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存
摘? 要: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我們對學生的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呢?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卑嗉壥菍W校教育實施的主陣地,班級管理理應回歸本真,抓住育人這一核心,放下功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 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8-0020-01
回歸本真,就要淡忘功利,塑造真人。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鄙鐣枰袚敚\實守信之人。我們的班級教育就要從學生的本真出發(fā),適時利導,循序漸進,引導他們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與成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耐得住性子,幫助學生守得住底線不做功利的奴隸,不過分地看重班級的考核,做到順其自然。如果我們的功利思想太重必然會造就學生的功利心態(tài),學生在學校不想如何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反而研究學??己苏撸瑢ふ覍Σ?,想盡辦法。甚至弄虛作假,投機掙分比如,把自己朋友或同學的錢物上交記為好人好事,欺騙老師。不僅扭曲了做人的本質(zhì),更使我們的教育走向了死胡同,出現(xiàn)教育的怪胎。學生一旦以這種功利思想走向社會就可能成為鉆社會空子的蛀蟲,為了個人的目的不擇手段,一味追逐名利而喪失自我;或者專搞形式,做表面文章以假面具示人。
本真教育需要我們教育者加強個人的自身修為,與時代同步,掌握雄厚的專業(yè)知識和教育技能,樹立健全的人格,具備崇高的師德風范。用自身的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去引導和感染學生。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推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比藗兂Uf怎樣的班主任帶出怎樣的學生,只有我們具有較強的人格素養(yǎng)方能推動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引領他們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與提升的意識,給自己不斷地充電,更新觀念,完善自我提升修為。
本真教育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真實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土壤。中國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心,不然就是奴才?!痹趲熒南嗷プ鹬刂?,學生以真實的自我示人,贏得相互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對學生的錯誤和無理要有一顆包容之心。因為錯誤的徹底改正需要時間的檢驗。這種和諧的教育既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也能避免師生間的敵對與貓捉老鼠的游戲,避免影響班級的穩(wěn)定與團結。我班的一位同學經(jīng)常在自習、晚讀時間內(nèi)不能自律。喜歡和周圍的同學說話或偷偷的打鬧,經(jīng)我多次的教育引導都收效不大。一天晚讀前,我剛走到教室門前,他正在教室前面手舞足蹈地談天說地,引起班上的同學笑成一片。他一見我來便一溜煙地回到座位上,紅著臉膽怯的看著我,其他同學也偷偷地看著我,想我怎么懲罰這個家伙。我在教室轉了一圈,然后笑笑對全班同學說:“這位同學很有表演天分,能給大家枯燥的復習帶來歡樂,使我們的教室充滿了生氣??蛇@要分時間??!以后大課間上課前讓他給大家表演搞笑節(jié)目,以緩解我們緊張的心理。就稱這一活動為“開心一刻”。”這個同學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并在這一活動前在全班同學面前做出了深刻的自我批評。后來,這位同學不僅自律意識強了,課堂上也表現(xiàn)積極了。
本真教育要求班主任對學生有極強的責任心和赤誠的愛心,我們對學生負責就是對一個家庭負責,對整個社會負責。我們有了責任心和愛心,就可以帶動學生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懂得感恩的人。責任心是一個人生命的纖繩,有了責任心,一個人才能把自己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聯(lián)系起來,才會產(chǎn)生自我價值感。我們對待工作的熱情勤奮與堅守付出會潛移默化地感化學生,我們對學生的愛會照亮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本真教育需要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陪伴。我們應善于走進學生的心里,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伙伴和永遠的支持者。陪伴就是以平等的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提供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機會,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服務。以一個伙伴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位學生,俯下身子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去幫助他們,引導他們。在陪伴中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與教育學生,把我們良好的行為品質(zhì),堅忍不拔的精神,善良寬厚的人性帶給學生。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fā)揮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p>
回望我們的教育,我們給學生最終留下了什么?是我們教給他們的知識?顯然不是。留下的應該是我們給他們學習與生活的能力,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對待生活的自信熱情的態(tài)度,教育即生存與生長,我們應為學生的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而教育,讓我們牢記這一初衷,呈現(xiàn)真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趙婭玲.新班級新三局—淺談基礎教育中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8(23):21-22
[2]付海明,宰玉英.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探索實踐[J].華夏教師,2018(2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