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直腸癌是一種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在發(fā)病后伴隨便血、腹瀉、局部腹痛等癥狀。直腸癌的發(fā)病與飲食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近年來,人們在生活方式發(fā)生明顯改變,這就使得直腸癌患者數(shù)量明顯增多,有效治療疾病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臨床上講病灶位置為肝門5cm以內的直腸癌成為低位直腸癌,常使用手術手段進行治療,如保肛手術等。筆者將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分析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應用效果,先分析如下:
1、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應用效果
(1)保肛手術操作
對患者行麻醉操作,在麻醉成功以后,指導患者保持截石位體位,在下腹正中做一切口,充分暴露術野,將直腸側韌帶切斷,分離骶前筋膜與直腸固有筋膜,并將直腸淋巴結與周圍脂肪組織、直腸系膜完全切除,在腫瘤下約3cm與腫瘤上10cm處將腫瘤切除,隨后使用腸吻合器進行溫和操作,沖洗盆腔與腹腔,止血,行引流管留置,關腹,結束操作。
(2)應用效果分析
直腸癌中,低位直腸癌為常見疾病,發(fā)病率較高,約為直腸癌72%。目前,臨床在治療低位直腸癌時長使用經(jīng)腹會陰術與直腸癌根治術聯(lián)合治療,病變組織的切除范圍廣泛,產(chǎn)生損傷情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永久應用人工式肛門,如此一來,損傷患者生理結構,給患者生理帶來痛苦,與此同時,還一定程度的傷害和打擊了患者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降低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指出,由于低位直腸癌搜發(fā)生的淋巴抓你為人體尚不組織,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淋巴轉移至經(jīng)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暫無患者發(fā)生轉移至肛提肌上緣現(xiàn)象,因此,在清除移動淋巴時,無效將肛門括約肌或者肛提肌切除,并以此為臨床低位直腸癌的治療提供理論基礎?,F(xiàn)階段,對于低位直腸癌采取的具體治療方式就是保肛手術治療方式,此方式能有效減少病癥的復發(fā)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廣泛采納和推廣。有學者對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分別給予保肛手術治療與經(jīng)腹會陰術與直腸癌根治術聯(lián)合治療,且結果顯示,前者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方面均優(yōu)于后者,組間差異呈P<0.05,表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除此之外,前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明顯優(yōu)于后者,P<0.05,證實了保肛手術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可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治療效果顯著。
2、保肛手術與中藥配合
在使用保肛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時,術后可能出現(xiàn)創(chuàng)面愈合困難,引發(fā)肛瘺,因此可配合中藥治療,預防肛瘺。常用的中藥方劑為苦參湯,治療原則為散瘀止痛、消腫生肌、清熱解毒,治療方法為:在術后第2天,患者排便后,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創(chuàng)面及周圍,隨后取生理鹽水清潔創(chuàng)面,使用黃柏苦參湯坐浴治療,藥物組成有:30g苦參、30g大黃、30g黃芩、30g黃柏、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10g冰片、10g三七、10g赤芍,使用清水1500ml煎煮,待煮沸時加入芒硝20g,再煎煮約5min,取藥汁1000ml。先熏洗后坐浴,各10-15min,坐浴水溫為38-40℃。黃柏苦參湯的藥物組成中,苦參為君藥,味苦性寒,可清熱、藻濕,所含苦參堿具有抗炎殺菌作用;大黃具有清熱瀉火、清涼制度之功效;黃芩、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芒硝為清熱、消腫止痛之功效。在保肛手術后使用苦參湯坐浴,促進血液與淋巴循壞,局部代謝加快,炎癥環(huán)境改善,使用方便,無痛苦。
3、保肛手術護理干預
(1)心理護理
需及時關注患者的負性情緒,一旦出現(xiàn)需及時疏導。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支持與關心,緩解精神壓力,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借助PPT、視頻等信息技術進行宣教,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水平,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掌握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一定程度的緩解負性情緒,同時也可以學到一些自我護理知識。由護理人員通過溫柔的語氣、和藹的態(tài)度等方式向患者表達自己的關心,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治療。
(2)飲食護理
因在手術過程中應用了麻藥,因此術后胃腸功能無法迅速恢復,在早期清醒以后,只能取少量水飲用;在術后第1天,以富含優(yōu)質蛋白、粗纖維的清淡流質食物為主,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過渡為正常飲食。飲食過程中,應當注意關注患者的惡心嘔吐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需及時停止進食。
(3)早期恢復護理
術后應當知道患者進行早期活動,以便促進恢復,而活動過程需嚴謹與規(guī)范。在患者的碼子清醒以后,可進行床上活動,在術后1天,可進行床邊活動,并由他人輔助活動;在術后1-2d中,由患者自行進行床邊活動;在術后第3天,患者可在家屬的看護下,到病房與走廊走動,具體的活動時間取決于患者的自身情況。在術后7-9天,患者便可出院。
(4)造口護理
在術后的1-2天,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造口周圍皮膚清洗,以及造口袋的更換與裁剪等,并將保鮮膜與造口護膚粉正確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在術后的3-4天,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學會觀察造口黏膜情況,其中包括黏膜色澤與周圍皮膚,講述造口袋更換注意事項。在術后的5-6天,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造口袋清理與評估,講述并要求患者家屬掌握造口袋的更換、剪裁與清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