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明
摘 要: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xiàn)象的共同發(fā)展規(guī)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法律責任是法理學的基本的問題之一。通常情況下責任往往都是具體的,觸犯了什么法律,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都寫得相當具體,而法理學本身就是方法論,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從法理學的角度去研究法律問題難度比較大。因為法理學是法學問題的基礎,所以從法理學的角度去探究法律問題是必要的。本文就法律責任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完善我國法律責任體系的方案。
關鍵詞:法理學;法律責任;體系
一、我國法律責任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立法,司法,執(zh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法理學對法律責任的研究也頗有成績。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一個矛盾的解決就會有另一個矛盾誕生。我國法律責任制度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逐個擊破,需要我們總結經(jīng)驗,用更科學,正確的方法論指導法制建設。
1.沒有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缺乏違憲責任追究手段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權威和效力,違憲審查是一種糾錯機制,但是這種糾錯機制是必須存在的,因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權謀私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果日常立法活動或者是政府行政行為違背了憲法的意志,在法律執(zhí)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以權謀私的行為,就會直接導致憲法的權利受到侵害,而憲法體現(xiàn)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憲法的權威受到損害,國家的法律根基就搖搖欲墜,所以說違憲審查是保障憲法實施的一項重要制度。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違憲審查制度,所以憲法的權威還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證。
2.在法律責任的內容上,許多領域還不全面
我國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在某些具體法律事項上沒有對包括法律責任在內的法律后果做出規(guī)定,也有一些法律雖然對包括法律責任在內的法律后果做出了相關的規(guī)定,但是由于相關的規(guī)定內容比較模棱兩可,或者是不全面,這樣一來就導致在法律責任的內容上,存在許多領域空白,不確定或者是不全面的規(guī)定。很多不法商家與不法分子恰好鉆到這些空白或者是不全面規(guī)定的空子中來,對人民的基本權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傷害。
3.違反程序法比起違法實體法責任輕
在法理學的研究中,按照法律規(guī)定內容的不同將法律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指的是常見的民法,刑法,行政法,憲法等,而程序法通常指的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在法律責任理論的研究中,對違法實體法的法律責任研究者很多,但是對違反程序法的法律責任研究則不多見,這側面說明我國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上對程序法的重視程度不高。
4.模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承擔條件
一般來說,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在認定過程中談及的,而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是在歸結過程中考慮的,但是由于認定過程中的很多事情,與歸結過程中的事情是類似的,所以一直以來,法學界在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與承擔條件上存著很多模糊的認識。這種模糊的認識往往會導致最后承擔的法律責任又偏差,所以隨著我國法律的不斷發(fā)展,分清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與承擔條件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二、完善我國法律責任體系的方案
1.建立并且完善法律責任體系
法律責任是法學范疇體系的一個要素,一方面法律責任直接關乎法律的正義性與合理性,另一方面還法律責任直接決定了法律目的和法律功能是否實現(xiàn)。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建立并且完善我國法律責任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法律的發(fā)展史上,一個國家的立法機構在立法的時候,主要是圍繞著法律責任的依據(jù),范圍,承擔者,認定與執(zhí)行等問題展開的。法律責任體系的建立是影響立法進程與立法質量的一個重大因素。其次法律具有強制性,但是這種強制性應該建立在正義與合理的基礎之上,缺少正義性與合理性,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本身就站不住腳。再次我國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能夠保障權利的行駛,確保義務的履行,法律責任是連接法律規(guī)定與現(xiàn)實運轉的基本紐帶,所以法律責任體系的建立最終目的是保障法的目的和功能的實現(xiàn)。最后,因為法律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所以全世界的各個立法國家都在通過統(tǒng)一法典來實現(xiàn)統(tǒng)治的目的,隨著國家經(jīng)濟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法律體系的健全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狀況的重要指標,所以歸根結底,建立與完善法律制度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與世界接軌的必然要求。
2.建立中國特色法律責任體系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一方面是我國立法,守法,執(zhí)法,司法的基本依據(jù),另一方面它保障著我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xiàn)著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所以要建立中國特色法律責任體系,首先最重要的是以憲法為根據(jù),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按照法定的權限與程序辦事情。
其次,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種類多,風土人情,宗教信仰都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建立中國特色法律體系需要結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比如: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地方性法規(guī),地方政府規(guī)章對法律責任做出規(guī)定,也應該結合地方的實際,從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出地方的特色。
3.完善法律責任體系的方法
(1)明確設定法律責任的一般原則
法律責任的一般原則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調整而發(fā)生變化的,每一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法律責任的一般原則都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設定一些一般原則并且予以遵守,這也是完善法律責任體系的一個方法之一。
現(xiàn)階段設定的一共有四個原則,分別是社會合理性的原則,這個原則是社會正義的基本體現(xiàn);節(jié)制性原則,在設定法律責任的時候,往往要遵循最不嚴厲,最人道的原則;比例原則與統(tǒng)一性原則。
(2)嚴格區(qū)分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與承擔條件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廣義上理解為法律責任的產生條件,包括制度條件和事實條件,而承擔條件往往指的是四個條件:一是責任承擔主體有違法犯罪行為或者是與違法行為主體之間有法律特殊關系,比如父子,上下司。二是法律責任承擔主體應該達到責任年齡,三是該主體在行為時主觀要有過錯,四是有主體依照法律程序做出生效的文書。只有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有關主體才必須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總結
我國現(xiàn)階段法律責任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不斷的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fā),發(fā)現(xiàn)法律責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完善問題,讓我國的法律朝著更科學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晨.試論經(jīng)濟法法律責任的法理學分析[J].法制博覽,2019(05):191+190.
[2]張中秋.中國傳統(tǒng)法理學的精髓及其當代意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37(01):15-24.
(作者單位:廣西萬益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