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章麗
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一大難點,給人的感覺是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好些學生在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寫出來的習作也是語句不通順,寫不具體,抓不住重點。我們對這些學生進行分析后不難看出,造成作文難寫的原因主要是閱讀量不夠,閱讀能力差,練筆少。對此,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閱讀,以閱讀能力的提升來促進與作文教學的雙贏。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很多老師說自己的學生不喜歡閱讀,那么,學生為什么不喜歡閱讀呢?難道他們對書本一點好奇心都沒有嗎?顯然不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都爭著搶書看,而到了小學階段,卻很少有這樣的熱情。我們成天讓孩子守著那幾本教材啃啊啃,任誰都膩了。我們得讓學生從“老師要我們讀什么書”轉(zhuǎn)變成“我們想要讀什么書”,將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老師則從安排者的角色轉(zhuǎn)變?yōu)榻ㄗh者,向?qū)W生建議可以讀什么書。為了讓自己的建議更易于讓學生接受,我們老師在之前應(yīng)該自己把這些推薦的書都讀一讀,這樣才能找到吸引學生的點,吊起學生的胃口,這樣就不怕他們不“上鉤”。
同時,我們要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班級中一個人愛讀書也許沒什么影響力,但是如果一群人愛讀書,這就能產(chǎn)生極大的帶動作用。我們要開設(shè)并利用好班級圖書角,全天向?qū)W生開放,同時設(shè)立專門的讀書時間,帶著孩子們一起讀。定期在語文活動中交流讀書心得,評選閱讀明星,讓學生在閱讀獲得內(nèi)心愉悅的同時,通過展示獲得成功感,助推閱讀的動力。
當孩子們一有空閑時間就抱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時,他們的知識面就隨著閱讀量的增多而不斷拓寬,也就積累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很多人會說寫作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千千萬萬,而且更加真實,只要關(guān)注生活,就能獲得無比豐富的寫作素材。但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并不缺生活體驗,缺的是對材料的選擇、組織、表達,在閱讀中卻很容易獲得成熟的材料。
二、加強閱讀指導,提升寫作水平。
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閱讀能力好,寫作的質(zhì)量也高;寫作水平高,閱讀理解也更加深刻。因此,強化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更喜歡課外故事,但出現(xiàn)在閱讀題中的故事哪怕再精彩,也很難讓他們喜歡。這是因為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沒有閱讀要求的限制,輕松而愉快;而在閱讀教學中,就有這樣那樣的要求,需要集中注意力,自然不是那么輕松愉快。那么,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怎樣去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每一篇課文,學生都有一個興趣點,我們要準確地把握住這個興趣點,再圍繞這個興趣點來展開教學設(shè)計,這樣的課堂就能牢牢抓住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主動地突破一個個教學難點。一堂課下來,他們是興奮的,充滿成就感的,而不是被動學習的疲憊感。
比如在教學《狐假虎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表演課本劇這個興趣點來展開突破。學生都是愛表演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表演時的對話、動作、表情方面加以準備,而要準備充分就必須深入研讀文本,于是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分析就在學生主動的學習中突破了,而后再回到表演上,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又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最感興趣的莫過于諸葛亮這個傳奇的三國人物了,那么我們教學時就圍繞學生諸葛亮這個人物“神機妙算”這個鮮明感受進行展開,從尋找他“神”哪里,到作者是怎樣把他寫“神”的,一步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也許不是所有的課文都能讓學生找到感興趣的東西,但只要我們努力去發(fā)掘,學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教學的。以興趣為引,在主動學習中一點點構(gòu)建立意、選材、布局、表現(xiàn)等閱讀賞析和寫作的知識和能力體系,獲得閱讀與寫作的雙贏。
三、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在欣賞中創(chuàng)造美。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心選編的,每一篇都是優(yōu)秀的范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仿寫、續(xù)寫就是效率頗高的做法。
學生作文往往難于把事物寫生動寫具體,比如寫云:“天上的云像一群小綿羊”,一句話就完了。我們在教學《火燒云》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寫作:寫云像馬,我們可以追問:“什么樣的馬?”學生自然找到“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币幌伦泳途唧w了。我們再接著追問:“馬是一動不動的嗎?”——“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边@樣就把云的動態(tài)很生動地呈現(xiàn)了出來。在品讀課文之后再讓學生仿寫,讓他們寫清楚“像一群怎樣的小綿羊,它們在做什么,最后變得怎么樣了”。這樣,學生就不會只寫空泛的一句話了。
再比如學習了《坐井觀天》這篇寓言,結(jié)尾小鳥說:“朋友,天其實大得很哪,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jié)尾,很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教學到這里,不妨馬上讓學生續(xù)寫這個故事。學生因為前面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思維十分活躍,只要我們有意引導,不限框框,他們一定有話說,而且還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寫作之后,再交流各自的創(chuàng)意,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總之,閱讀能擴展寫作的視野,閱讀能積累寫作的知識,閱讀能提升寫作的能力,而熟練的寫作又能反哺閱讀本身。重視學生的閱讀,在閱讀中有目的地引導寫作,必能獲得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共同進步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