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校園綠植除了可以美化校園環(huán)境之外,還可以作為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對象,充分利用校園植物資源開展學生興趣活動,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通過對這些植物的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生物教學;校園綠植;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教學過程方面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經(jīng)歷。高中生物學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求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jù)、檢驗假設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等過程中獲得生物學知識,養(yǎng)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課本中的知識,還要充分利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密切結合,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校園綠植是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除了操場和各種場地硬化地面以外,每一塊土地都由綠色植物覆蓋著。校園中既有梧桐、國槐、銀杏等30多種高大喬木,又有連翹、丁香、紫葉小檗等10多種低矮的灌木,還有四葉草、蒲公英、鼠尾草等幾十種常見的草本植物。這些植物不僅美化了校園,陶冶了師生情操,更為生物課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使我們受益匪淺。
為了提升學生“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我們成立了生物興趣小組,組織學生觀察和認識校園中的各種植物。首先提出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比如校園里的柳樹,為什么有的是豎直向上生長,有的是倒垂著生長,還有的長成了波浪形?校園中的白蠟樹,它們有的是雄樹,有的是雌樹,你們知道如何區(qū)分嗎?為什么有的槐樹上一半開紅花一半開白花?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實地觀察并提出假設,然后讓他們查閱相關資料,小組討論,尋找答案,最后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隨著對校園植物的逐步認識,師生合作一起對校園植物進行了分類鑒別,并標簽掛牌,牌子上注明植物的名稱、形態(tài)特征、產(chǎn)地分布等。通過掛牌向全校師生進一步介紹這些植物,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這些植物,熱愛這些鮮活的生命。另外,我們還讓興趣小組的成員每人認領一棵校園中的植物,在學習之余去觀察它們發(fā)芽、開花、結果的生命歷程,記錄它們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變化,精心呵護這棵植物,并撰寫小論文。
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充分地利用校園植物資源,當我們講到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不僅給學生提供菠菜葉這一種實驗材料,還讓學生分小組到校園里采集少量不同的綠葉作為實驗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取和分離綠葉中的色素,還可以比較不同植物葉片中四種色素的含量有什么區(qū)別,各有什么特色,使學生加深對這個實驗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種群密度調(diào)查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也是一個高考高頻考點。當講到用樣方法調(diào)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我們讓學生分小組選取校園中不同的草坪,先觀察該地段中有哪些雙子葉草本植物,記錄下這些植物的名稱,了解該地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物種豐富度,再運用課本中講述的樣方法來統(tǒng)計草坪中蒲公英的種群密度。這樣學生可以及時地將課本中枯燥的知識變成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增加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利用校園綠植來進行生物學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實踐性教學,這種直觀的授課活動不但有“百聞不如一見”的作用,還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觀察、探究。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愛護花草的思想品質(zhì),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