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樟軍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它使傳統(tǒng)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課堂變得充滿生機與激情,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對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來講,不僅可以提供圖文并茂的知識,也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學模式走向開放化、社會化、生活化,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探究視野,使教學更加直觀化、情景深入化,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陶冶情操、提高課堂效率,增加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推動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化視角;教學模式;探究
從當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其學習興趣明顯降低,學習情緒自然也不高。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必須依靠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為適應新課改要求,解決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遺留問題,就必須基于信息化視角探究多樣化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當下,對如何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模式一直是教師熱議的教育課題,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分析信息技術支持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
一、目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不足之處
第一,部分通用技術教學內容難度偏大,脫離高中生的現實經驗,導致高中生根本看不懂或聽不懂部分通用技術教學內容,高中生的學習需求沒有滿足,學習信心又遭打擊,對高中生未來學習通用技術知識非常不利。第二,部分通用技術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高中生沒有實踐機會,導致高中生通用技術實踐能力低下,思維能力也不強。不能利用通用技術知識解釋或解決生活中常見的通用技術現象和問題。第三,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高中生學習興趣較低,單一的教學方法意味著該教學方法已失去原有的教學功能,高中生司空見慣,學習興趣就會慢慢降低。第四,片面追求教學成績,但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沒有顯著提升。第五,高中教師缺乏專業(yè)的通用技術知識,專業(yè)學習意識也不強,所講的通用技術知識大都沒有新意,這顯然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非常不利。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信息化教育的思路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提升傳統(tǒng)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越來越廣泛。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介紹信息技術在高中階段教育教學的基本應用:
第一,打造直觀性、趣味性課堂,讓學生看得懂,學得進去;
第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拓展高中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
第三,創(chuàng)新網絡化、現代化教學新形式,開拓高中生學習思維;
第四,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參與學習,豐富學生情感;
第五,打造開放式的網絡教學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讓高中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綜合以上五點所講,基本上在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上都符合現代信息化教育的根本思路,接下來我們具體對以上五點談談信息技術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應用。
三、信息化視角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的探究
(一)運用信息技術打造直觀性、趣味性課堂
1.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可以利用投影儀和幕布展示教學內容,把一些抽象的、不好理解的內容通過投影儀和幕布的配合,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學生能夠直觀認識這些知識,并且在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過程中,也可以根據直觀印象形成自己對知識的“抽象理解”,這樣學習難度將降低不少。
2.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注意力
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使課堂發(fā)生巨大改變,課堂氛圍變得更具趣味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PPT課件,結合圖片、文字、聲音三種元素的隨機組合形成豐富多彩的動態(tài)圖畫,教師用鼠標輕輕一點就可輕松實現多種神奇的操作。現階段,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越來越普及,信息技術中豐富的功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且,在課堂上也能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開闊高中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
1.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網絡教學資源,豐富教材內容
豐富多彩的網絡教學資源都是通過信息技術(互聯網)得到的,這些教學資源經過教師認真、仔細的篩選,能夠豐富教材內容,不僅更易于學生理解,而且讓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變得靈活、多樣,多種教學資源的隨機搭配形成全新的知識,從而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2.運用教學微視頻讓學生增長見識
教學視頻能承載更多的教學資源和信息,比如,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在高中通用技術知識的儲備上,往往就能夠讓學生獲得最多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在網上搜集一些教學視頻,并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播放,這有利于學生增長見識,提升其綜合學習水平。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個性,因材施教
1.增強教學過程趣味性——興趣教學法
教學過程比較枯燥,但教師可以利用興趣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以制作PPT教學課件為例,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比較美觀的或是酷炫的動態(tài)圖形作為展示教學內容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個人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制圖軟件制作各種有趣的教學道具,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展示教學過程層次性——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即利用分層教學法,將學生、教學過程逐步分層,從而展示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這樣做不僅能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還能形成“基礎內容為主、拓展內容為輔”的良性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軟件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之與不同的教學過程相對應,再結合具體的教學時間,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以信息技術為基本媒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生的生活經驗并不豐富,其學習思維模式也正處于萌芽期,認知的能力較為淺薄。信息技術能夠提供音頻、視頻、圖像、動畫等多種資源,將抽象的學習知識形象直觀化,學生易懂,便于理解,教師利用電腦、電視機、投影儀、幕布甚至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設備,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探究計算機的內部構造》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制作CPU中央處理器、硬盤、主板、聲卡、顯卡等與計算機相關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在機箱中的排布位置,此外,教師也可以制作動畫,詳細分析計算機硬件運行過程中信息的傳遞方式,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產生了感官的刺激,又能讓學生在感官的刺激中產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探討。
(五)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開放式的網絡教學平臺
1.開通微信公眾號,融入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把學生集合起來,在虛擬平臺上,學生可發(fā)揮的空間將非常大;其次,在微信公眾號中加入教學內容,即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眾號中的學習內容不宜過難,主要以趣味性知識為主。
2.運用校園內部官網,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
校園內部官網中可以增加“學習園地”模塊,并在此模塊中加入教學內容,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通過網絡豐富通用技術知識,從而大大提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加入一些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信息技術小論文,從而宣傳信息技術的學習優(yōu)勢,增強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知識的意識,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互聯網學習意識。
基于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不足之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的分析,現階段,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模式要依托信息技術進行變革,可以從優(yōu)化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入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更新換代,如今的信息技術功能更加全面,并且接通互聯網實現了資源高度共享,這將更有利于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進一步提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當進一步深入分析信息技術的相關優(yōu)勢,結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況優(yōu)化其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鄭鳳.高中通用技術微視頻的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王文華.高中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J].東西南北(教育),2017:121.
[3]李波.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探索和思考[J].學習與研究, 2011(7):19.
[4]程敏.信息技術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輔助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13):40.
[5]王平.對信息技術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整合的研究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2011(6):65-67.
[6]陳偉強.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新模式:項目融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9):78-84.
[7]邢志芳,解月光.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信息化資源利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5):72-73.
[8]李敏.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通用技術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