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環(huán)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目標是加強學生社會責任認知,內化學生社會責任情感,激勵學生社會責任意志,培養(yǎng)學生社會行為能力。而在對學生社會責任感進行實際培養(yǎng)時,需注意遵從發(fā)展性原則、滲透性原則、激勵性原則。詳細闡述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歷史教學;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
很多初中生的價值觀取向是以自我為中心,社會擔當狀況堪憂,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也開始呈現(xiàn)出功利色彩。同時,社會責任感的自覺性不夠,有“跟風”傾向,缺少主人翁意識。面對不負責任的行為時,沒有監(jiān)督意識,只是選擇默不作聲。為改變初中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有問題,應利用歷史課堂教學契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一、挖掘歷史啟示,提升社會責任感
歷史,能夠為今天和未來提供借鑒。歷史教材,涵蓋了很多用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素材,可對學生責任行為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在初中歷史課教學期間,為促進學生成長,帶領學生慢慢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可通過歷史學習,讓學生想一想歷史給我們生活、學習的啟示。如此,既能夠達到歷史知識的學以致用學習目的,又能夠使學生在歷史指導下把握好今天、明天,懂得刻苦學習,實現(xiàn)自己夢想,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以“明朝的對外關系”一課教學為例,我先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展示了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戚繼光像。同時,提問學生:“我們?yōu)槭裁匆l(fā)行紀念郵票紀念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有什么先進事件?”在問題引導下要求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待學生自主學習完畢之后,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接著,向學生展示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并設計這樣一句過渡語:“鄭和遠航船隊,到達過亞非30多個國家,現(xiàn)在我們就一日夢回千里,體會鄭和下西洋所經過的地方?!蓖ㄟ^體會,學生將充分感受到鄭和的愛國情感。這時,又開始提問學生:“這段歷史,給了你怎樣的啟示?”有的學生說道:“鄭和不畏艱難險阻,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航海事業(yè),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和平友好使者,我們要以他為榜樣,熱愛祖國,擔任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國家發(fā)展貢獻一分力量……”
二、引入典型事件,提升社會責任感
歷史事件是歷史學習的重要依據,也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認知與責任行為的重要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典型的歷史事件可培養(yǎng)學生忠于自己的理想,告誡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學會為他人著想,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主動擔負起對社會、對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歷史事件,是對過去事情的記述,要把握好這一種教育素材,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學生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戊戌變法”一課教學時,為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可引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歷史事件,給學生預留10分鐘自主學習時間,要求學生自主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1.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掀起維新變法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為什么除反對簽訂《馬關條約》外,還要求變法?
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將結合當時形勢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思想主張得出結論。最后,可圍繞這一歷史事件提問學生:“你從這件歷史事件中學習到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一種什么精神?”問題引導下,學生將回答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自覺以康有為、梁啟超為榜樣,忠心愛國,樹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三、關注時事熱點,提升社會責任感
歷史往往是對過去的講述,離學生實際生活比較遠,只是簡單地講授這些歷史知識會讓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在一起,適時地將學生所關注的時事熱點引入課堂,既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對學生責任行為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例如,在“海峽兩岸的交往”一課教學時,向學生介紹2018年7月13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強調要堅持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遏制“臺獨”的新聞報道。通過時事熱點的引入,更能夠喚醒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組織課外實踐,提升社會責任感
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應注重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歷史古跡。同時,安排學生針對某一歷史問題展開調查分析,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真切感知歷史所傳承的社會責任,漸漸樹立起良好的個人責任感、集體責任感、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課教學時,可安排一次“對孫中山的評價”調查活動,要求學生于課下時間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孫中山的個人資料,了解孫中山生平事跡,認識孫中山個人價值觀實現(xiàn)過程,對孫中山展開科學的評價。在這樣一次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將親身感知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責任,不斷強化自身社會責任感。
如今,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比較淡漠。為提高初中生對社會責任的認知程度,應嘗試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挖掘具有社會責任感教育價值的歷史啟示。同時,通過引入典型事件、關注時事熱點、組織課外實踐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小明.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5(36):2.
[2]多杰本.如何將社會責任感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J].中學課程輔導,2015(2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