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陳躍紅
【教學目標】
5.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感、受、妙”等生字,能通過不同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6.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擬聲詞的生動,積累擬聲詞。
7.感知課文結構,鞏固抓關鍵語句讀懂段落大意的方法。
8.初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大自然聲音的豐富與美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感、受、妙”等生字,能通過不同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擬聲詞、課文語言的生動。
【教學難點】
初步從語言文字中體會大自然聲音的豐富與美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制作PPT。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師:初次見面,劉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出示ppt)瞧!想知道里面藏著什么嗎?仔細聽——播放音頻(鳥叫聲、流水聲、青蛙叫聲、下雨聲、孩子的笑聲等)原來,里面藏著——
生:各種聲音!
師:對,這是一份聲音禮物!說說看,你都聽到了哪些聲音呀?
生1:我聽到了知了聲、鳥叫聲,還有流水聲。
師:哇,你有一雙會聽的耳朵!
生2:我聽到了下雨聲、青蛙的叫聲和笑聲。
師:一下子就被你聽出來了,你覺得有趣嗎?
生:很有趣。
師: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趣的聲音呢,你們想去聽一聽嗎?這節(jié)課劉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好嗎?
【評析:讓各種聲音以禮物的形式呈現(xiàn),一方面活躍上課氣氛,另一方面,調動學生腦海中的聲音,初步感知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趣味?!?/p>
一、直接導入,感知“美妙”
師:伸出手,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讀題。
師:剛剛你們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那誰來說一說這些聲音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很好聽,很有趣,很美妙。(出示“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保?/p>
師: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你知道“美妙”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嗎?
生:動聽。
師:你給它找了個近義詞,不錯。同學們,“妙”是個生字,它是美、好的意思,有一個詞叫“妙齡少女”,說的就是最好年紀的姑娘,所以你看,左邊就是一個——女字,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女字旁,靠左邊,少字,左點低,又點高,一撇伸到女字下”,誰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師:那大自然中到底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中年級的學生要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積累,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就能很快理解“美妙”的意思?!?/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思考:大自然中有哪些聲音?
檢查詞語:
演奏 ? 打擊
師:這兩個詞語跟什么有關?
生:和發(fā)出聲音有關。
師:是的,文中還有很多表示聲音的詞語,你會讀嗎?(出示“淙淙”)
師:你把字音讀準了。猜猜看“淙淙”是什么聲音?
生1:“淙淙”是小溪流的聲音。
生2:它的左邊有“三點水”,說明和水有關。
師:真棒!你是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來猜的。聽聽看,是不是?
師:(播放流水聲)果然是水的聲音!其實啊,它表示輕柔的流水聲。
我們一起讀。
師:水流動的聲音還可以用這個詞來說呢——潺潺
這兩個詞語都表示水流的聲音,所以是——擬聲詞,一起讀。
(出示“嘩啦啦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師:這一行擬聲詞又是在寫誰的聲音呢?
生:水的聲音。
師:你知道課文中“嘩啦啦”是寫誰的聲音?
生:“嘩啦啦”是寫大海的聲音。
師:你能把大海的氣勢讀出來嗎?(指名讀)
師:嗯,我聽出了洶涌澎湃的氣勢!我們一起讀。
師:那“滴滴答答”和“叮叮咚咚”又是在寫什么的聲音呢?
生:小雨滴的聲音。
師:這兩個詞語又是誰的聲音呢?(出示“唧哩哩 ? 嘰嘰喳喳”)
生:小鳥、小蟲子的聲音。
師:在形式上它們還是——
生:疊詞。
師:對!所以讀起來很有節(jié)奏感,我們一起讀出它們獨特的聲音來。
師:課文中有這么多擬聲詞,讀上去多有趣呀!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中年級的學生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本課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擬聲詞,讀起來不僅有節(jié)奏感而且充滿了韻律美,讓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感受擬聲詞描寫生動逼真,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讀得意趣盎然。】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師:那課文中到底寫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呢?請四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課文。
師:課文中寫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聲音呢?
生: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生:課文中寫了大自然的聲音有風聲、水聲和動物的聲音。
師:課文的2~4自然段中,都有一個關鍵句,寫出了這一段的意思,請你用橫線畫出來。
師板貼: 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 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師:同學們,你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段的關鍵句,真了不起! 通過找關鍵句來讀懂一段話的意思,這是個很好的讀書本領!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三個關鍵句。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三段還有著相同的結構呢?
生:總分結構。
師:是的,每段都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那全文又是圍繞哪個關鍵句來寫的呢? 板貼: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
師:這是全文的總起句。
師總結:同學們,課文先用一句總起句來概括全文的意思,再分別從三個方面來介紹,這樣的結構叫作“總—分”結構。
師:讀讀這三個句子,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說風是——音樂家,說水是——音樂家,說動物是——歌手。這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比喻。
師:讀上去感覺怎么樣?
生:特別生動有趣。
師:是的,用比喻的方式來寫,讀上去多生動呀!(板書:語言生動 比喻)
師:這篇課文中有很多語言寫得特別生動,請你選擇自己特別喜歡或者你覺得寫得很生動的句子讀一讀,一會兒請同學來分享分享。
【評析:中年級學習不僅要進一步關注字詞的理解和運用,還要關注段、篇的學習,文章整體結構清晰,先總后分,每段總分結構,開頭都有一個關鍵句概括本段的意思,通過抓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四、走近語言文字,感受生動形象
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語言讀一讀。
交流:
“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jié),有不一樣的音樂。”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生:因為它說“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jié),有不一樣的音樂?!?/p>
師:哦,聲音各不相同。這里出現(xiàn)了幾個不一樣?
生:四個。
師:連用四個“不一樣”,寫出了什么?
生:寫出了聲音的變化很多。
師:你看這個句子有幾個分句?(兩個)怎么看出來的?
生:中間有一個分號。
師:所以,我們在讀這個句子的時候,還要注意兩個分句之間的停頓。
師:第一個分句說“聲音”,第二個分句說“音樂”,這兩個詞意思差不多,那這里能不能交換順序?
生:不能。因為前面是寫“不一樣的樹葉”,是每種不同的樹葉發(fā)出的聲音,后面寫“不一樣的季節(jié)”,不一樣的季節(jié)里有很多不同的樹葉同時發(fā)出聲音,就像開音樂會一樣!
師:前半句是寫單個的不同樹葉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后半句是寫整個森林里許許多多的樹葉同時在發(fā)出聲音,所以這兩個詞語是不能交換的。
師:誰還想來交流的?
生:讀“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蟈蟈的歌唱。”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呀?
生:這些動物的歌聲特別好聽。
師:你讀得也很好聽喲!誰還想分享的?
生:當微風拂過……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師: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生:因為當狂風吹起來,會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師:這是狂風給人的感受??础案惺堋边@兩個字是本課的生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上下結構。
師:這兩個上下結構的字一樣嗎?
生:不一樣?!案小笔巧蠈捪抡?“受”是中間寬,兩頭窄。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
師:那狂風的特點是什么?
生:聲音很大。
師:誰能將狂風那充滿力量的聲音帶到課堂上來?
師:這個句子也有兩個分句,那前半句是在寫——
生:微風的聲音。
師:微風的特點是什么呢?
生:輕輕柔柔的,很溫柔。
師:就像——
生:呢喃細語。
師:你知道“呢喃細語”是什么意思嗎?先猜猜“呢喃”跟什么有關?
生:跟說話有關。這兩個字都有口字旁。
師:對!那是怎樣的說話聲?
聲:聲音很輕很小的說話聲。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后面說“細語”,就是講話很輕。
師:聰明!你理解了詞語中關鍵字的意思就猜出了這個詞語的意思,了不起!“呢喃細語”就是像小燕子那樣細細柔柔地說話聲。誰能讀出微風的輕柔?
生:讀“當小雨滴匯聚起來……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p>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句?
生:這個句子中有很多擬聲詞,讀起來特別動聽。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用上了擬聲詞,讀起來語言就特別生動。(板書:擬聲詞)
生:這里的唱歌讓我感受到小溪很開心。
師: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擬人。
師:讀上去多有趣呀!(板書:擬人)誰能讀出小溪的輕快與開心?
【評析:語文學習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語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讀書體驗,老師則從語言形式上、表達上、韻律上引導學生感知語言美,在反復朗讀中,不斷積累從而內化生動的語言。】
五、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作者走進了大自然,聽到了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引讀: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還知道了文中大量使用擬聲詞、比喻、擬人等手法,初步感知了課文語言的生動。下節(jié)課,劉老師將繼續(xù)帶領你們潛入語言文字中,進一步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
【總評】
緊扣“美妙”,妙不可言
——點評劉艷老師執(zhí)教《大自然的聲音》第一課時
劉艷老師執(zhí)教的《大自然的聲音》第一課時,注重“美妙”這個文眼的導入、延伸、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語言的品讀、結構的品析、朗讀的品味上展開,使學生對字詞、句段以及整篇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悟,在聲、形、境中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充分體悟到語文的妙不可言。
一、品讀詞語,妙不可言
劉老師在課堂開始前播放各種聲音的音頻,讓學生想象后猜想,聽到了哪些聲音,使大自然的聲音和課堂的學生腦海中想象的聲音有機融合,既有生趣,又蘊含美妙。劉老師緊抓課題中的“美妙”,讓學生品讀描寫美妙聲音的擬聲詞:有“淙淙”的流水聲,有“潺潺”的河流聲,有大海發(fā)出的“嘩啦啦”的浪濤聲,繼而聯(lián)系上文引出了“滴滴答答”和“叮叮咚咚”的擬聲詞,把這兩組擬聲詞進行了品讀比較,使學生領悟到“滴滴答答”的小水滴聲和“嘩啦啦”的大海洶涌澎湃的浪濤聲。在擬聲詞的比較中,碰撞出大自然聲音的大和小、高和低、輕與柔,真是妙不可言!
二、品析結構,妙不可言
三年級上冊的這篇課文也承載著學生對段落結構的初步理解與掌握,因此,劉老師在第二次朗讀課文中,注重了段落脈絡的品析。首先,劉老師引導大家尋找課文中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學生交流后,出示了三句話:1.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3.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劉老師巧妙地讓學生概括出了風聲、水聲和動物的聲音,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三段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學生們討論后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話都是每一段的總起句,每一段都是按照總分的結構描寫的。劉老師又讓大家讀讀這三句話,讓學生再發(fā)現(xiàn),學生們說出了這三句話都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在句式、語段上進行品析,使中年段的學習更關注段的架構,能讓學生抓住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也是本單元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點。這堂課特別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妙不可言!
三、品味語句,妙不可言
作為第一課時,對重點而特殊的語句,必須讀通、讀好、細細品味。本篇課文,劉老師抓住了幾句運用分號的語句,讓學生讀通、讀好、讀出韻味。學生在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中,劉老師引導大家關注這樣三段話,第一段:“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jié),有不一樣的音樂”,劉老師抓住分號,指導學生讀出停頓;抓住四個“不一樣”,引導學生讀出聲音的變化;抓住“聲音”和“音樂”這兩個關鍵詞,誘導學生讀出發(fā)出聲音的對象有所不同。這樣的指導,既有味道,又有品味。第二段:“當微風拂過……”劉老師通過分號的識讀,把“呢喃細語”和“雄偉”這兩個詞語進行深度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聲音的力量變化之妙。第三段“走在公園里……”劉老師抓住了分號前后擬聲詞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分享了鳥叫蟲鳴的美妙的大自然世界,使學生既感悟到語言的語文味,又感悟到大自然的生趣味,使語言文字的味道和大自然生活的味道相通融,真是妙不可言!
劉老師執(zhí)教的這篇課文,整堂課教學語言美妙生動,教學流程美妙中充滿情趣,教學細節(jié)美妙中扎實高效,學生對語言探究的欲望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逐漸形成相得益彰,聽起課來,妙不可言!
【作者簡介】
劉艷,本科學歷,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語文學科帶頭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御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任教語文學科。任教9年來,曾獲“蘇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曾獲得蘇州市小學語文“蘇式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蘇州市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二等獎等,曾多次輔導青年教師比賽獲得市區(qū)一等獎。撰寫的多篇論文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或發(fā)表。劉老師語文課堂教學靈動扎實,具有較強的親和力,熱愛學生,善于對話式教學,希望在課堂教學中,帶著孩子緊貼語言文字行走,不斷給予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陳躍紅,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澄陽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江蘇省第四期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中學高級教師,省和諧教育先進個人,省校園詩教先進個人,出版教學專著《陳老師談作文》《命題作文200字》《開發(fā)讀后感作文》《小學語文體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