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琴
摘要:教學的可視化,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興教學策略,但新的科技教學技術為可視化教學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機遇——這是可視化教學被誤認為是“新”的原因。思維可視化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復雜的,但基本上是腦學科、語文學科及學生思維水平這三個方面??傊欠狭松韺W、認知學等科學原理的一種高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可視化;教學
有的教師認為,可視化教學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應用后才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教學策略——其實不然,這種教學策略幾乎是在有了教育之后,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最簡單的,沒有信息化教學工具前,語文的看圖識字、數(shù)學的“數(shù)鴨子識數(shù)”就是標準的可視化教學。只不過,因為教學的科技化給可視化教學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和創(chuàng)新空間,從而引起了人們對可視教學的有意識關注而已。
一、語文思維可視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思維可視化教學和可視化教學還是有區(qū)別的,可以將之理解為可視化教學的一個分支,它包含視覺學習,但還包括一些非視覺的形態(tài)(比如想象性的、抽象性的“視覺”),核心指向“思維”,而不是簡單的生理“視覺”。
這種教學策略的“盛行”大概是基于三個理論基礎:
第一,生理學的腦學科研究表明,人的學習效果主要的決定因素不是抽象思維,而是來源于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大于70%,其中視覺效用占比超過半數(shù),而其他因素(抽象、推理等等)僅占三成功效。因而,可視化教學是符合生理認知規(guī)律的。
第二,語文本身是純符號性質(zhì)的,但它所反映的內(nèi)容又不單純是抽象的。特別是小學語文所學的內(nèi)容,大多就是物象、情節(jié)的文字化,而很少有純哲思類文章——可視化教學其實是將文字符號轉化回文字表述的原形態(tài),這當然可以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效率。
第三,從學生的思維水平上分析——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處于淺層發(fā)育階段,他們在學習中主要使用的是感性思維。也就是通過直觀體驗、觀察來完成學習認知,而不是像成年人一樣可完全通過抽象思維完成對推理。因而,可視化教學是適宜小學生思維特征的。
二、小學語文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應用
1. 直觀可視
直觀可視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最常用的可視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向?qū)W生呈現(xiàn)實物、圖像、視頻的方式直接將與文本相匹配的形象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直觀地視覺觀察,完成對文章所描述情節(jié)、景象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特別是對一些小學生經(jīng)驗中接觸不到的物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提升學生思維效率。
比如,學習《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文章,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他們是很難通過純文本來理解文章所描述的情節(jié)的——這涉及了生物科學的知識。所以,為了讓學生不在這個科普知識點上出現(xiàn)思維卡殼,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牛的消化系統(tǒng)結構圖(如果能借到模型教具就更好了),讓學生看著這個圖去理解“紅頭”的“旅行”路線,就變得非常簡單。
2. 抽象可視
前面分析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思維還處于淺層發(fā)育期,他們對一些需要通過抽象思考、推理才能完成的學習內(nèi)容思維效率非常低。這往往成為他們學好語文的一個常見瓶頸。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思維進行可視化處理,幫助學生突破這道思維門檻——常用的方法就是思維導圖。
比如讓學生分析《大自然的聲音》的段落布局,有些學生就可能會比較吃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思維導圖來“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動物的聲音”,學生們一看,腦子里的思路馬上就具象化了,而且可以快速將文章結構“印”在腦子里。
3. 想象可視
想象式可視化教學其實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引導學生通過調(diào)動這些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獨立想象來完成對“物象”的構建——這種方式不僅是可以達到“可視”的效用,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促進其個性化學習有很好的作用。這種方式表面上已經(jīng)脫離了生理學上的“視覺”,但依然可以歸類于可視化教學的范疇——因為學生的頭腦中是有具體形象出現(xiàn)的,可以理解為“內(nèi)視”。
比如在學《秋天的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先讓學生打開課本去閱讀,而是讓他們閉上眼睛,隨著我的引導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秋天的雨,我們大家都經(jīng)歷過。想一想,在秋雨中,你都看到過什么樣的顏色?……秋雨有沒有味道呢?你曾經(jīng)聽得到過秋雨什么樣的味道?……秋雨的聲音是怎樣的?你認真聆聽過雨的聲音嗎?雨點落到樹葉上,小動物們在雨中會發(fā)出什么樣的動靜來?……”每個學生對雨有不同的生活體驗,他們通過我的引導,在內(nèi)心構建了屬于自己的雨景。這時,再讓學生去品讀文章,理解起來就非常順暢,而且會與作者產(chǎn)生一種親切的共情感。
綜上所述,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是可視化教學的一個分支,以科學的視覺認知理論為基礎,圍繞“思維”這個核心,在感官的可視之外,還包括對抽象的思維和想象的思維進行“可視”轉化——這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效率并有效訓練其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常學海. 關于小學語文知識可視化的幾點思考[J]. 考試周刊, 2015(16):41-42.
[2]張成剛, 王輝陽.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視角下小學語文可視化教學的構建思路[J]. 中華少年, 2018(24):2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