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冰
摘要:兒童期是個體一生發(fā)展中變化較快的時期,也是個性形成的時期。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兒童發(fā)展的多個方面都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本文以央視紀錄片《零零后》中的三個內向型兒童的成長過程為基礎,分析了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中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拒絕否認三個維度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關鍵詞:父母教養(yǎng)方式;內向型兒童;零零后
1 引言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yǎng)和教育兒女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是父母在撫育兒女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或傾向,是對父母所有教養(yǎng)行為特點的概括。兒童期是個體生理和心理迅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兒童獲得情感、形成個性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創(chuàng)造的生活環(huán)境、采用的教養(yǎng)方式,將會影響到個體一生的發(fā)展。
《零零后》是中國第一部連續(xù)十年跟蹤零零后兒童成長的系列紀錄片,描繪了不同個性兒童在不同教育模式下的成長過程。其中,有三個性格內向的兒童,分別是《愛的方程式》中的錫坤、《一一的世界》中的一一和《朋友這件事》中的辰辰。本文將對三個兒童不同的成長狀態(tài)和三組父母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進行分析,探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內向型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內向型兒童發(fā)展的影響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在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如楊春等(2009)通過研究指出,個體特質焦慮水平與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呈顯著負相關。劉秀芬(2001)研究發(fā)現,嚴厲懲罰、拒絕否認、過度干涉的教養(yǎng)行為越多,子女就越可能表現出孤獨、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等特征。李濤等人(2004)對網絡成癮大學生的研究發(fā)現,更少的情感溫暖、理解,更高的拒絕否認和嚴厲懲罰更容易導致網絡成癮行為?;谝陨辖Y論,并結合研究對象的特點,本文將從情感溫暖理解、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以及拒絕否認三個維度分析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內向型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2.1 錫坤和焦慮的母親
《愛的方程式》中的于錫坤,在幼兒園時活潑好動、熱愛探索,總有讓人出乎意料的想法。慢慢長大后,卻變得經常沉默,逃離集體活動,不擅長與人溝通、交往,甚至抗拒接觸。從影片中可以看出,錫坤生活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以及失控的孩子。影片中沒有任何錫坤爸爸的鏡頭,錫坤的媽媽將所有的心血放在錫坤身上,為了陪伴孩子,她搬家、辭職,對孩子事無巨細,幫他提東西,給他撐傘,決定夏令營要穿的衣服,幫他安排魔術表演。
可以看出,錫坤的媽媽對孩子進行了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她幫錫坤做決定,為他所有的事情考慮后果,規(guī)定該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這種過分的干涉和保護會導致孩子出現畏縮、怯懦、不信任、孤僻、難以溝通等特征。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錫坤慢慢變得越來越依賴媽媽,但在依賴的同時也感到焦慮和不耐煩。母親的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削弱了錫坤內在成長和獨立的力量,面對未來的選擇時,錫坤也顯示出了不安和迷茫。
2.2 辰辰和不接納的母親
《朋友這件事》中的辰辰,在幼兒園只有一個朋友,轉園后也不再跟任何人玩,長大后依然喜歡獨來獨往,喜歡泡在虛擬的世界里,夢想是做動物科考員,遠離人群和社交。辰辰的媽媽認為,女兒是一個古怪的人,而且交友觀有問題。辰辰喜歡做機器人,媽媽卻不支持,因為她認為辰辰本身就不夠靈活、程序化。媽媽雖然陪著她,卻表現出了更多的不接納,甚至貶低,很少從心底真正認可辰辰。
可以看出,辰辰的媽媽對辰辰更多的是拒絕否認,缺乏理解和認同。媽媽看不到辰辰的優(yōu)點,也不支持她的興趣。只說希望辰辰外向一些,卻不去了解她為什么與人保持距離。除了理解,辰辰的媽媽還否認甚至貶低了辰辰的特點,比如她一直強調辰辰的古怪,不會與人交往,說辰辰太程序化,不夠靈活等等。這種教養(yǎng)方式讓辰辰極度缺乏安全感,而且把自己緊緊封閉了起來。
2.3 一一和坦然的父母
與錫坤和辰辰相似,《一一的世界》里一一也是個內向型的兒童。在幼兒園里,一一常常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玩沙子。老師想盡辦法,試圖說服她要學會和別人交往時,一一依然努力地表達自己:“我就是喜歡自己玩,我不想要好朋友。這是我的權利?!遍L大后,一一喜歡自己獨處的時光,但也有了好朋友。
當一一的媽媽被問及是否擔心孩子這樣的性格在未來會造成不良影響時,她笑著說她和爸爸都是比較安靜的人,看到孩子的狀態(tài)覺得很正常。媽媽在老師的建議下來陪讀,當一一總是粘著媽媽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時,媽媽沒有催促著讓孩子去改變這種狀態(tài),而是笑著陪伴她,并尊重她的成長狀態(tài)。一一在復習功課時,爸爸媽媽都不會像其他家長一樣在旁邊監(jiān)督,而只是靜靜地陪伴。
一一和錫坤、辰辰一樣不愛說話,喜歡獨處,但不同的是她擁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性,她兒童時就表現出了勇敢和堅定,長大后更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思考。一一良好的發(fā)展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影片中很少有一一父母的鏡頭,展現更多的是一一進行的自我整合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一一的父母給予了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接納,提供了情感溫暖和支持,他們給了一一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并溫暖地陪伴她長大。正是這樣,一一才成長為了內在方向清晰、目標感強、自信從容的人。
3 討論
從《零零后》中三個內向型兒童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出,父母通過教養(yǎng)行為,把社會的價值觀念、態(tài)度體系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傳授給子女,對兒童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果一一的父母同錫坤媽媽那樣,看孩子不樂意表演,就親自上陣督促,或者如辰辰媽媽那樣,一邊想了解孩子,一邊又覺得孩子古怪,一一也就很難發(fā)展出自我意識清晰、堅定從容的個體。可見,給予孩子情感溫暖和理解,避免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不一味拒絕否認孩子,做一個接納和支持的民主型父母,才更有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Baumrind, D (1978). Parental disciplinary patterns and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ldren. Youth and Society, 9, 239—276.
[2]李濤, 張?zhí)m君. 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研究[J]. 心理科學, 2004, 27(3):662-663.
[3]劉秀芬, 黃悅勤, 李立明. 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格障礙關系的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1, 15(3).
[4]楊春, 侯東輝. 子女特質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關系[J]. 心理科學, 2009(5):1274-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