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設計的指導思想
課題:蹲踞式起跑
課型:新授
授課人:范國璽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技能目標:建立快速起跑的概念,并能正確講述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概念,發(fā)展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靈敏能力。
3.情感目標:遵守規(guī)則,提高師生、學生之間溝通交往的能力、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起跑時的反應速度以及重心的穩(wěn)定能力。
教學難點:蹲踞式起跑與起跑后疾跑的銜接技術。
學法指導:
1.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愉悅、輕松的環(huán)境中練習動作,提高成績。
2.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手段并引導性提問,引導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勤于練習。
3.教學過程中采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剖析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不斷地啟發(fā),積極地誘導,鼓勵學生大膽、果斷、勇敢地向前,使得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和競爭意識。
本課主要以《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主要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能力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充分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結合學校的器材、場地和高中學生生理、心理的實際情況,課堂上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立的心理素質(zhì)放在首要位置,使學生在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fā)展。在教育教學總體設計上,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學習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獲取知識,以教材重難點與趣味點的結合來設計練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協(xié)作、探討、競爭中逐漸達到教學的目的。課堂上整個教學過程以游戲和比賽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同時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實踐、創(chuàng)新和簡單的評價能力,在育人方面,本次課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競爭,團結協(xié)作,參與意識,信任與責任為主要目的,在技能的掌握方面,對教材中的專業(yè)技術教學做淡化的處理,重點突出了學生樂于學、愿意學,自主學、教師輔導的教學方式。整體的教育教學都立足于新課標,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學生待點
學校體育課一直以來讓體育老師最頭痛的是那些不愛運動的女同學,她們在生理上逐漸趨于成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喜歡看,不喜歡動,加上體育課教法的單調(diào)、枯燥,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消極、被動的心理情緒,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自新課標進入課堂以后,改變了以往的教法,突出了學生樂于學、自主學、教師輔導的教學方式,達到了互動、互等的效果,同時也比較符合現(xiàn)在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二、教師角色
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改變以往呆板的上課方式,讓學生能在課堂情境中充當主角,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學習內(nèi)容,以達到教師在課前為學生預設的目標,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注意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尤其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課堂更激烈、更精彩,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內(nèi)容
1.蹲踞式起跑
2.游戲:爭上游
四、教學過程
準備部分:在音樂背景下,學生跟隨老師一起進行熱身活動
某本部分:
1.集中隊伍:學生討論并進行自我演練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并示范完整動作。
2.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原地進行傳接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結束部分:教師進行小結
五、教材分析
跑是人體的一種基本活動能力,是人們生產(chǎn)、生活和鍛煉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nèi)容,跑在田徑運動中又是基礎項目,經(jīng)常參加跑的練習,對增強體質(zhì)、提高運動成績效果顯著??焖倥艿娜膛芗夹g又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其中蹲踞式起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學中,它的技術并不復雜,過于對學生專項技術進行教學,發(fā)展意義不大。因此,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學生的身體鍛煉以及掌握技能的教學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果斷、快速,敏捷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六、教學評價
學生在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基本掌握技術要領、完成動作,并能用于實踐。學生不但在身體上得到了鍛煉,在思維能力上也得到了發(fā)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樂趣,在心理有一種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能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同時學生之間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有團隊意識、責任感,在教學中得到充分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