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偉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數學;學習興趣;聾生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4-0033-01
“到底什么是美”,從人類出現以來,這個話題便永恒存在。按照東漢大學者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這句話概括起來只有寥寥4個字--“羊大為美”,卻主導了中國人對“美”之來源的理解約兩千年。在許慎看來,像羊的健碩這種能給人以愉悅的視覺感受和味覺想象力的體驗過程,就是真正的“美”。
李澤厚先生在他編著的《華夏美學》中對許慎的觀點進行了更為全面準確的詮釋,認為“羊大為美”強調的是“自然感官的享受愉快”。
我個人以為,數學本身就具有“美“的一切特征,它是一門能給人以“自然感官的享受愉快”、閃耀著樸素自然之“大美”的學科,它內在所蘊含的神奇魔力足以驚艷、震撼到每一個個體生命,當然也應該包括每一個聽障學生。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全面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深刻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tài)呈現、靈活組合、資源共享等特點,給學習者全感官、全方位的刺激,有利于創(chuàng)設一種友好、和諧、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
傳統課堂教學中,數學只能用粉筆、格尺、圓規(guī)等工具來描繪,這就大大限制了數學的表現形式,使數學看上去比較死板,無法讓全體學生都能窺見數學背后所蘊含的無窮魅力;而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在電子白板、智能平板和云平臺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強大的表現力下,數學變得千變萬化、觸手可及,充滿了溫度和生命力,使學生真正發(fā)現了它的美麗。
和健全學生相比,聽障學生由于聽力受損,影響了他們后天語言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過程要比健全兒童緩慢,且存在較大難度;由于聾生的視覺在感知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代償作用,導致聾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對語音、語調及文字材料的理解與記憶則要困難得多。聾校任課教師在給學生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應充分考慮到聾生在學習認知和思維發(fā)展方面存在的以上特點,巧妙運用聾生的視覺優(yōu)勢,關注視覺傳達的有效性,高度重視視覺傳達在促進聾生學習中的作用,努力借助教學中多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積極開發(fā)可視化學習資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化、可視化。
考慮到聽障學生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強、對形象化元素感興趣、對較長篇幅的文字性內容閱讀理解起來有難度等認知特點,我注意根據授課內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選用多種不同的授課方式。
1.數學實驗
數學實驗既能讓學生們掌握數學知識,又能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講授《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堂課時,我除了引導學生們實踐傳統的“將紙質三角形剪一剪、拼一拼”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外,還運用了中科院張景中院士開發(fā)的“Z+Z超級畫板”工具,“超級畫板”工具很好的避免了傳統教學法裁剪形狀不規(guī)整、拼湊后角度不準確的問題,它簡潔直觀的畫面、準確方便的操作以及可重復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參與熱情。
2.視頻講解
視頻資料中包含了圖片、動畫等形象化元素,而這正是聽障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
在講授《頻率與概率》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材中講到為了探尋“頻率的穩(wěn)定性”這一問題,歷史上的很多數學家們進行了成千上萬次擲硬幣實驗,文字內容篇幅很長,聽障學生由于閱讀理解能力差,閱讀起來較為吃力。為了讓學生們更方便的理解概率這個概念,我專門從網上找了一部介紹概率史和概率常識的很不錯的10集美國紀錄片《概率知多少》播放給學生們看,使他們對于“概率”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有了直觀的認識,增強了對“概率”這部分內容學習的興趣。
3.動畫演示
動畫演示效果的合理使用,可以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轉變,調動學生各感官的協同配合,幫助教師將學生不容易想象到、又不便于實際動手操作解決的問題講解透徹,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
在講授《圓的面積》這一節(jié)時,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于推導過程中“圓的劃分等份越多,最后拼接成的圖形和長方形越接近”這一點理解起來非常困難,而實物教具演示又很難精確展示這一過程。我考慮到運用動畫展示可以對圓進行任意精確等分,使這個難題迎刃而解。在授課過程中,我借助“幾何畫板”工具,通過生動的動畫演示,動態(tài)呈現了圓的劃分過程,首先將圓劃分成8等份,以不同的顏色表示,拼接之后得到的圖形接近長方形;接著再劃分成更多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讓學生做前后比較,從而直觀地感受到劃分份數越多,拼接后的圖形越趨近長方形,進而使學生了解圓半徑、半周長和拼接后得到的圖形-“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整個演示過程變靜為動,讓學生對圓變成長方形有了深刻的認識。實現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轉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相比傳統教學方法得到了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澤厚.華夏美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19
[2]周成平.魅力教師的修煉[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254-256
[3]金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