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憲彬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高中歷史課程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如此一來,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卻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也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采取何種教學舉措才能扭轉傳統(tǒng)課堂長期低效的現(xiàn)狀,以切實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理應成為廣大高中歷史教師當前應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今天,“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當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優(yōu)化歷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使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fā)展。
一、成功導入,激活課堂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關乎著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作用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對其進行靈活設計,以便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課堂教學活力的同時,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進而為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以《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這課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兩張關于特朗普的新聞截圖,新聞題目是《特朗普欲效仿羅斯福拆分銀行,共和黨金融新立場令華爾街困惑》。之后,我向學生說道:“在特朗普參與總統(tǒng)競選期間,他就宣稱要效仿羅斯福,而在他當選為總統(tǒng)之后,有人對‘特朗普能否重現(xiàn)羅斯福時代的基建偉業(yè)’表示質疑。那么,為什么特朗普要將自己與羅斯福聯(lián)系在一起?羅斯福的‘基建偉業(yè)’指的又是什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比绱耍ㄟ^以一則新聞導入新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引發(fā)了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進而為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直觀感知,深化理解
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繁多,體系龐雜,且因年代久遠,復雜抽象,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勢必會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一定的阻礙。而信息技術,憑借自身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獨特優(yōu)勢,可以將抽象的知識或事物轉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動化,因而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不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以達到突破教學難點內容、降低學生理解難度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提升。
在教學《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這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輕松理解并掌握“冷戰(zhàn)”這一陌生的概念,我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了古代戰(zhàn)爭和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兩組錄像,并讓學生思考:古代戰(zhàn)爭和現(xiàn)代戰(zhàn)爭在武器使用方面有什么不同?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都很認真。這樣一來,學生便在興趣和求知欲的推動下輕松找出了二者區(qū)別的關鍵點,這時我再輔以適時地講解便可以幫助學生真正認識冷戰(zhàn)的含義。除此之外,在講授到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時,我再次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出示了幻燈片《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表現(xiàn)》,同時輔以聲情并茂的演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促使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如此一來,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又深化了學生的理解認識。
三、自主探究,發(fā)展能力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尤其是對于求知欲旺盛的高中生而言,問題更是促使他們展開一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源泉和動力?;诖耍鳛楦咧袣v史教師,我們不妨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jù)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探究,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汲取智慧,發(fā)展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的形成》這課內容時,我先是利用課件向學生播放了一段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其中包括男耕女織、牲畜飼養(yǎng)等畫面。待視頻播放完畢,我向學生問道:“我國古代農具都有哪些?人們在進行農業(yè)生產時離不開哪些動物?我國古代農業(yè)的改革發(fā)展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之后,我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來就以上問題進行探究,并總結歸納農作物的栽培、生產工具的改進、耕作方式的進步和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變化歷程。如此,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強化體驗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僅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思維的發(fā)展,而且也不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長此以往,甚至還會導致一些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厭惡情緒。鑒于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將課堂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還于學生,并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深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塑造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從中日甲午戰(zhàn)爭到八國聯(lián)軍侵華》這課內容時,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決定采取角色扮演這一體驗式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自主建構,即在讓學生熟悉完教材內容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即興表演。在這期間,我要求學生既要表現(xiàn)出日本侵略者的慘無人道,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又要表現(xiàn)出愛國志士的英勇頑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其中有的小組表演了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場景,有的小組表演了英雄人物抵御外來侵略時的場景……如此一來,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使學生深刻體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樹立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
五、德育滲透,全面發(fā)展
德育教育,是與認知教育相對的一個概念,其不僅是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教育還在塑造學生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在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將德育目標與歷史教學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孔子與老子》這課內容的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教育教學融為一體,我除了向學生講授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內在關系之外,還重點向學生講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跡,孔子在六國中來回周旋的艱辛,創(chuàng)立儒家思想的原因,以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對當今社會的教育意義,以使學生以古鑒今,進而提高自身的品德與修養(yǎng)。此外,在教學中國近代史時,我除了會對歷史事件進行講解和評議外,還會引導學生深入到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xiàn)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斗爭史中去了解革命先輩所經受的屈辱和先烈們奮起反抗的史實,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使命感,如此便在無形之中向學生滲透了德育教育,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傳統(tǒng)課堂長期“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就必須要勇于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的具體內容來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模式,以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吉強.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7,19(18):138.
[2]池曉姜.論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160.
[3]普布卓瑪.淺談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5(30):120.