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瑾
【摘要】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培養(yǎng)學生領會文章思想、感悟語言能力,提高朗讀水平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進行如下探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動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訓練朗讀技巧;加強朗讀過程的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探究
《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指出:“語文教學中,朗讀非常重要,也是閱讀的基本功,又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遍喿x教學不僅要重視朗讀,而且要讓學生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養(yǎng)朗讀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進行如下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動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朗讀是否感興趣,左右著學生的朗讀動機,決定到學生的朗讀活動,關系到朗讀的教學開展。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需要讓他們把朗讀當成趣事,從而主動參與。
針對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以興趣為先導,加強教學設計,在朗讀教學中引入動畫、游戲、故事、比賽等,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與直觀性,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朗讀興趣和強烈的朗讀動機,學生充分結合生活閱歷,形成更豐富而又不失個性的見解。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為學生提供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出桂林山水秀麗風光的各種視頻、圖像與音樂資料,把學生帶入了詩情畫意的境地中,學生如同身入其境,觸景生情,感受著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與優(yōu)美意境。這比起以講代讀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朗讀欲望,進而自覺主動地展開朗讀活動,突破文本限制,最終形成個性化見解。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
讓學生準確地、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畢竟小學生的知識面不廣,閱歷不深,感悟能力也不強,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難理解到作者所要表露的主要思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教師的朗讀示范。教師在進行朗讀示范時要置身于作品中,運用音量、聲調、停頓、速度等變化,做到朗讀鏗鏘有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滲入學生的內心,使學生也身臨其境。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既可以模仿,又可以學習。
教師的朗讀示范,有以下三種形式:
1.教前朗讀示范
教前朗讀示范適合于情境教學的課文。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中,首先將課文的背景、內容和感情做了深刻的分析,在教學前做充分準備,構建文中的氛圍,進行感情深厚的朗讀,讓學生似乎感受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
2.教中朗讀示范
教中朗讀示范適合于文中的重要部分,多在感悟課文精彩句段的過程中進行。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母親的話:“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北磉_了母親對兒子無盡的愛,學生可能把握不好,這時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成了引玉之磚,讓學生讀得更精彩。
3.教后朗讀示范
教后朗讀示范有一定的品味性和欣賞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比如《清平樂·六盤山》一課,課文深刻有內涵,引人深思,教后朗讀示范,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識。
三、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訓練朗讀技巧
教師預設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由讀、集體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想象朗讀、配樂朗讀等,可以準確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課堂朗讀的形式越豐富,學生的練習就越充足,朗讀水平就更高。教師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和時機,選擇不同的朗讀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
例如,教學《李時珍》時,設計:A.自讀。學生自主朗讀課文,針對課本的學習要求,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思想,并做上重要標記;B.輪讀。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后,指派幾位學生按文段順序朗讀;C.試讀。讓學生自主練習語調、語氣、語速,爭取有感情地朗讀;D.議讀。通過語言描述和文段結構的分析,同桌進行邊議邊讀;E.比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比較著讀;F.聽讀。學生經(jīng)過對自讀、輪讀、試讀、議讀、比讀后,再通過多媒體聽讀。課堂朗讀的形式豐富,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加強朗讀過程的評價
學生在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評價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評價這一點,并且盡可能應用表揚與鼓勵,做到“壞話不說,好話多說”,突出鼓舞性,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朗讀興趣和強烈的朗讀動機,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如《童年樂趣》,一位學生朗讀到 “只要是顫動的、震蕩的、跳動的東西……只要去聽就是了。” 教師給了他肯定的話,表揚了他好像是羅曼·羅蘭在朗讀課文,這位學生讀得更加投入,輕松活潑地讀完了整篇課文。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動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訓練朗讀技巧,加強朗讀過程的評價,對于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努力探索有效途徑,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有效地把朗讀教學貫穿教學目標中,充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薛美英.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3).
[2]后宏東.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
[3]姜琴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