩拼圖要看重反思,鼓勵孩子檢查所有拼圖塊位置是否擺放正確,顏色是否對應,場景是否完善。如果正確,請選用一種最適合孩子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他??梢允呛唵蔚囊痪湓?,也可以是一塊香甜的巧克力,還可以是一個可愛的小貼花,甚至是一個親吻,一個擁抱。最后請?zhí)嵝押⒆訋е槐頁P的心情將拼圖送到指定地點存放好,以備下次游戲用。
三、亦師亦友
拼圖的一大特點是需要動手玩。兩三歲的幼兒玩拼圖,一拿一放會使手指的肌肉得到較多的活動,還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上臂肌肉,讓小手變得靈活起來,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拼圖還能夠培養(yǎng)、鍛煉兒童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一些能夠承受壓力、做事情總能戰(zhàn)勝挫折的人,就是從小經(jīng)常受到這方面的行為訓練,長大后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百折不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路徑。
1.教會孩子觀察、分析事物
對于幼兒來說,拼圖的每一塊圖片需要認真細致地觀察,觀察是人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玩拼圖還教會了幼兒認識顏色和圖形,并且逐步理解色彩的深淺、線條的曲直、圖形的形狀等,知道了事物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鍛煉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2.引導孩子聽做、解問
在教幼兒玩拼圖時,父母給他講拼圖上的故事,告訴他拼圖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再讓孩子復述故事,請他說說先拼哪塊,后拼哪塊,在這樣的語言交流中,孩子的聽說能力自然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善于合作
拼圖雖然是可以一個人玩的玩具,但在寶寶最初玩的時候需要大人指點。此后,在他能夠玩較多塊數(shù)組成的拼圖時,也常常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如讓孩子和伙伴(或是家庭成員)一起拼一個較大的拼圖,每個人負責其中的一部分,讓孩子理解集體合作,相互配合,知道在拼不好自己的一份圖時,需要向伙伴求助,借得他人的思維開闊自己的思路,在伙伴遇到困難時,也上前去解決。于是,一幅大拼圖勝利完工的過程,也就是孩子們的合作能力一步一步形成的過程。
4.尊重孩子意愿,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
在孩子基本上掌握了拼圖的技法并能熟練動手操作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拼圖,鼓勵孩子對已有的分割圖大膽地進行新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
四、結(jié)語
拼圖是孩子百玩不厭的智力游戲。必須注意的是,孩子剛開始學習拼圖時,不愿意看著圖樣拼,并有很多嘗試性、隨意性的動作,所以爸爸媽媽剛開始教孩子拼圖時,可用不同的顏色來標示物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最初孩子是按顏色而不是按圖像的各個構(gòu)成部分來拼圖,慢慢才學會有目的地觀察圖像,在觀察中比較、分析、綜合,并按圖像的各個構(gòu)成部分來進行拼圖。動手能力是人的一項重要能力,是需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yǎng)的。
教育專家認為,幼兒的動手能力始于孩子有興趣的游戲,如果3歲到8歲期間這個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就錯過了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期。這些兒童長大以后,即使學歷再高學問再深,其動手能力還是不如那些得到過早期訓練的人。
【參考文獻】
[1]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許政濤,陳憲.幼兒游戲觀察指導[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3]李會敏.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