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敘
拋“?!币袷呛戏适锌萍拣^打造的專家志愿者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品牌,初衷是為了吸引各行各業(yè)的專家隊伍走進科技館,以共商、共享、共建的形式,將科技館活動、展品資源和專家隊伍等科普資源結合,策劃各類主題活動。豐富的活動形式、深度的活動內容,讓科技館受眾體驗到各行業(yè)最專業(yè)的科普,輔導員隊伍也在與專家的聯(lián)合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拋“?!币裣盗兄黝}活動開展以來,受到科技館小科迷們的熱烈歡迎,擁有一批固定的受眾群體,其中不乏外地趕來的小觀眾,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本文以科技館與合肥市氣象局專家志愿者團隊攜手開展的“3·23世界氣象日”主題日活動“氣象萬千”為例,對活動的策劃和實施過程加以解讀和說明。
活動前期籌備
活動主題和日期的確定
在活動策劃之初,策劃人員查閱當月特別紀念日,選擇適合開展科普活動的主題和日期。3月23日恰逢世界氣象日,而氣象對我們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非常大。當前,隨著地球環(huán)境變化,在全球關注度最高的問題當中,氣象問題位居前列。實時熱點加特別紀念日,主題和日期就此確定。
專家團隊的選擇和溝通
確定好活動主題和時間后,便是與專業(yè)團隊的對接。在與合肥市氣象局的專家聯(lián)絡并表達活動意向后,得到了對方的積極響應。雙方的活動策劃人員多次前往對方單位,深度了解對方的科普活動資源和活動場所,以期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最大化,給受眾帶來與眾不同的科普。
活動內容與形式
活動內容契合2019世界氣象日主題——太陽、地球和天氣
為詮釋2019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在活動內容的深度策劃上,從了解、觀測、制作、探索等多角度出發(fā),結合合肥市科技館的展品、活動資源和氣象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設備、專家資源,帶觀眾探尋氣象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揭開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氣象系統(tǒng)的科普大咖、一線天氣預報員、科技館的科普輔導員齊上陣,用精彩的內容引領廣大觀眾了解生活中的氣象知識,了解氣象觀測工作如何開展,呼吁觀眾愛護地球、保護自然資源。
活動形式多樣化
氣象大咖的科普講座、天氣預報員的科普微講堂、氣象科普臨展、氣象觀測設備展示、氣象主題的“展無止境”教育活動、科技動手做,以及跟著臺長走進氣象臺,了解天氣預報那些事兒……既把專家請進科技館,也帶科技館小科迷走進專業(yè)機構,聽一聽,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真正體會“氣象萬千”。
活動實施過程
整個主題日活動分為上午場“氣象知多少”和下午場“氣象探秘”2部分,主場地分別在合肥市科技館和合肥市氣象局。
科技館里的系列教育活動——氣象知多少
氣象大咖科普主題講座——探秘“流浪地球”的氣候變化作為主題日活動的開場活動,來自安徽省氣候中心的段春鋒博士以電影《流浪地球》為切入點,以一個個圖文并茂、觸目驚心的實例,讓臺下的觀眾深刻認識到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在講座最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小科迷們將段博士團團圍住,求合影,求答疑,科學偶像和榜樣的作用得以彰顯,孩子們問題的專業(yè)性也讓段博士驚訝于孩子們知識面之廣。
專家微講堂——天氣預報那些事來自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員以科普微講堂的形式,多角度展現(xiàn)了天氣預報員的工作內容,帶著小觀眾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職業(yè),了解天氣預報背后的故事。小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了解了很多天氣預報中的專業(yè)術語和符號,仿佛自己也化身為小小天氣預報員,正要準備進行天氣預報的播報呢!
氣象主題臨展“太陽、地球和天氣”及氣象觀測設備展示
與2019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同名的科普臨展,帶領觀眾走近太陽和地球,了解天氣變化和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來自合肥市氣象協(xié)會的專家在現(xiàn)場為觀眾展示早期和現(xiàn)在的氣象觀測設備,講解工作原理,讓觀眾親身體驗氣象觀測工作的嚴謹。
“展無止境”之制造天氣
氣象專家登完場,當然少不了科技館輔導員的身影,“展無止境”即是合肥市科技館基于展品策劃實施的教育活動?;顒釉谡蛊贰爸圃焯鞖狻迸蚤_展,用教育活動詮釋展品蘊含的知識點,從色彩到蒸發(fā)、冷凝,通過一系列模擬制造風、雨、彩虹等天氣現(xiàn)象的小實驗,讓觀眾知道這些自然天氣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知道大自然的神奇,使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展無止境”之龍卷風在展品“龍卷風”旁開展的教育活動,通過展品演示和水龍卷、火龍卷、水管龍卷風等系列實驗演示,帶領觀眾探索自然界中龍卷風的形成原因,了解“魚雨”現(xiàn)象是龍卷風所造成的,共同探討防御龍卷風的方法。有趣、驚奇的實驗現(xiàn)象,讓觀眾對龍卷風的形成和危害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實驗材料也讓小觀眾們躍躍欲試。
科技動手做——DIY風向標 “DIY風向標”是科技館輔導員專門為主題日活動策劃的探索角活動。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小觀眾用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材料制作簡易風向標,在制作和學會使用的過程中,知道風向的概念,了解風向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觀眾表現(xiàn)出了探究的熱情,在風向標的制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氣象臺里的“氣象探秘”
充實豐富的科技館活動告一段落后,下午的活動更是讓小科迷們期待,通過預約報名,科技館輔導員帶著30名小觀眾走出科技館,走進合肥市氣象局。在這里,他們跟著專家參觀氣象科普館,制作風力發(fā)電機,最為難得的是,氣象臺的臺長親自帶領他們參觀氣象臺,并為他們解讀變幻莫測的風云圖,介紹氣象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發(fā)布過程……小觀眾們還走進了天氣預報員的錄播間,過了把當天氣預報員的癮。
活動特點
合縱連橫,優(yōu)勢互補
科技館作為活動的發(fā)起方,既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專家隊伍的科普資源,也要不斷將科技館受眾的科普需求傳遞給專家隊伍,最終將專家隊伍的業(yè)務優(yōu)勢和專業(yè)資源與科技館的展品和活動等科普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為受眾群體提供最全面的氣象科普。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用多種活動形式詮釋豐富的活動內容,讓科技館的受眾既能在科技館內看見行業(yè)專家,也能走出科技館走進行業(yè)一線,了解更深度的專項科普。
活動總結
近年來,科普場館科普教育主陣地的功能日益提升,受眾面不斷拓展,受眾的科普需求不斷增加,而科普場館內有限的科普輔導員、有限的科普展品和有限的知識覆蓋已逐漸不能滿足受眾需求,科技館里走進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志愿者也成為場館的迫切需要。通過科普場館與專家隊伍聯(lián)合策劃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可以讓社會科普資源得到共享,為青少年提供更專業(yè)、更深入的多方位科普服務,進一步深化科技館作為科普教育主陣地和平臺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